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教育部继2011年颁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之后,于2013年又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和要求。2014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书法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
此次“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展评中的书法课堂展评,更是助推了书法教育在课堂中的落实。我有幸参与了此次磨课、研课、赛课的整个过程,于是便有了以下关于学校书法教学的思考。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写字课、书法课终于走进了学生的课表,那现状到底如何呢?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没有那么多学业压力,家长给学生选择兴趣班的范围广,女生家长多数选择绘画、声乐、舞蹈艺术类的课程,男生家长多数选择乐高、象棋、围棋、书法益智类的课程。一旦到了中高年级,兴趣班基本转向补习班,数学思维类、语言表达类占主要部分,而书法、绘画之类的静态艺术课程往往会退居二线,形成升学的关注点在哪,大家的“兴趣”点就在哪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家长普遍对书法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这门艺术渐渐地被大家遗忘。
任何教育,师资都是最基本的条件和必要因素。书法师资严重短缺成为在中小学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学校书法教学常是由一些字写得比较好的语文教师或者美术教师兼任。而这些教师缺乏书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对传统文化情感投入的热度还不够;二是缺乏将书法教学实践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能力,缺乏对书法教学和写字教学的甄别;三是不能结合书法教学的要求,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此,书法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虽然年年有文件对书法教学进行要求、推进,但落实到课堂中效果甚微,原因在于没有结构完整、系统性的教材。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把书法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教学结构进行研究。以一二年级开设的书法课、写字课为例,因为没有教材,教师只能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自主创编校本教材;三到六年级的书法课虽有教材,但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每周一节的书法课,真正又能让书法教学走多远呢?
当下,电子产品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部智能手机已经取代了人们的钱包、钥匙包等等功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技术产品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国民的书写能力日渐削弱。而在课堂上,信息化手段处处可见,就连教师的写字水平都是普遍下降。我想,这也正是本次比赛禁止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可见,一笔一画的背后,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书法学习的过程,就是多方面素质的培养过程。因此,中小学书法教学虽然前路坎坷,我们依然选择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书法教学是我们国家伟大民族复兴的途径之一。
“人生聪明写字始”,写字教学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写好字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书法的学习,必然要经过长期刻苦的临摹、创作,小到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大到整个作品的章法布局,无一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锤炼。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耐心、细心、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等优秀品质,也让他们明白“天道酬勤”的道理。书法的笔画有序、字形端正、谋篇合法等规则又和传统的伦理精神相契合,要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同时,书法作品中蕴含丰富的传统哲学精神,虚实相生、方圆结合、穿插揖让等关系,又教人怎样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书法教育从小抓起,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汉字是最具文化意义的语言符号,鲁迅先生曾说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字目前是世界上唯一的音、形、意融为一体的文字。而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学习书法最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掌握。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书法承载了太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认知历史、了解历史最直观的材料。2017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谈传统文化,重点指出传统文化书法、国画、戏曲要进校园。书法课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民族复兴的基石。
书法教学要与写字教学区分开来,书法教学并不仅仅只是指导学生简单地把字形记住,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我们的祖先在造汉字时把中国的文化熔铸到汉字的形状、结构里。课上除了达到正确美观的基本书写素养外,我们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笔画中的谦让、结构的变化都蕴藏着人们对人生的态度:踏实认真、谦逊有礼,从而达成育人的目的。
我在教学《心字底》一课的时候,有这样两个设计:一是让学生观察“心”字做底的时候有什么变化,从而总结出心字底儿歌“心字做底懂谦让,最高点往下落,给上边留空间,两边点稍分开,稳稳托住上边字”。在探究汉字结构、总结结字规律中潜移默化地传达做人的谦逊之礼。二是在教学尾声部分,我设计了变魔术的游戏,将黑板上现有的字,加上排版、边框和简笔画装饰变成了一张书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规范书写的汉字与书法艺术之间的有机关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书法在结字、章法、装帧形质方面都很有讲究,从而渗透“书法是一种古老而深邃又富有时代气息美学”的理念。
教师是提高课堂品质的关键,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化素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古语有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尤其是书法教师,在给别人一杯水的时候,自己必须要找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根源。这从大的说就是自身要热爱书法,对书法有了解、有研究,才能带领孩子推开书法的大门,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从小的说就是自身必须要有一手好字,能规范板书,有扎实的基本功,即使不借助多媒体课件,也能漂亮地范写板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喜欢上书法课。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书法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与要求都有明确规定,对于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开设具有指导作用。2015年教育部又审定了11套中小学书法教材,并在秋季开学前公开发行,各个学校可以优中选优,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重视书法教学,根据学生学习书法的特点,建构适合一到六年级的书法课程,有清晰的课程层次建构,有专业的教学人员,有循序渐进的书法教材,有保质保量的书写时间,有配套的评价激励机制。
写字,是有技巧的,是需要千锤百炼的。从感官认知到心手相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持续不断的练习,更需要进行思考、对比、改进,所以书法教学给人的感觉常是单一枯燥的,而玩又是儿童的天性,因此,笔者在书法教学的课堂上经常用游戏贯穿,结合游戏去教学。
在《心字底》一课教学中,教授“卧勾”笔画时,笔者让学生通过“笔画比一比”认识了斜勾与卧勾的区别,用儿歌辅助记忆;再通过“我来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明确“心”字三个点的位置,让一个个没有生命的笔画变得生动、鲜明、形象起来,学生记起来就显得有趣又容易。学生们在一个个的游戏中,掌握了一定的书写要点和书写技能。再如教学过程中的“我是啄木鸟”,笔者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把纠错的权力给学生,考查学生掌握书写的方法。课堂最后的“创作书签”,让学生得到肯定、满足,为今后学习书法打下基石。游戏的背后,是教师“观察”“模仿”“比较”“分析”“激励”的书法教学策略。
书法魅力无穷,书法教学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扎实基本功,更需要通过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去认识、遵循规律,教好每一个汉字,让学生爱上书写中国字,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