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君,刘美娟,温美花,丘新燕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0010)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小儿开胸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护理管理的效果,将2014年1月份——2017年12月份收治的实施开胸手术治疗的患儿56例按照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作如下报道。
将2014年1月份——2017年12月份收治的实施开胸手术治疗的患儿56例按照数字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儿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3.19±1.27)岁;男性16例,女性12例。观察组患儿年龄4个月-7岁,平均年龄(3.55±1.08)岁;男性15例,女性13例。收集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患儿家长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患儿无其他伴随性疼痛疾病。
排除标准:患儿家长有精神类疾病,无法交流沟通;患儿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呼吸护理管理等,同时术后参考《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应用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0.05~0.1次静脉注射,按镇痛效果滴定。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管理,首先对患儿术后疼痛进行评估,通过患儿声音,面部表情,四肢反射情况在不同时间段对患儿的疼痛进行监测及评估,然后开展物理止痛法护理:较小的婴儿可使用安抚奶嘴,环抱,母亲心跳等进行安抚,稍大的患儿可交流沟通进行深呼吸,放松技术,按摩等。药物止痛护理:患儿疼痛情况可根据医嘱进行较安全的止痛药物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做好严密观察,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注意力转移护理干预:可通过讲故事,音乐等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对疼痛的敏感度,减轻疼痛。
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
患儿疼痛程度评价:疼痛采取FLACC评分法,包括有面部表情、腿部动作、哭闹、活动及可抚慰性,每项对应0~2分,分别对应无或轻度、中度、重度,满分10分,数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本组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转入病房疼痛评分(5.19±0.38),术后1小时(5.22±0.78),术后5小时(3.02±0.17),术后10小时(2.01±0.47);对照组患儿转入病房疼痛评分(5.22±0.14),术后1小时(5.76±0.36),术后5小时(4.17±0.68),术后10小时(3.27±0.84);两组患儿术后转入病房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小时到术后10小时,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在同时段较对照组比较均不同程度降低,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小儿开胸术实施,由于手术创伤,机体主观上形成应激状态而产生痛感,患儿表现主要为哭闹,躁动等,而紧张的情绪,大声哭闹可能引起患儿血压升高,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出汗,甚至刀口缺血等情况,同时疼痛的强烈感影响机体的免疫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可能提高,不利于患儿术后恢复,造成疲劳, 哭闹致腹胀, 腹压增高, 切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定其开展培训,掌握沟通技巧,护理技巧等;做好患儿的疼痛评估,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小儿开胸术后疼痛实施疼痛评估并开展护理管理,有效针对患儿疼痛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管理,效果显著,患儿疼痛明显降低,利于患儿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