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霞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时时注重幼儿的自主探究。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
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案例:这是一节自然测量活动,我给孩子们准备的测量工具是牙签,我要求用牙签测量课桌的长度,孩子们很快测量起来。
测量完毕,我就开始校对答案,很多都和我的一样——14根牙签。突然恬恬说:“老师,我的这张桌子只有13根牙签。”这怎么可能呢?桌子的规格都是一样的,不应该有不一样的答案。很多孩子都叫起来:“就是14根,恬恬你错了。”我在最近的一张桌子上依次摆上牙签,从头到尾刚好14根牙签,我让恬恬上来数一数。恬恬上来数了以后说:“奇怪,我的桌子真的只有13根呀!老师,我测给你看。”于是她认真的测量起来。
恬恬没有按照我的方法首尾相接的摆上牙签,而是用一根牙签来测量,当一根牙签测量到某个地方时就用手指头按住,然后又拿起那根牙签从手指处继续测量。按照恬恬的测量方法刚好是13根牙签,测量完后她还很不服输地对我说:“老师你看,就是13根牙签。”
我觉得现在是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我让孩子们也试着用恬恬的方法测一测,孩子们又开始测量起来。结果很多孩子的测量结果都跟恬恬是一样的,孩子们现在也纳闷了,刚才明明是14根,怎么现在就变成13根了呢?孩子们都看着我,想从我这里找到正确答案。其实我在恬恬测量时就看出来了,恬恬每次测量用手指头做标志时,牙签跟牙签之间刚好就隔了一个手指头的距离,若干个手指头的长度最后就变成了一根牙签的长度。如果我直接告诉孩子们,孩子的探究兴趣就会减弱,我决定让孩子们自己来发现这个问题。
我让孩子们分成4组,小组里一个孩子测量,另外的孩子用记录笔在桌上把每次测量的点做好标志,其他的孩子监督和数数。当孩子们再次测量完毕时,我请小朋友观察他们做的记录点。孩子们全围着自己做的记录点观察起来,有的孩子说:“怎么会有这么多点呀?都数不过来。”有的说:“有的点之间怎么会这么短呢?”丁丁说:“老师我们手指头没有测量”。我让其他孩子们观察是不是像丁丁说的一样,孩子们摆弄了一下以后都肯定了丁丁的说法。于是我让孩子们把刚才记录的点擦掉重新测量,但一定要记录好点,一定要从结束的这个点开始测量,结果测量下来的结果都是14根牙签。孩子们都非常高兴,恬恬也非常开心,因为别人都用她的方法测量出了正确答案。
其实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这种敢于提出疑问的精神,我很庆幸我没在恬恬出现错误答案时就直接告知孩子们正确答案,不然以后孩子们就不敢提出疑问,也容易随大流,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们的疑问,保护孩子的这种勇于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精神。
《指南》中指出:探究应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它既是幼儿
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
案例: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早操后,个个都脱了衣服放在玩具柜上。可随着衣服越来越多,堆放的就越来越高,堆放的衣服终于“塌方”了。孩子们看到衣服倒下来都一窝蜂地跑上去捡自己的衣服,捡到后又堆在玩具柜上,可没过多久就又重蹈覆辙了。孩子们如此反复几次以后,丁丁一边扶着衣服一边喊:“你们的衣服放得太高了,放不住了。”孩子们吵吵闹闹,互相指责。
我忽然意识到这正是让孩子主动探究的最好契机呀!于是我跟孩子们说:“你们的衣服为什么总是放不稳呢?”
星星说:“衣服堆得太高了,越高越不稳,就容易倒了,我们应该放矮一点。”
我问:“怎样可以让衣服放得矮一点呢?”我请小朋友上来试试。
小朋友们一个个上来把他折好的衣服放在柜子上,越往后的小朋友放得越是小心翼翼,并且放的时候还会用力往下按一按,可是刚放了一大半,衣服堆就开始摇摇晃晃了,好不容易最后一位小朋友的衣服放上去,虽有些颤颤巍巍但还好没倒。孩子们看到衣服没倒都欢呼起来,孩子们的欢呼声还没结束,衣服却轰然倒塌。
看到衣服倒塌,孩子们很失望,唉声叹气地坐了下来。
我问:“这次是什么原因呢?”
诚诚说:“我们衣服都是对折再对折,我们只要对折一次就行了。”
我让小朋友们用诚诚的方法试试。这一次放的衣服堆比原来的矮了许多,也稳了许多。虽然还有些晃悠,但终究没有倒下来,孩子们看到玩具柜上的衣服,都兴奋地跳起来。
我问:“现在的衣服终于能全部放在玩具柜上来,你们看看这衣服放得稳不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让衣服放得又稳又好看?”
孩子们又开始讨论起来,丁丁说:“应该把大的衣服放在下面。”
我又让孩子们按照他们说的方法试一试。
这一次孩子们把衣服稳稳地放在了玩具柜上。
小朋友最后总结说,把最大、最厚的衣服放在下面,把薄一点、小一点的衣服放在上面,下面大,上面小,这样放东西是最稳固的。
幼儿的学习主要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放衣服的事件是由幼儿发现并进行主动探究的,如果开始就由老师来说:“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怎样放衣服又好又稳?”幼儿的探究兴趣就不会那么高,探究效果也没有那么好,往往最后还是由教师来总结。像这次我先让幼儿观察探究“这衣服为什么总放不稳”开始,然后让幼儿思考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再来验证,几次以后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来自幼儿,来自他们的主动探索,如果就由教师传授方法,幼儿被动接受,也就只是模仿而已,没有真正得到发展。
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探究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生动鲜活的、具体的,也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容易学习的。我们做教师的要有一颗随时发现教育契机的心,及时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