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军
小学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将会在人的一生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生怕学生参加活动影响学习;家长也担心孩子活动过多而分散精力,影响学业成绩。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正在逐渐减少,活动范围也锁定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让学生过上完整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拥有幸福的童年,是学校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这样的生境,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提出了“构建小学生学校新生活”的构想。
2016年9月,国家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而且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儿童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学校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校园生活,让学校生活成为学生的思维发生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养处。通过构建学校新生活,将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联系起来,让学科知识有丰富的附着点和切实的生长性。因为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生活,如果脱离学校生活,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小学生校园新生活的构建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应基于区域、学校教育发展现状,准确把握现阶段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学校实际,特别是学生发展的程度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状态,为构建校园新生活研究提供方向与依据。同时,还要建立重建校园生活新的参照系,让学生初步形成创生性的行为方式、灵活的思维方式、生成性的精神品质与终生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新的发展。
构建新的校园生活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我们要根据学校各阶段儿童的发展需要,找到学生发展的起点,准确捕捉学生的发展空间,进而确定发展目标,且目标应具有适切性与前瞻性,并根据年段特点实行动态管理,体现鲜明的儿童立场;着眼于人的主动健康发展,体现生命本位、公民意识和多元取向,赋予鲜活的生命以最基本的内涵,给予每个人切实的生活体验,为儿童成长为具有良好素质、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础,体现和弘扬人的主体性、创造性。
1.构建多元学生学校生活结构。
“求真”是学校的文化内核,近年来,学校对求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延伸解读,创生了以“求真”为指向的“翔宇鸾娃”学生工作品牌,确立长程视野、综合意识,构建了1~6年级“翔宇鸾娃”活动序列,体现年段特点和儿童发展需要,更体现了学校“让儿童成为儿童”的办学追求;从学校、年级、班级三个维度构建了内容丰富的学校生活,使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社区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相互融通。我们对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城市资源以及全球性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如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节日、学校所在城市的发展问题、各类重大社会事件、微观而日常的家庭生活与社区生活等,让这些资源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资源。
2.构建小学生学校日常生活体系。
我们尝试“板块式”整体架构学校、年级与班级活动。学校层面,整体建构活动板块,形成相对固定的学校活动年历与板块化活动内容,包括校园节日、综合实践活动、特色项目建设等;年级层面,推行“类学校”管理模式,形成统一与自主相结合的工作路径,打造年级文化,办好仪式庆典,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学生活动;班级层面,以创生性行为方式、复杂性思维品质等核心品质培养为目标,重建班级日常生活的结构,通过班级岗位建设、班级文化营造、主题活动设计、社团活动开展等提升学生的班级生活质量。班级、年级和学校多层互动,整体网状构建学生活动,确保实现活动资源的良性整合。
3.构建学生“四季活动”课程体系。
“四季活动”的开发源于学校对学生成长规律与需求的思考,它涵盖不同年级、不同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依循四季节令特色,统筹校园节日、传统节日以及地方民俗、风俗等,更重视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据此,我们挖掘、开发、整合资源,以时间为纬度,综合融通,形成学校“四季活动”校历和“四季活动”板块,提升了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期待每一次活动都能成为学生的“嘉年华”,可以滋润学生的生命底色,唤醒每一个生命的热情。精彩的是瞬间,定格的是永恒。四季活动中,师生有了对生命的体悟,共同感受着四季变化、生命律动。在“生命实践”中,我们心怀希望,梦想起航,共同营造师生共有的生命场。
校园生活是一种有组织的生活,我们从学校、年级和班级三个层面整体构建了学生组织,每一层面组织的学生活动,在以其他层面组织活动为背景的同时,也为其他学生组织建设提供了背景,学生组织整体性的形成也促进了系统内循环关系的建立。我们还在不同年级组织开发学生潜能的关系网,使得伙伴关系又成为帮助个体实现自我超越的学生组织。在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中,学生的领导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聚焦学生领导力培养,学校的教育格局从面向少数班级转向所有班级,从面向学生干部转向全体学生,从单一转向整体架构,从点状转向长程规划,从关注成事转向成事中成人,从自发转向自觉。在校园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项培训,实施教育渗透,最终促进了学生个体与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品质。
校园日常生活的重建是为了学生的未来、直面学生的生命、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它的丰富性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可能。而要实现校园生活的重建,必然离不开一支专业的班主任队伍,也离不开学校的各种支持。
我们认为,只有持续加强对班主任基本功的锤炼,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生命成长,才能为学生享有高品质的校园生活提供保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骨干引领、多平台锤炼等途径,不断提升班主任们的基本功。
1.提高班主任研究学生的能力。
学生研究要实现内容的丰富与意蕴的深刻,这就要求班主任能自觉地将自己的工作综合化,在活动过程中做到打通场前研究、现场研究、场后研究。为此,学校建立了班主任学习机制,特别是在培养班主任的现场学习力方面,包括活动观摩、现场研讨、经验交流、问题聚焦、拓展重建等活动,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滋养,进而有效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实践证明,学习力的提升锻造了班主任较高的学习品质,其理解力、整合力、转化力均得以提升,并能学以致用。
2.增强班主任引领学生成长的能力。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是班级建设的策划者与领路人,是学生群体与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我修炼,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能够以自身的师表形象为学生树立标杆,做好示范。同时,班主任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资源整合、组织策划、活动管理及评价激励等能力,通过班主任自身领导力的提升,实现学生更好地成长。
3.培养班主任开展主题活动的基本功。
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班主任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个人素质,完成由活动的控制者到介入者的角色转换,还要具备多层面团队合作的能力,把聚集的智慧和力量运用到日常教育生活之中,借助团队力量推动班主任成长,实现自我超越。此外,班主任还应通过日常阅读教育文本与专题写作,增强底蕴,提高思维水平与创新能力,有序地、合逻辑地、整体地把握班级建设与学生工作的育人价值。
校长、学生工作负责人、年级部主任(组长)的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班主任成长的生态环境,我们努力提高学生工作领导者的专业水平,不仅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将班主任工作与学科教学联系起来,统一管理,还从时间上予以保障,确保每周班队会的时间,并整合利用好学生课外时间和校外学习时间,重视节假日与校内重大活动时间等,让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学校还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充分发挥名班主任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班主任开展学习研讨和实践练兵,努力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广大班主任坚守教育信念,坚定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信心。
为了确保学生健康发展,我们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负责与民主参与的机制,不同层面的第一责任人构成专人负责的系统格局,民主参与,汇聚智慧与力量,尊重多元价值,彰显民主管理的学校品质;建立了分工负责与沟通协作的机制,相关人员各司其职,沟通协作,群策群力,形成教育合力;建立了反馈与激励并存的评价机制,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实现集体与个人评价的多维有效互动;建立了常规保障与研究创新的机制,使常规保障日常化,让学生工作得到健康有序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