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从70年代兴起于美国,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如今已在全国多数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觉学习的人,有利于让学生成为真正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动者,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那么这种学习方式应该如何组织与实施?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是课堂的教学模式、小组的评价模式和学生小组学习的实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以班级授课制为背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进行学习。小组学习有这样几个特点: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以小组成绩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以共同的学习目标的设置来促进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实现这种互助式教育模式,必须在教育理念上有一个根本性转变。那就是要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发现与成功。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背景
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于80年代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被介绍到了我国。目前,我国对于小组合作学习重复研究现象比较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待拓展;适用条件的界定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动性是合作学习的首要特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小组合作既强调了每个学生的独立性,也注重对他们合作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关系体现为:“学生→教师→教材”,而传统教学中的“三要素”可概括为: “教师→教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预习后生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当堂测验达标,教师补充答疑。
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 教学环节:
1. 明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依据教材,自主查找材料,完成预习。
3. 小组合作探究预习中生成的学习问题。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契机。
4. 各个小组间进行交流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5. 综合评价环节,教师根据各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公正评价并鼓励。
6. 教师补充学生学习不够全面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小结和测评。测评练习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巩固学习成果;三是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 教师活动:
1. 创境激趣。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教师怎样在教学中以最短的时间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是一节课能否有效学习的关键。比如语文学科,一堂诗歌鉴赏课,以优美的琵琶曲子开篇,播放书卷式展开的一篇篇古代优秀诗歌,这样的课堂效果我想一定会很好。
2. 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有限,这个环节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要能了解每个学生,因材施教。
3. 点拨解惑。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有效的加深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
4. 捕捉信息。通过学生的展示,了解知识掌握方面的薄弱环节,以此为基础设计达标练习题,进行知识的有效巩固和补充。
5. 反馈达标。根据课程的重难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最适合、最有效的练习题,少而精的进行达标训练。
(三) 学生活动:
1. 自学寻疑。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学案和教材初识,自主学习基础性知识,明确学习任务。
2. 参与探究。各个学习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生成问题,组内研究解决,对于小组成员学习不足之处进行纠正,补充。
3. 听讲释疑。各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对于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商讨互助解决疑难。
4. 巩固达标。学生完成教师制定的检测练习,对新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巩固。
三、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新境界,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评价有很多种,可以分为组内评价和组际评价,也可以按照评价的类别分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四、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科学分组,公平竞争。分组时首要是以学习成绩为基础,还有兼顾学生的个性和家庭情况等。
2 小组的组长,他组织的活动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控制性行为:分工、约束、督促;二是协调性行为:协调、疏通、解决争端;三是建构性行为:组织讨论、分析、汇总小组意见;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是引领者也是协助者。
3 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小组成员应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中自己负责的工作,比如小组内有记录员,有检查员,还有评卷人员等。
4 “导学案”的設计,要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设计要有梯度性,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必须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应亲自检查导学案,并认真批改。
5、注意讨论、交流应该是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预设的。讨论、交流设在“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
五、 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些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或流于形式,或讨论与交流的能力和质量有待于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还要有组织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应该让小组学习的内容始终围绕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做到有效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1] 王国章,吴永玲.合作学习及其尝试[J].教育改革,1995(1).
[2] 陈燕.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大学,1997.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