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资助的“功能资助”意蕴与新要求
——基于宿迁学院资助体系的梳理

2018-01-29 11:34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宿迁资助困难

高 雷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宿迁学院作为宿迁地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已经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奖、助、贷、补、减、缓”和“绿色通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的经济压力。同时,在实施资助过程中也能够坚持把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资助全过程,如将诚信教育、励志教育通过各种各类形式的活动施行到位,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生活适应实际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含有“发展性”功能意蕴的资助工作,以此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发展需要,基本能够做到长远规划、系统整合、科学实施。经济资助体系科学全面,发展性资助工作成效初显并逐步进行体系、制度、措施完善。现将基于宿迁学院建校以来的资助工作经验(相较于课题组前期受助学生自助能力提升程度与发展性资助的实证调查)进行系统梳理(包括经济性资助与蕴含发展性功能的资助措施元素)的基础上,以系统化思维科学的发展性资助视角建构起地方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提升的路径,奠定现实经验概括。

一、资助体系中的发展性功能意蕴关注的意义

发展性资助更应注重受助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自助能力帮扶,如地方民办高校可针对性结合办学体制优势、地方办学资源(平台)开展符合受助学生个体特质与专业特点的职业指导、专业教师精准指导机制以及实施高年级优秀学生帮扶制度,引导受助学生通过助其自助满足自身自助能力的提高,激发自身潜能,强化自助能力,最终实现发展性资助的目标。从最基本的经济资助(更多是指救济性资助)到思想心理扶助直至自助能力培育,践行“助人自助”理念,实现受助学生在经济资助体系中能够真正实现自身道德情操培育(如健全品格培育)、感恩意识唤醒、能力训练(如脱贫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的完成,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成人成才,实现资助育人与自助成人的完美结合。有的学者将“立德树人”作为发展性资助体系建构的目标。其实,“立德树人”如何实现,受助学生自助能力提升程度才是关键。因为自助能力内涵中就包括着德育能力的提升与自立自强的目标设定。当然,过程中也需要受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学校制度安排层面、专业教师指导过程中、高年级优秀学生帮扶点滴中进行有意识自助、互助;地方高校更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以及自身办学体制的灵活性与政策支持的优惠前提下,依托相关资助平台给予受助学生政策支持与制度安排,这是受助学生自助能力提升的平台保障。

二、宿迁学院资助工作经验的梳理:问题及完善的必要性

2007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联合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这是国家首个教育脱贫的五年规划,也是“十三五”时期教育脱贫工作的行动纲领。《规划》提出“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五大教育群体、五项重点任务”。力争实现贫困地区“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同时,各省市相继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如我省对残疾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的实施、《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教育资助工作的意见》的出台,都彰显了国家、省市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决心与信心(如明确提出的资助政策体系、教育脱贫计划、加强教育资助工作等等)。政策、计划、工作不仅实现了公办与民办学校的全覆盖,也在昭示着力争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的顶层设计。据《宿迁学院十年资助发展报告》数据统计来看,2007年以前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因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而出现放弃高等学校录取资格情况,考取公办本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学费相对较低,文凭含金量较高,就业前途较好,放弃录取资格较少。而民办本科则因费用相对较高,放弃录取资格者较多。尤其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在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有部分学生存在着经济与学业双重压力,我们称之为“双困生”)。随之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业生涯规划、人际互动交往、心理适应调适以及自助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宿迁学院作为宿迁地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建校以来虽然已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奖、助、贷、补、减、缓”和“绿色通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的经济压力,但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工作开展过程,对“发展性”功能意蕴的凸显还不够,对个性化区别化制定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方案力度还不强。

发展性资助的前提则是要进行精准资助,精准资助的首要条件应进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精准界定,即确定哪些学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往往合理、科学的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却是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主要难题之一,我校也不例外。当然就本课题探讨的发展性资助视角、资助体系中的发展性功能意蕴的强调,学界有的学者已将发展性资助范围专门转向到全体在校大学生,或者针对某一学历层次的在校生等,但本课题发展性资助的探究对象依旧是地方民办本科高校中的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基于此,作为宿迁市唯一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宿迁学院,也存在着精准认定困难学生的共性难题。如此一来,会导致一些家庭经济真正贫困的学生因自卑等原因不愿意说出家庭经济存在的困难,导致认定工作存在很多问题等,更别提要用发展性资助视角去探求这部分学生的自助能力提升路径了。此外,由于岗位编排有限,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难以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更多需求,如能力的充分锻炼得不到实现,更别提因人而异设置倾向于提升受助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发掘受助学生潜能与充分展示才华的岗位了。我们都知道,高校的勤工助学要着重于开拓校内岗位,但如上所述,校内岗位毕竟有限。据调查问卷显示,8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希望能参与学校的勤工助学,但能够真正参与到学校勤工助学的学生只是极少一部分。当然,参与到勤工助学岗位的同学普遍反映着工作内容技术性、专业性要求较低,更别提潜能开发、能力素质的充分培养与提高了。由于这种情况,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得不去校外寻找勤工助学的岗位,而校外勤工助学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不仅不利于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人身安全问题。近年来,我校整合宿迁地方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积极争取并设立了一些资助项目,如“宿迁福彩爱心助学金”“宿迁市成才基金”“宿迁市阳光慈善救助金”等项目,但这些资助项目都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救助性资助。综上所述,无论是“奖、助、贷、补、减、缓”和“绿色通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还是整合地方社会复合主体资源实现的补充性资助项目,都不能从制度功能设计上、从具体助学岗位培育功能强调上、从入微式的困难学生精神心理现实满足上进行“发展性”的资助设计。以在助学资助体系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能够明确发展性资助的“造血”理念,实施差异动态化的个性能力提升式资助方式,开发专业技术化综合资助帮扶项目,凸显出发展性资助的价值,实现“助学”“育人”“发展”的效果,从资助结构完善上、资助路径实现上实现“保障性资助”(关涉经济、学业就业困难)向“发展性资助”(关涉能力、精神、心理等)的彻底转变(通过思想引导、情感激发、素质塑造以及能力逐步提升的思路)。

三、宿迁学院资助体系中的发展性功能意蕴探究

国家资助体系日臻完善,我校资助体系中的发展性功能也在不断得以关注与强调。国家资助功能定位从教育扶贫到教育脱贫、从扶助完成学业到不断提升受助学生自助能力以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定位不断深化的同时,也要求我们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要开始不断思考现有业已成熟的资助体系中发展性功能的意蕴。

宿迁学院在现已成熟的资助体系、项目中更多倾向于了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感恩励志教育,但就更充分实现受助学生个体的自助能力提升的发展性资助(或资助体系、项目中对发展性功能的强调)还不够。为了进一步探究发展性资助视角下地方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助能力提升的可能性路径,以便援引更系统化的思维更科学地挖掘出受助学生自助能力提升的工作方向,我们有必要对宿迁学院目前的资助工作体系进行一次经验梳理,并在过程中廓清其中的发展性功能意蕴。如上所述,宿迁学院目前基本建构起了以“贷、勤、奖、补、助”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资助体系。据统计,目前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一方面,随着国家新资助政策的出台(不断完善着资助体系的内涵,丰富着资助具体形式,强调着资助的助人效果),我校也在不断拓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力度和受助层面,丰富完善着现有的“奖、助、补、贷、勤”资助体系,强调受助学生的感恩奉献意识,进行着诚信意识再唤醒,践行着“助困育人”资助理念,做到资助与教育并举,济困与扶志并重,将(经济)物质资助、心理帮扶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如何教育?教育什么?仅仅只是扶志,是否有实现互助(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业联盟,进行梦想孵化园建设搭建平台)、自助(能力提升)的可能?心理帮扶只有在“助其自助”过程中,用切实有效的发展性资助路径予以赋能,方可更彻底地进行;思想教育唯独在“授之以渔”方法指引下的发展性资助路径予以根源性脱困,才可有效地开展。这也是本课题的归旨。

如《宿迁学院十年资助发展报告》中所述:“国家致力于加强资助育人,让每一个家庭困难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资助是手段,目的在育人。学生资助工作决不是简单地发钱、发物,要全面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性(型)资助转变。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任务。当前,我校正在紧紧抓住这个核心,通过打造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政策普及和宣讲等形式多彩的资助宣传活动中,融入各项资助实践活动中,培养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立德树人·诚实守信”主题班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后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的同辈教育等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拓展我校现有资助体系中发展性功能意蕴的先期有效尝试。在意识唤醒、精准资助与启发激励方面强化了资助育人效果。但如何能够实现发展性资助过程中受助学生自助能力的切实提升,还需亟待进一步思考。这也就需要我们用系统化的思维去完善系统的资助体系组合。以此,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长期脱贫脱困,他助的过程中形成互助之势力最终实现自助的可能。这也符合“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指示精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在校期间就树立用知识和技能提升,用综合素质表现和就创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智力支撑,同时,赢取属于他们自己的全新生涯,这也恰是发展性资助的题中之意。

[1]马彦周,高复阳.高校建构发展型资助的必要性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80-182.

[2]马彦周,高艳丽,江广长.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41-43.

[3]杜坤林.从保障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高校助学工作范式转变及其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5):85-88.

[4]陈清.“四位一体”发展性学生资助模式的实践分析——以三江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15(9).

[5]白文静.高校发展性资助的实施策略——精准资助[J].天中学刊,2017,32(3):148-150.

[6]赵培.发展性资助理念下高校贫困生育人模式探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6):22-24.

[7]高飞.发展型学生工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资助理念的建构[J].大学教育,2015(12):79-81.

猜你喜欢
宿迁资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选择困难症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