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龚 华
《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改善学生身体状况,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1],从中可以看出,体育健康课程的授课是以运动技能为出发点,强调了运动技能的重要性,运动技能是第一生产力。当然了,在此强调的运动技能并不是运动技能唯心论,不是传统的评价体育教师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运动技能,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技能、知识和价值观,所以运动技能不能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的唯一标准。
“运动技能”是科学和学科融合的通产物,是素养共同体,具有职业、专业化的群体[2]。也就是说运动技能的培养需要文武兼修,理论知识和实践双管齐下。在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理念的转变首当其冲,教师这一传授管理者向引导者角色的改变,课堂上教师这一主体位置转让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教师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价。秉承三级课程管理的理念,教师运动技能培训也已国陪,省陪市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打破传统的“走出去”培训,结合“请进来”培训,之前大多数教育局、学校和个人都是国陪、市县级培训、校本培训为主,教育局或学校可以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或者名师大家前来授课指导,即从外部师资培训机构回到了任职学校,形成了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培训[3]。同时,以赛促陪,好课评比,基本功大赛,微课的上传都是很好的媒介。
一次学校高效的培训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体育教师培训前期分析,培训目标、内容的确定,培训的实施、培训的评析。在此举例学校如何进行一次有效的培训。
单位和学校是否有必要进行培训,培训要遵循科学性、时效性,即此次培训是负符合一线体育教师的技能需求,通过培训,体育教师技能的提升幅度因人而异、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培训,培训的时间和地点,培训的对象培训的组织者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组织者进行研讨最终决定,从而能制定培训计划。研讨者应包括培训组织者、学生代表、体育教师代表、体育教研组长、校长、知名教育人士、培训机构单位的负责人等。
培训目标是面向未来变化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要[4]。继培训前期分析的重要一步便是目标、内容的确立。目标和内容统筹培训全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培训目标便可有的放矢,培训内容有巡可遵。培训内容是围绕培训目标而定,以绕培训目标为中心辐射出不同的培训内容,内容较多也复杂,有可能一次培训不可能攻克培训的重难点,达到培训目标,这种情况下培训内容可以举一反三。
培训的基本部分就是培训的实施阶段。此阶段有后勤保障、培训的方法、培训的选择。培训的方法包括①网络远程培训,课时制,完成任务拿到学分即可;②实地授课听讲式;③专家报告授课式;④训练观摩课式;⑤集体研讨式;⑥自主合作式(体育教师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自主学习、分组讨论、集体展示自学成果,最后评价总结,实施阶段末自学反思);⑦角色互换式(组织培训者和被培训角色互换,尝试性培训)。培训的选择根据主题和内容,以培训时间地点、培训者、培训教材、培训技术为选择对象。培训的时间和地点大多时候会避开上班高峰、暑假是很多培训的首选;地点可以是中小学或者高校都可以。培训者有的是本学科带头人、有的是高校专家、有的是教育局教研员、也有可能是教坛新秀。
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教与学这一生产关系决定了运动技能这一生产力,反过来运动技能这一生产力也反应出了教与学的生产关系。运动技能这一生产力固然很重要,要想更好地优化教学这一生产关系,提升教师运动技能这一生产力是重点,但是如何高效地提升运动技能才是关键,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量变到质变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