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行业前沿,把脉市场需求,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期货专业人才

2018-01-29 22:18赵娴战雪丽
时代经贸 2017年36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期货市场专业人才

赵娴+战雪丽

【摘 要】北京物资学院是国内首个开办期货本科专业的高校。从1993开办期货专业至今,期货专业已经走过了24年历程。二十多年的时间,期货专业与中国的期货市场共同成长,见证了中国期货行业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期货行业跌宕起伏与创新发展的历史性变迁。期货专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人才定位日渐清晰,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目前,我校期货专业拥有北京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期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获得过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专业特色鲜明,办学效果显著,被业界誉为培养期货人才的“黄埔军校”。

【关键词】期货市场;产学研结合;专业人才

一、把握时机,创立期货专业,首开期货专业人才培养先河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逐渐深入,我国资本市场逐渐活跃。1990年,第一个期货交易市场建立,开启了我国期货交易的历史。随着期货公司的注册成立和期货交易的增加,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期货市场发展最大的瓶颈。为了抓住这个契机,快速培养市场需求的期货人才,1993年7月,北京物资学院创建了期货专业,成为国内第一个拥有期货本科专业的高校,率先占领了国内期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地。

为了加快高素质优秀期货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抢占人才培养的高地,学校在招生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1993年当年分别从全校三年级和二年级的本科学生中根据综合成绩、英语、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择优选拔,组成了期货实验班,快速培养人才。之后的招生都是从全校二年级本科学生中择优选拔。1999年起,经济学(证券期货方向)正式开始面向全国统一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2012年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申请设立了“期货与证券”目录外二级学科,并于2014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由此形成了本科到硕士的期货专业人才培养的合理层次。

目前,我校期货专业拥有商品与金融期货研究北京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期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期货论坛”等学术平台;拥有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获得过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依托经济学院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以及期货专业优良的历史传承,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理念,跟踪行业发展,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多层次、多环节落实对学生创新意识、分析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期货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期货专业尤其在实验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为专业的后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面对期货业也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对于目前期货内涵从传统期货向衍生品的拓展,专业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的定位应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明晰和调整,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以及人才培养都应及时调整方向以适应前沿的变化;其次,人才培养特色需要进一步凝练、明确和突出,例如市场急需的交易型人才、实战型人才的培养,优秀分析师的培养,同时针对衍生品的特点所需要的高端人才的培养,应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再次,实验室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和配套管理亟待加强,通过实验室来运行新产品、锻炼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深化教师科研创新的功能尚待开发,实验室数据库建设亟待启动;最后,学术水平的提升方面,师资队伍的后续培训和提高亟待加强,科研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和明晰,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有待加强,基于期货研究所和创新平台的科研力量整合的模式需进一步完善。

二、贴近市场,培养专业人才,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追踪市场前沿,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期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期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了解国际金融市场运行方式和交易规则,熟悉证券、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工具交易策略,具备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和金融实务专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胜任银行、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精湛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質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期货专业教学体系逐渐完善,形成了以经济学、金融学理论课程为基础,以投资学、金融工程课程为主干,期货、证券及其他衍生品类专业课程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为实现期货与证券专业教学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实践的专业要求,学院采取多项措施、多方面入手培育和凝练专业特色。聘请国内高校、行业知名专家和学者,成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和不定期征求和听取专家意见,提升专业水准;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和学者、行业企业高管和专业人员为专业客座教授、讲座学者和专业导师,定期为学生进行专业讲座、咨询和专业沟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企业挂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行业学习,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开设校企合作课程。根据专业课程内容要求,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系列讲座,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兴趣。

期货市场虽有人才积累,但高端专业人才明显不足,现有人才的知识结构也亟需完善。有鉴于此,在新版培养方案中更多地加强了衍生品交易方面的知识,如衍生品定价及风险管理等;加强了期现结合方面的知识,关注现货企业应如何通过期货市场回避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加强了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力度,以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加强了期货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以及强化了前沿热点知识的讲授。此外,通过专题讲座、期货论坛等方式,更多地加强对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前沿动态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视野,提高专业素养。

三、校企联合,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

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是期货专业长期形成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文化。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中,紧紧依托行业,秉承关注行业前沿、关注市场变化、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强化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期货专业教学显著的特点。早在1994年,北京物资学院就在路透社北京公司的帮助下,投资建设了国内首家证券期货实验室,建立仿真交易平台,为学生提供实时交易环境。该实验室可接收国内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外汇实时行情和最新财经信息,可进行股票、期货、外汇模拟交易,开设证券期货系列模拟、股票模拟交易等实验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endprint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与一德期货有限公司等约10家证券或期货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建设了多家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师科研、实践教学等多个领域和环节不断加深合作,探索定制化培养等新的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多赢局面。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与一德期货在很多方面的合作项目在逐步推进,包括行业热点项目合作研究、应届毕业生毕业实习与就业辅导、岗前再培训、录用选拔和就业推荐等方面。为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双方共同开发了“期货品种研究与分析系列讲座”课程,采用校企合作授课形式,以一德期货公司等期货业内人士授课为主,校方期货专业教师负责课程组织、讲座点评、行业热点研讨等,既弥补了学生对市场前沿实践知识的了解和把握,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校企双方的共同推动下,北京物资学院与一德期货的合作不断结出硕果。双方合作建立的“定制化、实战型、国际化期货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未来,双方将继续开展多方位合作,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模式,发挥示范性和辐射力,以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合作研究为依托,以培养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合力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期货和衍生品教学基地和产学研交流基地,为期货行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与一德期货公司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拓展与其他实习基地的建设,先后与同舟棉业、长江期货、旭阳集团、龙腾汇金、冠通期货有限公司等各种类型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期货业协会、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以及欧美期货及衍生品交易所的合作,形成一个开放的、全方位覆盖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以期实现集群效应和辐射示范效应。

四、开放融合,再造专业品牌,传承物院期货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文化

当前,由监管层推动的期货市场创新与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将为期货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推动的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改革也在加速。国内期货市场创新在加速,期货市场格局面临重大突破,国内期货市场将面临全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大衍生品市场时代已经拉开帷幕,期货业创新发展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作为全国最早开办期货专业的高校,我们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高屋建瓴、提前谋划,瞄准高端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抢占期货行业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再造期货专业的辉煌。

1、积极深化和拓展与期货系统的广泛合作,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框架。开放融合是期货专业下一步发展的主基调,为此,我们积极推进与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期货商会以及与期货公司的合作,开展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合作开发以及合作培训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2、成立期货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权威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行业高管、行业资深分析师等担任专家顾问和委员,指导期货专业建设并开展业务创新。目前专家指导委员会已聘请了包括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中国金融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经易期货有限公司、银河期货有限公司、一德期货有限公司、宏源期货公司、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业内及高校专家学者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

3、举办高层次学术论坛——期货论坛,搭建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007年开始举办期货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届。期货论坛的召开,在我校证券期货专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開创性意义。十届论坛的举办,我们搭建了开放性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强化了专业发展的意识,加强了与校友的沟通,建立了与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的联系,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期货论坛已经成为经济学院乃至北京物资学院所树立的学术品牌。论坛目前已成为期货行业重要的论坛之一,每年吸引期货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讨期货行业发展和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论坛的成果已经对专业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4、成立北京物资学院期货研究所,强化期货理论创新与科学研究。研究所将在期货及衍生品领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金融创新、专业研究、教学和行业发展服务;建立大宗商品、金融工具及衍生品专业数据库和数据研究平台,为行业研究与教学实践服务;还将加强对外联络与产学研结合,为北京物资学院期货专业教学与专业发展服务。

5、建设国际一流的衍生产品研究与创新实验室。通过创新实验室的交流平台,定期和不定期举办衍生品创新研究沙龙、证券期货专业研讨与行情分析、量化交易模型设计与开发、成功交易经验分享等经验交流活动,创造卓越人才的培养氛围和环境,使得一批期货及金融衍生品行业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参考文献:

[1]牛生光.试论如何构建行业、企业、政府、学校四方专业与产业合作的长效机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8).

[2]马慧,冯战申.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许昌学院学报,2016(3).

立项项目: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产业依托,校企协同,推进定制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14-ms175)

作者简介:

赵娴(1976—),女,江西井冈山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流通经济、产业组织、高等教育。

战雪丽(1979—),女,山东莱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分析。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期货市场专业人才
文化强国背景下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建设的思考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展研究
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破解期货市场发展困境的思考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期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