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祉亦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7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进一步明确与重申了高等教育是整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生命线,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水平的提升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指出新时期我们对人才的渴求更为强烈。对此,必须加强、加快教育的发展水平,将努力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及世界一流学科作为高等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切实提升高等教育之发展水平,进而为社会培养与输送更多优质的人才,最终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而言,教育是其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是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根植于本土国情、形成于教学实践、面向于整个社会的同时,结合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国情背景,其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对此,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我们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努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新时期,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水平,就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切实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化与因势而新。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与理念,相对来讲,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当中做以有效改进与转变。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到底如何才能够符合人才未来发展的需求与期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进而形成协同效应何以为必要?有何以为可能?其中的可行性道路何在?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办学任务完成的并不理想,严重制约高校整体办学成效的实现及人才的全面发展。习总书记的讲话一言中的,“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传统认知与实践比较单一与片面。通过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模式,可有效满足高校大学生发展需求与期待的同时,将“立德树人”作为开展工作的中心思想与指导,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全程育人同时并兼顾全方位育人,秉持四个坚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与五个认识(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为基准方针指导具体教学实践的同时,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与认识水平,培养其优良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使其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青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维度发展,集中体现在内在与外在两大方面。具体来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在多维度发展则体现在教学内容与方式因时、因事、因势的转变与发展,从横向、纵向的覆盖面积与有效的的质量密度来实现多维度发展。另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外在多维度发展则体现在高校育人资源的发掘、整理与利用过程当中。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基于高校各个课程与各位教师所具备的育人功能与职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相融合,进而实现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融合,将德育贯彻落实于各个专业日常学习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高校内包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整体教育工作、整体教学资源及教学目标与教学成效的多维度发展。
从根本上来讲,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模式,是由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性质及其培养目标所共同决定的。具体来讲,基于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其不论是基于未来的发展目标还是基于现实的发展目标,应当紧密联系于一体,以四个服务(为人民,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为巩固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基本准则与目标集合,注重大学生思想“服务”意识的构建与提升,同时这也是培育合格、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之必然途径。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我国整体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参与度都有显著提升,这就更需要承担国际责任;另外,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更好地分享国际发展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为了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就需要大规模的人才。综上,高校教育储备工作必须到位,而全方位人才以综合思想素质为核心,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势单力薄,这就需要接受哲学社会学科的熏陶。
其次,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当中,思想理论课与哲学社会课程之间少有联系的同时,各自也存在着较多薄弱环节。基于“同向同行”,可从理论上有效跨越二者间教学理念上的反差需求,从实践上谋求二者教学实践契合点。
在高校,思想理论课被贴上“特殊”标签,而这样的标签也导致其以“孤立”的状态存在。具体来讲,“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是哲学课程所强调的核心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减少意识形态影响而导致“亲和力”的下降,却有着较为严重的“娱乐化”倾向,这种体现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当中有意无意地渲染,政策制定方面也较为封闭。久而久之,这样的“孤立”状态,“特殊”标签的形成,使其无法与其他哲学课程进行互动,也就没有了彼此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进而不利于合理教学规划的制定与开拓教学视野把控。而新时期,我们所努力构建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模式”,是高校教育协同育人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途径。
基于我国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大责任,我们的教育既要将培育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全面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同时还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本。具体来讲,首先高校教师应做为人师表的楷模,注重自身专业素养、思想理论认知水平的提升;其次,我们仍需明确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是怎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答案就是整个教学以学生为本,使其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对此,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养成与思想工作高度提升三者的高度统一。另外,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案,针对不同的内容如以不同的规范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如在学生干部培养、党员再教育等方面,制定以面向各层次学生群体的教育培养方案。
坚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共同交流与合作的成果,是以协同方式来创造效应,进而实现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教学成效显著提升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结合我们受教育群体的特征而言,其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快速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期,凡事都逐渐会有着自己的想法与思路,由此可知,也是其越发具备创造性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跟进,一方面是为了有效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其树立良好的品行。比如现如今网络迅速发展与普及,各种信息、思想良莠不齐,对大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关怀,同时引导其树立良好的品行,是我们追求“同向”所在,而积极寻求与各类课程的交流与合作则是“同行”所在,“同向同行”才可有效向前。最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着与直接参与者,应秉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注重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善于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注重“教学相长”,最终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引。
其一,坚持“德育为先”。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本着“立德树人”之目标,高校教师需加强对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学习,注重师德的提升,进而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以及学生成长三大规律的基础之上,打造高品质课堂,实现“立德树人”之目标。
其二,坚持“德智并重”。在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以实现课程教学具备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同时,善于调动并发挥哲社学科本身所具备的育人功能。通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以及教材体系等出发,从政治、情感以及理论三个方面的认同角度,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学习与认可。
其三,坚持“德业融合”。具体则通过以充分发掘课程育人资源进而作用于教学与教师自身专业政治素养的建设这两个步骤来进行。前者有助于高校打造全课程育人格局,通过将各专业课当中所蕴藏的哲理传授给学生,使其获得更丰富、更深入的人生感悟;后者是高校教学成效得以提升的基础动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为德育教育的提供重要保障。
[1]刘群英.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落实“四大责任”[N].安徽日报,2017-06-26.
[2]张伟.聚焦和破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与难题[N].中国教育报,2017-05-11.
[3]刘立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N].辽宁日报,2017-07-10.
[4]孙其昂.思想政治工作转型的逻辑和规律[N].新华日报,2017-06-21.
[5]居欣如.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是战略工程[N].解放日报,2017-06-20.
[6]郑冬芳,王宇颖.以“协同效应”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