阿伊古丽·伊不拉伊木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从根本上将水稻种植技术落实到位,需要从种植技术以及种植方式的角度进行优化,实现水稻产量的提升以及技术的突破,希望能够在理论等层面为水稻种植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1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加强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是确保水稻产量以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选择,需要在明确水稻的基本特性的前提之下,进行水稻种植,所以我国的水稻种植大致历经了三个改善时期,分别是农田建设的双季稻与粳稻的时期、选育普及矮秆优良品种时期以及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时期,所以只有从根本上明确水稻的种植规律,从而创建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才能够提升水稻的单产,促进水稻种植的有效发展。
以新疆水稻种植为例,在2009年新疆因为使用了旱地膜下滴灌技术以及水稻滴灌全程使用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突破了当时的世界水稻种植模式,事实上新疆尤其是石河子示范稻田所处的区域是中亚干旱的农业环境,所以这种栽培方式就是在理解地域特征的前提之下,选取的生态化的种植方式,避免水土的浪费,在不用水田、不淹水、田间不建立水层的情况下实现对于水稻的有效种植。所以在目前水稻种植技术的选取过程中,有很大的选择空间,除了膜下滴灌技术、水稻滴灌栽培全机械化生产技术还有土壤改良技术,只有从根本上明确目前的地域特征,才能根據地域特征选择相对恰当的栽培方式,促进水稻种植向机械化、高劳动生产率、高产量、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
2015年,农业部开始推广水稻种植方式技术十二项,在《关于推进201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中有所体现,所以在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中,鼓励使用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双模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水稻32/-化育秧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增产效果,保证水稻种植质量。
在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的过程之中,需要根据实际选择栽培方式,优化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方式,从种子的选择上开始分析,种子需要选种、晒种、浸种,比如在带土育秧的机械化技术应用上,对于种子的处理还需要进行脱芒、消毒、催芽与脱水等工序,然后才能进行,浇水、播种、土壤覆盖。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水稻的管理,实现对于病虫害有效防治,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基于一定的规律进行改进。
病虫害的防治上应该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科学合理的害虫预测机制,实现对于害虫的统防统治,以物理防治为例,可以采取灯光吸引方式,使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导捕杀,或者是拔除易感染的危害植株,或是病虫病株。在生物防治上可以利用水稻病虫害的天敌一青蛙、蜘蛛等,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落实。
2施肥技术的应用要点
合理的施肥技术能够较高程度提升土壤的种植能力,有针对性地实现对于土壤的能量补充,所以需要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实施,实现轮作以及秸秆还田,应该在明确水稻种植影响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水肥的精细化管理。目前在标准施肥上有一套相对明确的施肥体系,即底肥、分蘖肥、拔节肥、穗粒肥四个施肥时期,不同的施肥时期需要的肥料有所不同:在底肥的施用上,中等肥力的田地需要大约浓度在40%的高氮低钾复合肥作为底肥,同时也需要根据土壤的营养分析成分选择其他的营养肥;一些缺锌的种植田地则需要施加硫酸锌,与高氮低钾复合肥大致控制在3:1的比例上,其次在秧苗进行移栽的20天左右需要施高氮无钾的复合肥;拔节肥则是在水稻的圆秆期进行的高钾低氮无磷复合肥的追施,最后在孕穗的末期,即其停止苞时,穗化之后进行肥料的使用,晒田复水之后则需要将磷肥全部作为底肥。
所以综合来看,肥料不仅仅需要在种类选择上予以明确,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施肥期选择施肥材料。整体的施肥原则也要保持为前稳、中促以及后重施肥,从而有效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种植过程之中,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在每穗颖花数的调控过程之中,为了增加每穗颖花数,需要利用肥料,促使颖花实现多分化并且避免出现退化现象,所以在植株穗轴分化期到颖花分化期之间,保证氮素营养含量,通过施用氮素营养的肥料保证颖花营养,实现对于每穗颖花数的调控。
目前的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在优化与提升的过程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在明确水稻种植推广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与优化,从而结合地域特征选取恰当的栽培方式、优化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方式以及根据不同施肥期选择施肥用量和肥料,促进水稻种植产量、质量的双重提升,明确水稻种植的管理方式与生长规律,在保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实现水稻生产的稳定,从而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