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克隆而导致的恶性疾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上升是其主要特征[1]。大约1/4白血病患者为CML,其中中老年群体是高发人群,临床主要表现为感染、贫血以及髓外组织器官浸润等症状[2]。临床中治疗CML主要采用化疗方式,常规化疗虽然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完全缓解,然而该方法存在较高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现报道如下。
随机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CML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1.0±2.4)岁;病程2~27个月,平均病程(7.6±0.9)个月;疾病分期:11例慢性期、9例加速期、10例急变期。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1.2±2.5)岁;病程2~28个月,平均病程(7.7±1.0)个月;疾病分期:10例慢性期、9例加速期、11例急变期。入选标准:(1) 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者[4];(2)无相关药物使用禁忌证者;(3)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伴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2)终末期患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两组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主要药物包括:按照20~60 mg/kg的剂量口服羟基脲(生产单位:齐鲁制药;批准文号:H37021289)治疗,2次/周;并给予肌内注射干扰素(生产单位:深圳科兴生物公司;批准文号:S10970070)治疗,300万单位/次,3次/周。(2)观察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生产单位:瑞士诺华制药;批准文号:H20100264)进行治疗,若为慢性期,每天1次,每次400 mg(餐后30 min服用);若为加速期及急变期,每天1次,首发剂量为 400 mg,如果未发现显著不良反应,则可在7天内提高药物剂量至每天600 mg。 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血常规、耐药性试验等检查结果,以便及时调节剂量。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
(1)治疗有效率:①完全缓解:感染、贫血等症状至少消失1个月,白细胞数目小于10×109/L,血小板小于450×109/L;骨髓中Ph+细胞为0;外周血中未发现幼稚细胞;②部分缓解:感染、贫血等症状、白细胞数目、血小板等指标明显改善,骨髓中Ph细胞≤35%。③未缓解:感染、贫血等症状、白细胞数目、血小板以及骨髓中Ph细胞等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2)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3)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下肢浮肿以及皮疹等。
治疗后,观察组18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13例显效,9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 CD3+、CD4+、CD4+/CD8+分别为(1 486.7±191.2)个/μl、(790.4±105.3)个/μl、(1.71±0.48);对照组分别为(1 101.4±152.7)个/μl、(684.7±100.4)个/μl、(1.11±0.40);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下肢浮肿、1例肝功能受损,发生率为16.67%;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西医治疗CML主要采用化疗方式,然而化疗可能会提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5],再加上个体化差异较大,因此使用化疗方法往往容易导致患者耐受性变差,从而严重影响了CML患者的预后质量。所以积极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延长患者远期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甲磺酸伊马替尼为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临床中疗CML的一线药物,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拮抗剂,它可有效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进而影响慢性粒细胞的分裂生殖[6]。同时该药物还可阻断血小板衍化因子受体、干细胞因子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7]。但有研究发现[8-9],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早慢期患者的效果高于晚期患者,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注意根据病情程度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患者的病情。另外因其作用机制较为特别,所以该药物会影响患者正常的造血能力,用药期间临床医师应注意观察患者血象的改变程度,以便随时调节用药剂量,从而在保证患者耐受的前体下,最大程度地改善疗效。综上所述,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ML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免疫能力。
[1] 李菲,张晓洁,张荣艳,等.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单中心十年回顾性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0):432-437.
[2] 陈莹莹,曾庆曙,杨明珍,等.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9):1325-1328.
[3] 江倩,赵东陆,金洁,等. 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早期疗效和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36(8):651-655.
[4] 张之南,郝玉书. 血液病学[M].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4-915.
[5] 李梦醒,王季石,张燕,等. 伊马替尼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J]. 重庆医学,2013,12(29):3554-3556.
[6] 王咏梅,谢敬东,傅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94 例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23-124.
[7] 周励,王建祥,黄晓军,等. 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比较[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2):93-97.
[8] 刘俊兰,刘瑜,于涛,等.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12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0):160-162.
[9] 鲍协炳,仇惠英,陈苏宁,等. 伊马替尼治疗早期 BCR-ABL 转录本水平在 251 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36(7):55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