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婷婷
(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寒战指是指机体发生无法控制的肌肉萎缩。出现寒战会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呼吸加快、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多种并发症[1]。进行手术时,由于麻醉药物诱导会抑制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加之患者身体长期暴露,经常发生轻度低体温。对于大量输液、输血的患者使用加温后的液体,能够达到保暖的目的,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寒战的发生[2]。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手术的患者70例,对其使用不同的液体加温方式,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手术的患者70例,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35.6±8.9)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36.8±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使用输液加温器加温,对照组将液体放置室温输入,两组患者的输入液体总量无差异。术前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在手术开始前30 min调整手术室温度,减少皮肤散热。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30 min和术后30 min寒战的发生情况和鼻咽温度。鼻咽温度使用多参数监护仪检测。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3例麻醉30 min后出现寒战,4例术后30 min出现寒战,共7例,寒战发生率为20%,对照组9例麻醉30 min后出现寒战,10例术后30 min出现寒战,共19例,寒战发生率为5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8.8112);研究组麻醉后30 min鼻咽温度为(36.4±0.2)℃,术后30 min鼻咽温度为(36.5±0.3)℃,对照组麻醉后30 min鼻咽温度为(35.3±0.2)℃,术后30 min鼻咽温度为(35.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3.0081、9.7510)。
正常的体温能够维持机体进行一系列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人体的中枢体温调节系统能够通过机体进行的行为进行自主的体温调节,让人体始终维持恒定的温度[3]。寒战是指患者的四肢骨骼肌和面肌发生无法控制的肌肉收缩,发生寒战后人体的温度会下降,使得机体的耗氧量上升,呼吸频率加快,心肌缺血,进而引发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为患者注射麻醉药物,而麻醉药物会抑制中枢的行为性体温调节能力,仅依靠中枢调控产生热量,此时的散热要高于产热,无法维持体温的恒定,所以在手术期间患者经常面临着体温失衡的情况,进而出现寒战[4]。如果没有给予及时的处理,寒战会进一步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对手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手术患者需要输入麻醉药物、血制品或使用液体冲洗等,因此,输入大量的低温液体是造成寒战的主要原因,会使机体失去大量的热量,且在使用麻醉药物后血管扩张明显,尤其是皮肤血管,这也加速了体热的消失,造成体温降低。机体为了保证相对稳定的体温,会刺激肌肉收缩来产生热量,寒战实际上是为了避免体温继续下降而出现的动作。根据相关研究显示[5],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后,患者的散热会明显增加,主要是椎管内阻滞后,阻滞区域的皮肤温度增加,但是非阻滞区的皮肤温度会下降,此时骨膜的温度会降低,鼓膜温度下降0.5℃时,机体就会出现寒战。通过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能够减少低温液体对机体的刺激,保持机体温度的恒定。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麻醉后30 min、术后30 min共有7例发生寒战,发生率为20%,对照组19例发生寒战,发生率为54.28%,可见研究组患者的寒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后30 min、术后30 min的鼻咽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手术患者输入加温后的液体,能够明显减少寒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柯 绒.两种静脉输液加温方法预防术中、术后寒战的观察和护理[J].心理医生,2017,23(9):185-186.
[2]姚旭辉,杨远惠,林 红,等.两种静脉输液加温方法预防术中、术后寒战的观察和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4):394,398.
[3]李 婷,姜 艳.加温快速大量输液在急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0):2340-2343.
[4]杨 彤.加温输液预防剖宫产术中低体温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47-148.
[5]钟芬梅,张春英,林 菁,等.自制静脉输液用加温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