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唐春
摘 要: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幼儿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这种标签可以分为“积极标签”与“消极标签”。无论是面对积极标签还是消极标签,多数幼儿都会持认同态度,易受到教师所贴标签的影响,甚至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故幼儿教师应加强对“标签”的认识,做到合理运用标签。
关键词:幼儿教师;标签;运用
相信许多人对于“标签”这一词汇不是很陌生吧?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给其他人贴过“标签”。比如:“笨蛋”“爱哭鬼”“小心眼儿”“没礼貌”“胆子小”“丑小鸭”“瘦猴”等。我们谁又真正知道被我们贴上标签的人,会背着这个标签走多久呢?成年人大多会自己判断别人给他们贴的“标签”,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可是幼儿他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别人尤其是他们的教师给他们贴上的“标签”,基本上默认不反抗,久而久之,他们有可能就逐渐成为老师眼中的那个“标签”。可见,消极“标签”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 幼儿教师教育过程中贴“标签”存在的问题
(一) 幼儿教师对标签理论的认识不到位
通过在幼儿园中关于对幼儿教师对“标签理论”的了解情况的调查、幼儿教师对“标签行为”的认知情况的调查及对幼儿教师相关行为的观察中发现:仅有不到5%的幼儿教师对于“标签理论”相当了解,有接近70%的幼儿教师自知自己的某些行为属于“标签行为”还明知故犯,并且在对幼儿所贴“标签”存在一成不变或短时间内难以用新的眼光审视幼儿的行为。
(二) 幼儿教师教育过程中贴“标签”的依据不科学
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访谈中,针对幼儿教师教育过程中贴“标签”的依据所进行的一系列访谈中发现: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贴“标签”的依据主要分为:成绩、表现、规范。这样一方面,幼儿会成为某一类幼儿,而不是某一个幼儿,使幼儿丧失了个性;另一方面,幼儿会成为规范制度下的听话者或捣蛋者。
(三) 幼儿教师教育过程中贴“标签”的动机不纯
在通过对幼儿教师教育过程中贴“标签”的动机所进行的访谈以及在园所观察的结果来看,在幼儿教师教育过程中贴“标签”的动机以认识幼儿、对幼儿本人进行标定为主。认识幼儿也就意味着幼儿教师对幼儿所贴“标签”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甚至还会导致包括幼儿在内的其他人也和幼儿教师一样用同样的眼光标定某个幼儿;对幼儿本人进行标定,积极标签的标定虽然能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但也有可能会令幼儿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对幼儿的成长不利,而消极标签的张贴则可能会令幼儿真的朝着“标签”标定的方向发展,也会对幼儿今后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 影响幼儿教师贴“标签”的因素分析
(一) 幼儿教师固有的观念
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大多数都会用一些特定的“标签”来帮助他们自己认识幼儿园的小朋友。殊不知这些孩子在幼儿教师固有的观念下,背着老师所赋予的“标签”走了好久。调皮捣蛋的孩子和聪明活泼的孩子在老师特别的“关注”下活得闪闪发光,然而那些安静懂事的孩子,被老师所忽略,身上再有其他的闪光、亮点也因为不受关注成了哑光的,不被人发觉。
(二) 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以下专业能力:(1)专业知识,它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学涉及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五大领域,幼儿教师需要有广阔的多学科知识和教学艺术才能胜任。(2)专业实践能力。包括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而那些非专业的幼儿教师不了解幼儿的身心规律,这样一来,极其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师的师资还需继续提高。
(三)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
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这是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准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对于幼儿教育这份事业,更需要幼儿教师倾注更多的爱心,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热爱幼儿不是光用嘴说说就行了,必须得见于实际行动中。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爱,是耐心,是责任心,是关心,是爱心。一部分幼儿教师总是把过多的关注给了那些“调皮闹事”和“机智活泼”的孩子,对于那些“听话、老实”的孩子大多采取不管不顾的方法,他们觉得那些孩子只需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听讲,不捣乱就行了,不需要额外的关注。但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孩子都是渴望被在乎的。因为只有适宜的在乎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幼儿集体中的一员,才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三、 幼儿教师教育过程中合理贴“标签”的对策
(一) 加强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职业道德素养
经过在幼儿园的调查,目前的幼儿园老师的师资力量还亟待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职业道德素养都有待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当对已经在园的幼儿教师进行定期的有关“标签”作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对于招聘幼儿教师的要求可以更高一些,尽量招聘专业化幼儿教师。
(二) 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给予幼儿积极的教师期望
幼儿教师应该“蹲下来”和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换个方式和幼儿相处,私下仔细地观察幼儿,真正的了解幼儿。用更好的方法把幼儿不感兴趣的东西变得让他们不讨厌甚至喜歡。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的期望往往显示为对幼儿的关心、鼓励、赏识或宽容。对于平时胆小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在他偶尔一次举手回答问题时,给予莫大的表扬、鼓励;对于幼儿的自我创造与发明,无论他的作品好坏,都应该投去赏识的目光;对于幼儿所犯的错误,应该宽容对待。总之,我们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多给予幼儿积极的教师期望。
(三) 用动态的、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幼儿
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多变性,我们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幼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每一次成长。可能幼儿今天的举止行为是十分幼稚可笑的,但是并不代表明天他还是这样的,明天他可能就成了一个小大人。每个幼儿都具有多面性,他们可以调皮捣蛋,他们可以老实听话,他们也可以活泼好动,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一面,我们要用动态的、多元的方式评价幼儿。为幼儿贴上多样化的标签,让他获得多样化的发展。
(四) 正确运用标签理论,让幼儿健康发展
(1) 不要随便给幼儿贴标签。在对幼儿进行批评、评价、惩罚和作出一定评判之前,必须要十分慎重,切不可随便给幼儿扣上大帽子,如“笨蛋”“暴力狂”“大懒虫”等,以避免太多的“自证预言”的实现,随意性的处罚和标定只会徒增幼儿的心理负担,迫使他们强化了对标签角色的自我认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是对幼儿不良行为的包庇和忽略,而是要用适当的、不产生消极后果为前提来解决。
(2)给幼儿贴积极的标签。根据标签理论,当幼儿出现被社会所认可的积极行为时,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贴好的、积极的标签。幼儿一旦被贴上这些积极标签之后,周围的其他幼儿教师、幼儿等对待他的方式都会发生改变,他们就会依据这个积极标签来称呼、认同他,时间久了,该幼儿就会成为这个积极标签所标定的身份。
参考文献:
[1] 徐代珍,向东春.浅谈标签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2010(3).
[2] 杨文超,王磊.小学生越轨行为的标签理论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1(19).
[3] 党晶.小学教育应合理运用标签的力量[J].教学与管理,2015(23).
[4] 宋旭,刘旭.标签理论映射下的教育评价[J].煤炭高等教育,2009(6).
作者简介:刘琼,唐春,贵州省兴义市兴义民族师范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