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庆振 / 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我从唐诗里为你,折下了一枝柳。你在宋词里为我,划来了一叶舟。走过水中的荷花洲,轻唱关关雎鸠。驻足河边芳草地,倾听鹿鸣呦呦。
青青河边柳,人约黄昏后。一行行写成一首首,写在了我的心头。
青青河边柳,月光下守候。一字字读成一句句,读你的温柔。
这是我为河柳读书社写的一首社歌,社友们看了很有共鸣,说句句在写读书社。社外的朋友则说像情歌,似乎每一句都与爱情和美女有关。那么,我就借用叶嘉莹先生在《〈人间词话〉七讲》中的理论,结合这首社歌的歌词,为大家谈谈小词的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
这个“小词”,指的是歌词,是指唐宋词到现在的流行歌曲所用的歌词。词在早期是配合流行的曲调来歌唱的,那些唱曲子的人包括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后来,诗人、文士也玩填词的游戏,为流行的歌曲写作歌词。他们把写词当作游戏,并不是像写诗一样当作言志的手段。所以,中国最早的一本词集叫《花间集》,而《花间集》里多半是绮筵公子写给绣幌佳人的歌词,其内容所写的主要是美女和爱情。《青青河边柳》当然也不例外。
我从唐诗里为你,折下了一枝柳。
“唐诗”和“折柳”会带给我们许多联想,首先想到的是“折柳”送别,最凄美的大概当数章台柳了。
唐天宝年间,韩翃在长安停留,蒙李王孙宴请,席间与李王孙的舞姬相识,一见倾心。李王孙大度将舞姬柳氏赠予他,二人就此成婚。二年后韩翃及第,便留下柳氏,回老家省亲去了。谁知还未等韩翃回来,独留长安的柳氏便遇上了战乱,从此一别经年,就此失散。等到唐肃宗收复失地,韩翃便到处托友人寻访柳氏,一并带给她一袋碎金,并附《章台柳》。即流传后世的:“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你在宋词里为我,划来了一叶舟。
“宋词”与“小舟”联系在一起,我们会想起人生不如意的苏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想起休闲自在的徐俯《春游湖》:“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
划舟的美女,让人想到李清照。在李清照的词中,有许多富含审美意蕴的意象,比如流水、菊、酒等,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而渗透了女词人主观情感的“小舟”,作为诗人一生风风雨雨的见证者和其本身的特点,也沉淀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象。
走过水中的荷花洲,轻唱关关雎鸠。
《关雎》里的美女跟爱情,更加突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是身段美好,淑女是气质若兰。窈是美心,窕为美容,尤其是身段高挑。放眼乡村,天地广阔,空气清新,邻家女子,天真活泼,无矫揉造作的扭捏,少胭脂水粉的装点,美在劳动中,美在自然中。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清纯雅致的美。
驻足河边芳草地,倾听鹿鸣呦呦。
河边的芳草地里有没有美女?有。这个场景,会让我们想到《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诗中的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装艳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久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
青青河边柳,人约黄昏后。一行行啊一首首,写在了我的心头。
青青河边柳,月光下守候。一字字啊一句句,读你的温柔。
“柳”“黄昏”“月”,这些意象里有没有美女和爱情?宋词《生查子》里,“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去年元宵时,街市上花灯竞放,亮如白昼。美女趁着出门观灯的机会,与心上人按事先的约定,在黄昏夜幕降临,明月刚刚升上柳树的梢时,悄悄地相会了,幽会的地点在那柔枝低垂的幽静的柳树下。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
如果我们把这首歌曲看作爱情歌曲,那么整首词都是在写爱情,写的是一个传统的离别后思念情人的美女的爱情。从一开始的为情人送别,到盼望情人归来,时时处处都在思念,读书写字都是相思。
说到这里,你也许觉得《青青河边柳》真的只是一首爱情歌曲。可为什么我们河柳读书社的朋友,又读出了另外一种感觉呢?这种感觉竟然与阅读和写作有关,这些内容,词中有没有呢?
这首词,其实每一句都是指向河柳读书社。前两句是写读书,唐诗里折柳,宋词中划舟,是读书的感觉,穿越时空,与作者同行,和诗人对话。
写《诗经》的两句,是表现读书人的状态,生活中处处有诗意,时时有诗情。《鹿鸣》是《诗经》中的迎宾曲,这里就过渡到了河柳读书社,读书社欢迎一切爱读书的人来相会。
何时相会呢?因为群友多是上班族,所以相约的时间是黄昏后,是月光下,是晚上——就像今晚。相约做什么呢?写诗读诗,交流体会。一行行写成一首首,是写作。一字字读成一句句,是阅读交流。
从这首词就可以看出来,直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歌词,表现的内容,仍然主要是美女和爱情。为什么词从外表上看起来都是写美女和爱情的作品,却能带给读者另外一种感受过感动,这就是小词的“双重性别”和“双重语境”。
叶嘉莹先生说:当男性作者使用女性形象来叙写女性的伤春怨别之情时,由于作者之身份与叙写之口吻所形成的一种双重性别之现象,遂使得其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思,产生了一种足以引发读者言外之想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不只词中有,诗中也有。我们先来看一首大家熟悉的唐诗,其中的名句“恨不相逢未嫁时”大家都很熟悉。
《节妇吟》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但这是一个男子写给另一个男子的诗,他写的其实不是爱情。
据此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以之明志。
古人说,诗言志。诗人在表达上往往是有意志的使用,而词人呢,往往是无意识的,他们把写词当作一种游戏,他们借助美女与爱情,表面上写的歌酒风流,但透过字面,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内心微妙的情绪或情感。
小词的微妙情感的传达,除了双重性别,还有双重语境。有些词,明明写的景物,我们却联想到了生命。作者明明写的是个人情绪,我们却感受到了国家、社会层面的很多东西。叶嘉莹先生说:以五代时南唐之冯延巳词及李璟词为例证来说明,当南唐之小环境尚可以使其君臣苟安于一时的宴安享乐之际,其外在大环境之战乱威胁却实在对之已形成了一种危亡无日之隐忧,这种同时存在的双重语境,遂使得其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思,也产生了一种足以引发读者言外之想的可能性。
其实《青青河边柳》的创作背后,我也有着一个双重语境。这首歌最初的创作,是与爱情有关的。而且是一种悲伤的爱情,失恋。有一个刚上班不久的青年教师,经常和我交流一些教学体验。偶然也会交流到他生活中的困惑,谈到了他的失恋。于是我便想起了这首词,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表露了出来。
叶嘉莹先生说:正由于此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的特殊作用,遂使得词之为体,从早期的晚唐五代之作,就形成了一种要眇宜修以富于言外意蕴为美的特殊美感品质。
这种特殊的美感品质,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我们说词主要是写美女和爱情的,评价一首词的好坏及意义,双重语境、双重性别带给我们的丰富联想,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有了这些联想,就让词拥有了王国维所说“真景物、真性情”的境界,也就构成了一首词所具有的好的精神世界。所以,一首好词,是作者创造的,也是读者创造的。好的作者和好的读者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