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书法名师,一般的人往往会心生敬畏。名师中有好多门类,其中从事学校课堂教学者居多。我想,无论哪一种名师,名师之所以谓之名师,一定有别于凡人,一定有其深刻的渊源和特性。今年春节前,听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驾鹤西去,不竟感念伤怀。这是一位通今博古、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生前还一直兼任西泠印社的社长,时刻关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先生在世,港岛各界对其推崇有加,先生离去,港岛各界唏嘘不已,大家之德、名师风范可见一斑。由此再联想到先前宛在的启功等老一辈名师的人品、书艺、情操等,如今看来,无一不是学界的楷模。名师的影响和价值,似乎并非在于显性呈现的表面恢宏与尊荣,而是隐性所传达的更具人格魅力的对于事业和名利的态度与操守。
江苏不愧是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强富美高”的新时代特征描绘得越来越清晰。历史上,就书法层面,江浙一带,书家云集,名师辈出。新中国成立后,代表性书家林散之、费新我等也是独步书坛,声名远播海内外。这是令人艳羡的。以上提及的都是大家,影响力自然深远。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学习、生活中所遇见的名师,仿佛就在身边,自然应该更亲近、更生动、更丰满些。今天,当文化教育出现新形态,发展到新阶段,我们一边需要传承,一边又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2017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首次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强调:“国家今后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毫无疑问,“兴国必先强师”,培养优秀教师、教育名师将成为国家战略,这在当前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学校和教育者责无旁贷。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江苏教育的基本矛盾已转变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多样、个性及社会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在物质,更在于精神和品质。书法名师群体在文化校园的集中涌现,恰恰回应了人民群众以及在校广大学生对于书法教育的渴望和需求。
此专题呈现了五位优秀的书法名师,分别来自大江南北,他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深情演绎了书法人在书法教育大片中的经典画面和感人事例。他们的故事,一一道来,值得分飨。
李维生老师来自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他对书法的痴迷,从孩童时代便埋下了种子。“老街上的流连”,展露的是他对于过去时光的缱绻和怀恋,而“逐梦的日子”里,更多的则是他和他的同伴们对于未来书法教育的幸福守望。
张玲珑老师执着于艺,潜心修炼书法专业修养,执着于事,精心追求书法教育研究,执着于教,潜心打造书法特色教育。他对书法的勤学苦练,历经春秋,已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自我精神的坐标,日日对照书史上“池水尽黑”的张芝和“秃笔成冢”的智永,寻求墨趣,乐此不疲。
王浩老师的成长之路,崎岖坎坷,充满了时代的传奇色彩。他的励志之歌,穿越于时空,激响以书道。转变,成为传奇;融合,走向创新;弘扬,涵育情怀。王浩老师坚信,行有坚持,必结硕果,在他引领下的区域书法教育正在向全国发出苏州的声音。
自古须眉憾巾帼,妙钰空灵素墨馨。为了梦想,韩珏老师一直在求索的道路上前行。她深知,习书艺,须博观而约取;通书论,当厚积而薄发;谋策略,宜扎实而灵动。她出身于中医世家,闻道于翰墨教坛,年年岁岁的芳华里,流淌的是笔墨含情,相守的是岁月静好。
庆旭老师作为苏州唯一的一名书法学科带头人,他埋首三尺讲台,潜心治学耕耘,近二十年来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爱好者,编撰出版了一系列中小学书法教材。名师之属,可谓名副其实。专业的教学方略,严谨的学术态度,前瞻的思维视角,孕育出书家独有的学院派气质。
管窥五位书法名师的成长历程,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成功的启迪。书法名师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它如同花木,需要不断地加以选配、滋养、培植和优化。在我看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名师,实在不易。至少,我很敬佩,也很羡慕。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名师,除了具备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外,我想至少还需要符合以下八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1.对书法理想怀以坚定的信仰。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文化自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力量,国家有希望。”信仰是产生自我内驱力的源泉,只有有了信仰,主体才能焕发出对书法教育事业源源不断的热情和智慧。这是未来书法教育的人文基础和坚强磐石。
2.对书法教学拥有精湛的技艺。名师出高徒,唯有身怀绝技,方能独步天下。名师的本事应该在课堂,在学生,在作品,在成果。书法名师除了甘居寂寞的工匠精神外,不仅要有过人的书写技能,还要掌握娴熟而科学的教学方法、灵动而丰富的教学艺术。只有这样,名师才能真正驾轻就熟,桃李满天下。
3.对书法艺术进行不断的创新。“笔墨当随时代”,创新是最大的发展和增长。书法艺术需要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寻找路径,突破自我,善于更好的发展,敢于个性的创新。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名师是伴随着学生和课堂,在长期的持续学习和实践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名师离不开创新,创新助推名师发展。
4.对书法队伍提供示范的引领。翰墨需要薪传。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大难点是书法教育人才普遍缺少,书法专业教师捉襟见肘。大量的书法课主要依托少部分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语文教师来完成,这样的师资专业性明显不够。如何把握准确的教学方向,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对学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书法名师的价值,在于引领,在于更大范围的示范和更高层次的推进。
5.对书法内涵加以适度的丰富。创造当代文本,挥写时代精神。书法名师不同于一般的书法爱好者,要带领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发挥“笔情墨性”的正能量作用,积极自觉地反映国家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有意义的时代记录比无谓的挥毫感叹更有价值。
6.对书法理论开展持久的学习。学习是进步的第一动力。逆舟撑篙,不进则退。书法名师不仅要善于汲取古典书论的精华,更需要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找寻书法教育发展的支点。唯有如此,书法事业才能方兴未艾,郁郁长青。
7.对书法风格形成独立的主张。“书,心画也。”书法是物化的艺术载体,是心迹的自然流露,感性而多彩。书法名师应在书法创作、书法指导和书法教研等方面加以探索,从而形成自我的教学风格,体现独立的教学主张。
8.对书法环境做出理性的预判。信息改变时代,网络连接纵横。与传统相比,大数据背景下书法教育的网络环境和形式特征已出现了巨大变化。关于书法的学习,过去人们主要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和碑帖等传统媒介来获取信息,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无所不在。无限学习,无限未来。丰富的知识量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成为解决学习困惑的重要途径。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线上交流、视频反馈,轻松借鉴到他人的学习经验,及时帮助自己提高书法水平。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行为习惯性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移动端的随时性以及随地性特征改变了用户在书籍和PC端所养成的使用习惯。网络书法与书法网络正逐渐成为新时代书法教学的研究课题。这样的变化,古人是无法想象的。
从书法名师的成功经历中可以梳理出很多有益的线索,这将有助于我们日后更好的思考和借鉴。我们期待着越来越多的教师,汇聚在墨香四溢的校园,与我们一道,热爱书法、探究书法、享受书法,并成为书法的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