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岷,高 升,李翠霞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健康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理想,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集中在了健康促进的方向。目前,老年人的健康促进问题凸显,主要体现在促健服务的体系不完整、区域差异大、方式不统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的发展主轴,其着重强调了以改革的途径深入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结构和提高有效供给。健身气功是一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我国古代道家思想为基础、以修身养性、健身御病为目的的身心锻炼项目,具有发展和保持平衡素质、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的功效,是具有一定养生和医疗价值的导引术气功[1]。因此,当务之急,有必要通过整理老年人促健方式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健身气功促健体系,进一步探究健身气功促健体系的构建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老年人的促健方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丰富,主要有医疗促健、健身促健、生态促健和复合促健,该四种促健方式各具特色,在老年人促健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首先,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医疗服务一直为促进人类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老年人促健,医疗更是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关键时刻的疾病治疗和生命救援都离不开医疗服务。医疗促健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时效性和可靠性高,是老年人较为信赖的促健方式;其次,虽然医疗治病是目前社会上主要的促健方式,且“重医疗,轻运动”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但是与医疗相比,运动对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疾病的预防具有较好的功效,且不具有医疗的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进方式;此外,生态养生也是目前最热门的促健方式之一,其核心概念是在自然景色秀丽、生态环境美好的地方,形成舒适愉悦、轻松安静的生活氛围。生态促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以修生养性为主,在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中休养生息;二是过程温和,在美好的生态环境中,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三是增长寿命,即通过在理想的生活环境中休养生息,减少心理压力,使人自然而然地达到长寿的结果。生态促健不同于其他促健方式,需要足够美好的生态条件,对环境要求极高。最后,虽然医疗、健身和生态对于健康促进均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是在促健过程中三者经常会相伴出现,即一种以上的促健方式同时被使用的复合促健。目前常见的复合促健模式主要是在生态养生的基础上,采用体医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适当的身体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来抵御疾病,在生病后通过医疗治愈疾病,再通过适当的身体活动提升健康水平。
欲了解健身气功的促健原理,首先要挖掘其形成过程中的思想基础。古人主要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养生保健和康复疗养。健身气功是以“松”和“静”为主要原则的身心促健方式[2]。“松”即在健身气功练习过程中全身保持放松,身体像棉花一样柔软和分散,如同白云一样轻快,这样的状态下,全身气血方可流畅地运行,肢体处于舒适区间。“静”即在练习健身气功过程中要保持心态平衡、心理安静,在此基础上消除内心的杂念和混乱的情绪,进一步为大脑的全面修养提供空间,最终达到梳理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总体看来,健身气功既能调理五脏六腑和各组织的流畅运行,又能调整人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身心共养、动静平衡的促健方式。
2.2.1 身心同养
人体由身心两部分构成,两者的协调和统一是健康的保证,中医中奖身体和心化身为形和神,而气则是形和神的调节中枢,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通常的运动仅仅锻炼了身体,即形,而忽视了对神的调节,更没有关注对气的运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健身方式,健身气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在通过气的调整作用提升着心理状态。相对于其他体育活动,健身气功的主要特点就是注重心态的调整。中国传统思想认为物质和心理、人体与环境、身体与灵魂是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和谐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思想健身气功通过将形体锻炼与精神、心理的修养进行有机融合,这样身心同养,使身心相随,互相支持,达到悠然自得、轻快明朗、平静专一的心境,预防和消除身心不适的疾病,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3]。
2.2.2 动静平衡
老年人身体机能较低,无法进行剧烈的运动,健身气功的动作缓慢柔和,对肢体形态和动作复杂度要求不高,其动作简单易学,恢弘大气,主要讲究整体匀称统一,在演练中轻松自如、身体舒展、轻飘徐缓,在呼吸上要求做到深、细、匀、长,在意念调控中,要注意心里放松、意识淡定、实意要轻、或有或无。整套动作做下来,明显展现出一种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特征,且在运动过程中,逐渐提升全身骨骼、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协调性和控制感,起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肌的功效。这样整体上动静平衡,能够有效避免大强度运动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疲劳,有助于缓慢地提高身体机能。
2.2.3 预防为主
健身气功主要强调的是生活中加强身体的保养,发展身体的正气,提升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该思想主要源于中医的养身观念,意在培养人体的真气,从而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素问四气调神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里讲的就是预防疾病比治病更加长远,预防身体紊乱比身体紊乱更加重要,即预防为主,以预代治[4]。预防为主不仅仅包括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还包括预防疾病的病变以及复发。总的来说,健身气功主要就是改善人体的机能运行状态,首先从人的情绪反应中进行调节和平复,当情绪波动超过心理活动的调节阈时,就会导致身体内部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和脏腑功能受到影响,这时健身气功会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调整身体内部的异常反应,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2.2.4 对老年常见病的促健功效
除了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之外,健身气功对于多数中老年的常见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和辅助功能。诸多研究[5-10]表明,健身气功在心肺功能、心血管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干预和治疗中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促健作用。
老年人身体机能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在社会生活中属于弱势群头,不仅仅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而且由于年龄的偏高,他们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对于老年而言群体,亟待一项花费较少、容易操作和安全的健身方式来强身健体。健身气功是一种不易受伤、锻炼成本低、促健效果好的健身项目,该项目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促进。对于日益旺盛的老年促健需求,健身气功是极具潜力的特色和优势项目,在此背景下,特提出老年健身气功促健体系,为老年健身养生和疾病预防提供行之有效的方式支撑。
供给侧改革是以服务供给方为调整对象,旨在提高服务的供给质量,对于老龄社会而言,构建一个能够广泛开展、适合大众的服务体系更为重要。“适度普惠型”健身气功保健服务体系是一种适合大多数老年人的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群公平地享受到自由、公平、有效和全面的养老服务。该体系整合了居家促健、机构促健和社区促健三个层面的促健机制,确保了全方位开展老年健身气功基本条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繁重的任务,需要深入的进行多学科支持和学科交叉服务,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结构性改革。西方发达国家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迎接老龄化挑战要有超前意识,提前在物资、精神、法律、理论、管理与服务人员等方面做准备,而且始终把理论研究放在首位,为有效处理老龄化问题和促进社会整体发展,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但由于各个国家地区人口分布、文化习俗、生存环境、管理体制有着诸多不同,没有一个完全成型的普世通用的参照模式,因此每个国家都应该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建立适合本国的老龄化社会健身气功保健服务体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逼近,在尊重老年人享受生活权利的同时,有必要对老年人力资源的进行更好地利用,对人力资源的缺乏进行更好的补给,从而为更好地满足养老需求奠定基础。这种养老服务模式旨在从大量的实践中反复修订老年人力资源再利用的政策措施,这样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老龄化的不利社会局面,从而减轻老龄社会养老服务的供给压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淘汰、整合、改良落后产能,而老年人虽然生活能力下降,但其仍然可以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大量的人力补充,减轻老龄社会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供给压力。
当前,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制度和政府支撑上,存在着体育管理部门和社会体育组织之间分工模糊、关系错综复杂、权责不明等问题,该现状不仅难以满足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大众管控和引导需求,而且严重干扰了体育项目的广泛开展和推广,严重制约了完整体育项目体系的构建[11]。而新体系的构建需要政策的支撑,相关政府部门应紧贴发展需求,以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和老年社会健康促进的相关问题为导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健身气功促健体系保障政策以及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健身气功促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支撑。
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实践中,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及其结构优化亟待开展。随着社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大量的变化,尤其是在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供给侧的倾向性改革是改革的关键性方向。全国各体育学院大多开设健身保健课,但学生毕业后却很难将所学健身气功保健知识运用到社会当中,反观社会生活中健身气功保健服务需求甚广,特别是有钱有闲的中老年人,急需专业的指导与训练,因为社会组织、市场机构都无法给予满足,所以只能借助于广场舞、交谊舞、各种形式的健身方法来自发进行锻炼,这样既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典型如广场舞扰民等社会问题。因此针对社会需求,高校培养体系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重点调整,而且国家要从顶层设计出发,提出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宏观框架体系,从而真正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贯通,
这样既解决了诸多体育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又解决了市场需求问题,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就业”和“养老”两大社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