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晓新
我国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古国,先民很早就崇尚阅读,流传着“千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等格言,传统士大夫也把“公卿白屋”“渔樵耕读”视为理想生活。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探索求知、修身养性、休闲消遣、社交娱乐更是与阅读密不可分,公众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有更平等的阅读权益,期待更多的优质出版物可供选择,向往更多更好的阅读交流场所,期待更愉悦的阅读互动交流体验……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开启阅读新篇章。
一是提高国民整体阅读力。这是全民阅读的前提和基础。阅读力应包括全社会的识字人口量、一定人口(时段)的阅读时长、阅读量、阅读率和阅读的深度、广度等。目前我国国民整体阅读力不平衡不充分。据统计,我国还有5%左右的文盲和半文盲,特别在中西部的贫困人口中。扶贫要医愚、立志,最根本的是要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半文盲。在民族地区要加强“双语教育”(汉语和本民族语言教育),使更多的人能用国家通用的语言阅读。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从娃娃抓起,尤其是在电影电视、手机动漫游戏等满天飞的当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使之终身受益。国外研究表明,婴幼儿0-9个月大是阅读教育的“起跑线”、黄金期,我国2-3岁开始阅读教育太迟要提早,以保证阅读习惯的代际传承和后劲。要在基础教育的课内课外加重阅读的分量,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思考能力。加强外语教育和通过各种文本的互译打通阅读的语言障碍,拓展国民阅读的广度。
二是满足社会多样化阅读需求。在社会意识的多元化、信息知识“爆炸”的今天,需要我们关照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优质化,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选到最需要的读物,取得最满意的阅读效果。以读者为中心的社交互动式阅读和以书籍为中心的传统阅读并行不悖,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和发展,线上线下一同发力,更精准、更精细地满足阅读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延展、扩大读者的阅读情趣,唤醒读者潜在的阅读愿望和需求。推广分级、分众阅读也是满足阅读差异化的良好形式。
三是保障社会阅读条件。维护和保障每个国民平等、有效地获取、使用阅读资源,开展阅读活动,是政府、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切实贯彻执行2017年我国先后颁布、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保障劳动者有更多闲暇阅读时间;保障供给社会丰富多彩、优质高品的的读物;保障社会的阅读场所,优先优惠设立更多的书店、图书馆、农家书屋、企业书屋、社区书屋,还有家庭图书馆等,要使传统书店、图书馆、书屋等的单一功能不断转型升级,使之成为公众的多功能的“会客厅”和有品位有格调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社交会聚场所;保障各种阅读介质提供,除书报刊外,还要提供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智能终端、移动网络的阅读选择,为读者随时随地阅读提供各种可能;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如残障人士、老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的阅读需要,充分开展阅读救济。
四是促进社会阅读趋势。要建立学习型社会,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推动和促进。要加强全民阅读的全国和地方性立法、执法,健全各级政府部门的全民阅读协调推进议事机构,倡导成立各类社会阅读组织,加强社会阅读的调研、评估和考核机制,设立全国和地方性阅读日(月、季),鼓励各类书业机构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交流阅读推广活动经验,聘请社会贤达和知名人士担当阅读大使,开展各种范围和层次的书展、作者签售、阅读演讲、阅读竞赛、阅读辅导,举办重大节庆的线上线下推销,开办广播电视阅读节目,开展群体性朗读等各种活动,推广、促进社会阅读。
五是提升国民阅读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国民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公约数。书报刊和融媒体作为知识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应通过各种推荐书目、图书评论、活动、会议、广告、影视、专家演讲、大V粉丝群、微信朋友圈等,把社会阅读兴趣、倾向、品位引导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和维度,不断提高国民的阅读素养和品位。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各类读物的品质。文化、教育、科技和新闻出版工作者要守底线、知敬畏、明羞耻,杜绝为了经济利益,用低级趣味甚至违法违规内容去迎合读者,或者用假冒伪劣读物糊弄、欺骗读者。
总之,走进新时代,开启新阅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以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