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习练效果分析及在“体医”融合中的路径探索

2018-01-29 18:29于强国王永生赵伟科
关键词:体医习练气功

于强国,王永生,赵伟科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随着物质资源的丰裕,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同时,也日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休心、调息、健身……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着眼于此,通过“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部署,将防未病治已病,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放在发展首位,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通过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力图惠及全人类。在此,体育行业应主动作为,一方面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体育资源供给和体育服务配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普适性的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补齐短板,个性设置,实现全民健身的常态化和生活化;另一方面,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运用,健全运动处方资料库的建设,通过社区服务站与医院的联动发展,实现运动健康数据与疾病诊疗资源的互通共享,在降低人们就医成本,缓解经济压力的前提下,收到较好的健康效果。本文将着重从健身气功的功法效果及其“体医融合”的路径探索进行解析,以求发挥其对于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完善全民健康体系的积极作用。

1 健身气功对不同年龄习练人群的功法效果

健身气功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其融合东方文化底蕴与现代体育精神与一身,通过行云流水的动作编排、五行契合的衔接设计,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外显之以柔和,内修之以劲力,通达任督二脉,顺畅全身气血,从头顶到脚尖在静谧凝神中得到修复,真正实现身心一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虽然动作简单易学,持之以恒却能收到不错的习练效果,所以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1.1 健身气功对中老年人身体休复的作用

从目前的习练人群年龄分布来看,以中老年人为功法练习的主要人群[1],这不仅与健身气功本身的练习特色,动作简单易学,不受环境地域限制,动作舒缓较少发生运动损伤相关,也与中老年人群的体质状况、社会生活环境相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体力以及智力水平都出现了下滑衰微的趋势,疾病困扰日益增加,对健康水平生活质量的关注与日俱增,此时选择对抗性强、以力量训练见长的健身健美运动明显不切实际,且极易造成肌肉拉伤、骨折损伤,所以动作舒缓、在柔和中增气力的健身气功就成为了他们的有益选择。从目前健身气功的推广模式来看,主要渠道是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面授辅导、集体练习,站点组织观摩比赛交流为主,这极大的解决了退休后工作空窗期的孤独与寂寞,固定群体的交流切磋,不仅提升了中老年人习练的积极性,而且极大的舒缓了中老年人群的郁闷失落情绪,选定时间地点的固定练习,增强了其练功的稳定性和效果的持续性,较低的练习成本也缓解了其就医压力,是中老年人的理想选择所在。就功法效果而言,通过身体锻炼辅之以呼吸吐纳、心理调节,健身气功融调身、调神、调心于一体,不仅能够提高中老年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同时能够预防和缓解心脑血管、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症、肩周炎、骨关节炎等中老年常见疾病的发生,提高其康复及治疗效果[2]。研究表明,健身气功对于预防和降低老年人的抑郁和焦虑状况也有积极效果,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使用,长期习练健身气功可以说对于老年人不无裨益[3]。

1.2 健身气功对青少年终身体育形成的影响

从目前体育运动的参与度来看,不同于跆拳道、游泳、篮球等运动项目受到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喜爱和追捧,健身气功往往被列入中老年人保健养生项目,加之其推广途径有限,少有学校开设此类课程,所以并不被大多数青少年所了解,习练人群受限。但从目前健身气功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来看,除了其他运动项目所共有的强身健体,提高活动参与度和社会交往活跃度,有益身心的效果外,健身气功还有其独有的优势所在,作为东方文化瑰宝之传承,健身气功的创编都力图将其精髓融入其中,六字诀之“嘘、呵、呼、呬、吹、嘻”、五禽戏之“虎、鹿、熊、猿、鸟”等都与人之脏腑心、肝、脾、肺、肾相呼应,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排而成,畅通经络、周游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安抚五脏,循环往复。长期习练,不仅可以一身动则一身强,抵御外部疾病之侵袭;更有助于观内在自身,定念如一,加深对自我的认可和对自身潜在能力的觉知,在学习和传承东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起特有的东方气韵,心无旁骛、道在其中。近年来,为了丰富校园课间体育形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唤醒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建立科学的养生价值体系,江苏师范大学受国家教育部体卫司委托,在五禽戏的基础上,创编了一套兼具传统审美情趣及时代特色的中华五禽操[4]。根据幼儿到高中的不同阶段,设计了五套不同的动作样式,简单易学便于推广,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今年,由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和上海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创编的青少版健身气功明目功,安徽省亳州市创编的校园五禽戏也将逐步推广。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体育教育、科研工作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健身气功对于青少年终身体育形成的价值值得重视。

1.3 健身气功对中青年就业群体健康规划的意义

中青年就业群体是劳动力资源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但长期的工作社会压力,“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幼童待哺”的家庭负担,使他们早已忽略自身健康,“没时间、没场地,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运动”成为了他们拒绝运动的常见词。近年来,随着恶性疾病的年轻化,慢性病的常态化,迫使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就业群体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颇具忧患意识的群体开始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储备健康资本,与其透支健康花钱卖命,不如投资健康安享余生,于是各类健身会所、智能可穿戴设备、运动APP应运而生,催生出一类新的健康服务行业,整体趋向良好。健身气功的功效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不受时间、地域、器械限制的优势,简单易学的特点更适应中青年就业群体的选择,有针对性的根据中青年就业群体的个人体质状况,制定匹配的健身计划,在工作休息之余选择练习,同样可以达到舒筋活骨、缓解肩颈疲劳、释放心理压力的不俗效果。

2 健身气功在“体医”融合中的运用探索

“体医”融合的先例古已有之,将体育的预防保健功能与医学的治疗康复效果相结合,能更好的增进体质、达到康体理疗的效果,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就是二者融合的典型代表。

2.1 开设运动处方,实现社区与医院的信息互联和资源共享

“体医”融合的实现,需要社区与医院的通力合作,以及依赖一定的体质监测数据和医学检查手段来论证完成。首先,需要进行全民资料的收集和数据库的建构,居民所在居委会和学生所在学校是对其管理的最小基层单位,可以承担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基础的医学身体检查和心理素质检查可交由社会医疗服务机构完成;而体质监测(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则可按不同年龄层次分别交由学校和居民所在社会居委会由专业人员完成,在此基础上,如果社会成员有定期运动的习惯,建议佩戴智能设备加以记录,以辅助确定其运动喜好及可能存在的隐形运动风险;其次,将数据资料上传云端加以保存,并同时传输给社区关联的二级以上医院,进行医学评估、疾病诊断以及运动风险提示和运动健身建议,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的比重方案等等;再次,将报告同步保存,并回复社区居民委员会及所在学校,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及体育教师根据每人健康、体力的不同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运动方案,将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悉数载明,有针对性地监督完成;最后,由基础组织定期进行体质监测及健康体检,并对比指导训练效果,将数据资料分析整理并汇总进数据库,作为个人健康档案留存,供以后就医及开付运动处方使用伴随一生。

健身气功作为运动项目之一,可以作为运动处方,据此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学校体育老师指导于相关人群。通过前文分析,对于身体协调性、力量性、柔韧性训练以及宁心安神、心理调节健身气功都有其显著功效,可以适应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人不同人群个性发展所需和全生命周期的覆盖,健身气功遵循天人合一的观念,动作编排简洁流畅、动作速度均匀和缓,动作力量松劲有序,以腰脊为圆心,四肢为半径[5],带动全身关节运动,安抚内脏,疏通气血,其中五禽戏之“熊经鸟申”的仿生性深受青少年的喜欢,八段锦的简单舒缓适合老年人的练习,易经筋的对拔撑拉有助于缓解办公族的肩颈压力,六字诀的节律性可以扶肝润燥、敛气安神,将其运用于医疗康复,可以与其相得益彰,功效翻倍,将这些作为运动处方来实施是“体医”融合的一条有效路径。不久前,北京市体育局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举办了北京市首期中医师健身气功社体指导员培训班,120名驻院中医师参加了为期4天的培训,学练了八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等功法。通过培训和考试合格后,均获得了健身气功一级社体指导员证书。未来这些中医师不仅可以开具运动处方,而且能够手把手教授病人习练健身气功。由此可见,将来健身气功还会普惠到更多疾病人群,更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所在[6]。

2.2 进行人才综合培养,实现体育院校与医学院的知识衔接

“体医”融合的探索,除了开设运动处方外,运动康复医学的研究、养生保健体育理念的实践,都需要大量的体育与医学综合类人才来完成。人才培养的不足是制约“体医”融合的一大瓶颈,积极探索人才综合培养模式,实现体育院校与医学院校所学知识的交叉衔接,创新教学改革方案,培养复合型人才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体育类院校“体医渗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成都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经历了漫长的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成都体育学院的运动医学系的创始人郑怀贤先生,不仅是武林翘楚,更是中医骨伤界的“武医宗师”[7],其“武医训练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之武术精髓与医学融为一体,同时兼顾体育基础课程以及一些医疗体育手段(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易经筋、练功十八法、气功等)的学习。不仅仅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同时侧重对运动创伤预防与急救、运动保健与康复、人体测量和机能评定等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合格保健医生,在这一方面,值得其他体育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借鉴和学习。

在医学类院校“医体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除了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康复保健养生常识的积累。“中医认为,上医是养生的医生,治未病之病;中医以保健为主,医欲病之病;下医才是医已病之病”[8]。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要将防治康养等知识融汇贯通。健身气功作为中华文化之传承,兼具养生、保健、康复、治疗功效与一身,动静皆宜,四季适用,在防病治病的同时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是医学院校“医体融合”知识体系构建的不二选择,将健身气功纳入医学院知识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2.3 依托政策扶持,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势互补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运动是良医”“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等理念逐步被人们接受,健身投资在人们的消费支出中逐步增加。苏州“阳光健身卡”将医保余额用于特定健身场馆消费使用,即盘活了现有资金,又减轻了消费压力,将体育场馆与社保资金有效运用,实现资源的强强联合,扩展了“体医”融合的路径。2016年,重庆市发布的《关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购买体育健身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开启了这一模式的有益尝试,对健身场馆的严格遴选、医保资金专项运用的监管,使这一模式日趋完善。在经营性体育场馆参与医保消费的尝试中,为使健身运动爱好者获得更专业的运动指导,笔者建议,健身场馆设置专门的医务室或卫生室,配备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医生或健身教练,由医生开具运动处方,健身教练辅助完成。为防止聘请不合格的人员滥竽充数,在资质要求上,要求医生及健身教练必须持证上岗,登记备案才可从业。对于医生和健身教练的工资报酬,考虑到经营性体育场馆的成本支出,为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建议由政府和经营机构共同承担,从财政预算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对参与医疗保险消费的体育场馆的财政支持,按照参与指导锻炼的人员次数,进行计算给付数额,以此鼓励体育场馆规范运作,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修改现行《全民健身条例》,将对全民健身的要求上升到法律高度。比如借鉴日本对于预防心脏病,政府帮忙减肥的政策,当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超过90厘米的人,血糖、血压、血脂其中一项不合格者,就要在3个月内自行减肥;若失败,要接受饮食控制教育;再超过6个月仍失败的,必须自动离职,强制其接受医疗建议,参考运动处方及饮食指南,进行减肥。以此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实现健康身心的目标,健身气功作为康复健身手段,亦能在其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此外,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的优势,实现信息的有效分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健身气功知识传播和功法发展为例,2016年7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与健康猫(广州大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为官方战略合作伙伴,运用健康猫APP平台,搭建功友、教练互动交流平台,可预约空闲场地进行指导训练,在公园、绿地公共场所以及经营性体育场馆健身选择外,有效盘活学校等闲置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场地进行健身气功私教练习,提高练功的有效性,更好地适应个体发展需要。未来,依托政策扶持,借助科技发展的东风,体育与卫生等多部门协调合作,将使更多的社会人力、物力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实现优势互补,真正实现全民健身效益的最大化。

3 结语

健康问题无小事,健康发展不仅关乎个人家庭的安定福祉,而且影响经济稳定增长及社会持续发展。为了使人们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探讨未病有效预防、已病妥善医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仅作抛砖引玉,希冀通过对于健身气功习练效果的分析,探索健身气功在“体医”融合中的发展路径,通过降低运动风险发生,培养运动习惯的形成,达到促进身体健康、防治慢性病、康体理疗修复的效果,从而实现满足个人健康发展需求到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体医习练气功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