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银霞
(徐州市儿童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1]。若气道炎症长期存在,会造成黏膜损伤、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气道重塑,使患儿出现胸闷、气急、喘息等症状,严重时危及患儿的生命。
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具有支气管哮喘的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②符合201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关于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者;④家属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患儿能够与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⑤家属均明确本研究的临床意义,愿意接受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安排和指导,并且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治疗哮喘药物服用时间和剂量、生活运动注意事项、饮食护理以及复查时间等等,并且在患儿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
1.2.2 观察组
对患儿采取档案管理,建立对应的治疗档案。为确诊为哮喘的患儿建立疾病档案,准确并详细记录患儿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临床资料(患病症状及患病天数)、体格检查(患儿身高、体重、一般情况、是否合并紫绀、喉部有无喘鸣音)、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有无过敏原存在、肺功能检查结果)、诊断(疾病分级和C-ACT评分)、用药及哮喘控制情况[3]。并且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儿的身体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评估测定。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随访,并记录随访情况,同时让患儿家属填写综合护理评估量表,检测患儿日常生活运动情况及药物服用情况。
1.3.1 哮喘患儿随访日记
记录治疗药物服用时间和剂量、生活运动注意事项、饮食护理及复查时间等。根据以上注意事项是否完成,可以分为完全完成、大部分完成、少部分完成和没有完成四种指标。
1.3.2 患儿综合护理评估量表
护理评估表设置的问题包括环境、心理和生理、社会及健康相关行为等方面共40个问题,护理人员在对问题进行勾选的过程中对于患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1.3.3 哮喘控制测试
哮喘控制测试结果为控制的评分为≥23分,哮喘部分控制的评分为20~22分,哮喘未控制的评分为<19分。
观察组均衡饮食的依从性为(1.7±0.6)分,正确生活方式的依从性为(2.2±0.6)分,正确服药的依从性为(2.1±0.5)分,定期复查的依从性为(1.5±0.6)分,总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0±1.6)分;对照组均衡饮食的依从性为(0.9±0.7)分,正确生活方式的依从性为(2.0±0.6)分,正确服药的依从性为(1.6±0.7)分,定期复查的依从性为(1.0±0.6)分,总治疗依从性评分为(6.6±1.9)分。
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为0次的患儿37例,占比92.5%,急性发作次数为1次的患儿1例,占比2.5%,急性发作次数为2次的患儿2例,占比5%,急性发作次数为3次以上的患儿0例,占比0%。
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为0次的患儿33例,占比82.5%,急性发作次数为1次的患儿5例,占比12.5%,急性发作次数为2次的患儿2例,占比5%,急性发作次数为3次以上的患儿0例,占比0%。
观察组哮喘控制测试为哮喘控制者34例,哮喘部分控制者5例,哮喘未控制者1例;对照组哮喘控制测试为哮喘控制者29例,哮喘部分控制者9例,哮喘未控制者2例。
支气管哮喘可以使患儿出现胸闷、气急、喘息等症状,严重时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给患儿建立档案管理,并且在其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延续护理,从而详细掌握患儿的住院期间的药物使用种类和剂量、过敏史、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影响学技术和血液检查等检查项目的结果及生活运动注意事项、饮食护理及复查时间等。
综上所述,经过档案管理以及延续护理,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可明显提高,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