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海燕
(昆明市儿童医院综合外科,云南 昆明 650032)
置入中心静脉装置(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s、CVADs)的导入和护理已经逐渐成为目前临床上成人或儿童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患者来说,如能获得最佳的CVAD、操作及护理技术,将有利于延长其在体内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便于临床长期监测。在重症监护室,如能正确使用CVADs,将会挽救更多的生命。
CVADs包括经中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CICCs)以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s)两种。可用于急性病患的VADs包括中线导管、CICCs以及PICCs。中线导管及PICCs常被作为中期VADs,而CICCs则被作为短期VADs。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纲[1]以及一项关于单腔与多腔CVAD RCT[2]的比较结果显示,多腔CVAD比单腔CVAD更容易引发感染,目前临床上大多都采用单腔CVADs,除非特护病人需要才会使用多腔CVADs[3]。
现在,很多大纲都推荐采用US-指导的静脉穿刺法[4],其穿刺位置分别位于锁骨上(SV、IJV、无名静脉)或锁骨下(AV)区域,避免了颈中部这个位置。而且,采用US-指导的静脉穿刺法能够根据超声引导了解患者本身的静脉直径大小,然后根据导管直径大小选择适合于患者的导管装置、并根据超声影像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点。
在标准条件下冲洗通常使用10毫升的生理盐水(每次注射前后);但在输注血液产品、脂质、造影剂或取血后推荐使用20毫升的生理盐水。冲洗时一般采用注射器推一下停一下的方式,如推一次2~3毫升,形成小漩涡,加强冲管效果,也称为脉冲式冲管。
CDC大纲推荐穿刺48小时后穿刺术野的覆盖保护用纱布,7天后用透明聚氨酯材料。而事实上,只要是穿刺部位潮湿、覆盖物松散或明显弄脏了就需立即更换敷料[5]。
综上所述,VAD的正确选择、穿刺技术合适的尖端位置、适当的出口位置、穿刺术野的覆盖保护、患者的顺应性以及护士在导管维护方面的胜任能力都是CRCs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全面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将有利于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CVAD的使用寿命以及优化CVAD导入或使用的风险/利益比值。对危重患者CVADs的正确护理能够帮助建立生命线、挽救更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