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模式的现状及教育路径探究
——基于对“互联网+”时代下粤东北地区院校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模式的调研

2018-01-29 11:34陈慧枫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消费互联网+校园

陈慧枫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势头愈发强劲,互联网行业已逐渐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一环。例如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诞生了如“蚂蚁花呗(主要在淘宝和天猫内使用的消费信贷产品,开通后有500-50000元的消费额度,属定向支付类)”“京东白条(京东推出的个人用户信用支付产品,用户在京东消费时可享受赊购服务,属定向支付类)”“趣分期(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的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是兼具定向支付与现金贷款的平台)”“分期乐(专注于大学生分期购物的在线商城及金融服务提供商,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服务,兼具定向支付与现金贷款的平台)”等众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使得普通人购买大宗商品以及小额借贷变得方便快捷。这一新型消费模式尤其吸引了众多在校大学生的关注,出现了许多专门为在校大学生服务的网络分期消费平台以及“量身定做”的产品。

一、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模式的现状

粤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以来与相邻的广东珠三角地区有较大差距,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种劣势主要体现在人均GDP、产业结构、公共交通等。据2015年《广东统计年鉴》,“2014年广东珠三角地区人均GDP为100448元,是广东北部山区的3.59倍;2014年广东珠三角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例为1.9:45.0:53.1,东翼地区为 8.3:55.3:36.4,山区为 15.5:41.7:42.8;2014年广东珠三角地区公共汽车运营车辆是东翼地区的25倍,是山区的19倍。”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粤东北地区院校大学生的网络分期消费行为具有更多的挖掘和可研究性。

本文采用电子问卷在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平台随机发布的方式,对粤东北地区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研地区涉及到河源、惠州、梅州等地区,共收回问卷870份,有效问卷87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此次调查的数据中,就读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有222人,约占25.52%;就读于专科院校的大学生有648人,约占73.8%。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模式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固有来源消费“入不敷出”比例相当,但网络分期消费额度不高

调查发现,粤东北地区院校大学生每月的消费额度在500元至3000元之间。25%的大学生每月消费额度在500-1000元之间,每月消费额度在1000-3000元的占64.59%。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这样算下来,该地区的过半数大学生一年的消费支出属中上水平。

调查大学生每月收支数额比发现,月收入数额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收支大致相当;月收入数额在500-1000元的群体中,支出大于收入的占了36%;月收入数额在1000-3000元和3000元以上的,收支也基本平衡。由此可见,月收入在500-1000元的大学生消费群体,是网络分期贷款消费最大的潜在客户,而且这个群体有25%比例,也就是100个大学生中就有4个学生存在“入不敷出”的状况。

大学生群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的支持或者自己的兼职、奖助学金所得,如果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那么便利快捷的网络分期消费就成了不二选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调查发现有63.67%的大学生选择每月网络分期消费的额度区间是“0~300元”,有17.68%的大学生选择的额度区间是“301~600元”,仅18.32%的大学生选择600元以上的额度区间。大学生选择网络分期消费的额度区间普遍较低,这与所调查的多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额度相符。因此,大学生一般会选择300元以下的分期额度,每月的还款压力不会太大,这一点也和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不谋而合。

(二)固有来源消费和网络分期消费模式均侧重于“享受型”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从家庭获取的生活费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伙食费、水电费、生活用品费等),用于服饰鞋包、旅游消费、日常娱乐消费分别占70%、28.85%和65.98%。在实地采访过程中,多数大学生表示正处于宣扬个性、追求自我、与人交际的时候,希望通过得体的衣着给人良好的印象,娱乐方面的消费更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在用于人情消费约占42.64%也得到了印证。而在教育培训和储蓄、投资理财的比例仅19.77%和15.86%。

大学生网络分期贷款的消费支出项目则体现在服饰鞋包的比例占61.41%,用于数码产品、零食餐饮、旅游、日常娱乐的比例分别是39.55%、39.87%、16.08%和27.01%,用于教育培训、满足恋人需求、人情消费、储蓄投资理财的的比例分别是12.22%、12.86%、19.61%和8.04%。

由此可见,无论是大学生固有生活消费还是网络分期贷款消费,都较为注重“享受型”的消费,而且基本上是物质方面的享受,这与这阶段大学生追求个性的特点也相吻合。

(三)网络分期消费模式在大部分大学生群体中有市场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人才储备力量,具有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调查显示,约36.32%的大学生使用过网络分期消费,其中使用过定向支付类(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的约占30.57%,使用过兼具定向支付与现金贷款(如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云分期等)的约占11.49%,这说明接近半数的大学生使用过网络分期平台进行消费,网络分期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现行用户众多。

没有使用过网络分期平台进行消费的63.68%的大学生在被问到“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使用网络分期消费时”,有约占5.97%的大学生在信任的朋友推荐时会考虑使用,约占27.49%的大学生在充分了解其利弊后会考虑使用,约占36.17%的大学生在资金不足又无其他渠道时会考虑使用,坚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使用的约29.66%,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也是网络分期消费的潜在用户。

(四)大学生偿还能力有限且抗风险能力低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还款来源来自生活费的有76.85%的比重,来自于兼职的占57.88%,来自于家庭额外支持的占26.37%的比重,还有少数的比重是来自于向他人借款、奖学金、助学金、向其他平台贷款还钱。

大学生多数能够在还款能力范围内进行网络分期消费,能够确定可以如期足额还款的大学生比重占80.71%,有14.79%的大学生不能确保可以如期足额还款,有3.22%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能如期足额还款。若不能如期还款会如何解决方面,有32.48%的大学生选择向亲朋求助,有35.69%的大学生选择靠自己赚钱,有4.83%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其他平台贷款还钱,有23.15%的大学生表示没想过会发生这种事,还有0.32%的大学生直接表示“不还了,无所谓”。

我们发现,大学生的自身还款能力有限,七成以上需要依靠家庭的帮助才能还款,有近四成的大学生并未考虑过不能如期还款的后果,对在网络平台贷款的后果预估不够。甚至当大学生知道逾期还款会对个人征信产生影响时,仍有72.76%的大学生会在还款能力范围内选择使用网络分期,还有5.52%的大学生选择首先满足当前的消费欲望,再考虑还款问题,由此可以窥见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的薄弱性。

二、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分期消费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契合

(一)互联网思维模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契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加强学生自主性的教育是人格培养的要义,要改变以往由外灌输的被动式培养模式,可以借鉴互联网+时代下的互联网的“注重用户体验”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主观自愿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当中去。

上文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模式的选择是由于网络分期平台注重了大学生的内在消费需求,让大学生体验到满足消费需求的便利性和现实性,引导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模式的理性选择和使用,也应当深入了解网络分期消费本身,注重挖掘其能够带给大学生的“用户体验”的原因所在,在这个基础上给大学生分析利弊,引导其做理性选择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班化教学条件下,班级规模的缩小给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其具体的活动形式也应得到丰富,也就是说,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可以通过教师设计的多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积极充分参与的活动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带着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开始合作学习,才会在与小组其他成员探讨、在正面交锋碰撞出更加绚丽的智慧“火花”。而合作的前提就是学生通过独自思考已经就某一个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带着学习的兴趣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去,才能更好地与同伴沟通交流,推动合作学习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分期消费模式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教育范畴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倡导”,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网络分期消费模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注重引导学生自觉修炼诚信品质外,也要把握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的特点,诸如网络分期贷款消费的诱惑和陷阱会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事实上,因为校园贷导致学生陷入诚信困境的新闻层出不穷,甚至有学生为了摆脱校园贷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选择实施一些诈骗行为。由此可见,网络分期消费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范畴。

(三)消费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介入

在互联网时代下,物质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买品牌”“超前消费”“消费多元化”“过时的东西不再用”等消费观念在学生中越来越被认同,追求高消费就是追求个性的生活方式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消费观念上存在一定的消费主义倾向,脱离了实际而通过网络分期贷款来获取消费上的需求,这是一种享乐主义的表现。在价值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帮助大学生建立良性的价值取向,树立理性而端正的消费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义。

三、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分期消费模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结合客家传统文化进行内外合力的诚信价值观教育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帝王法则,诚信的企业才能够长久生存。网络分期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应该注重企业的诚信文化发展和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2014年网络分期平台快速发展,但监管混乱,准入条件低。2015年平台就达到了108家,虽然进行了整顿,但直至2017年仍有74家校园贷平台,提高网络分期平台准入门槛,加强过程和结果监管,规范责任体制,纳入诚信考核体系是网络分期平台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其一,要从大环境保证诚信是有市场需求的,诚信是可以获得制度保证的,必须要从制度和源头上规范网络平台。其二,在规范平台的基础上,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立人的价值所在,尤其要结合客家地区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文化根源和传习上进行诚信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为陷入校园贷困境而选择欺瞒亲朋甚至假借其他同学身份信息继续以贷还贷、牵扯无辜的人等现象。因此,加强学生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要内外形成合力,内要意识上让学生自觉为诚信之事,外要制度上让学生无法为不诚信之事。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中灌输理性消费认知

1.引导学生注重个人信息的保护

很多学生认为“提供身份证号、个人信息复印件、出于讲义气将身份证出借、裸贷、把通讯录信息给平台”等行为都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些“自以为是”,无形中就将最重要的个人信息泄露,给网络分期平台可趁之机,引发一些不法网络分期平台对其本人及周遭亲朋的疯狂追债,使得“校园贷”变成了“校园害”,让无数学生因不堪承受压力而选择非理性的甚至极端的处理方式。事实上,针对由网络分期消费而产生的欺诈事件、个人基本信息泄露、变相“高利贷”等种种不良社会现象,中国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制定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必要审核,网贷平台需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按例查处金融违法犯罪等工作,按照要求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个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因此,应当加强引导学生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体验方式等告诫学生避免侥幸、好奇、盲目、攀比心理作祟,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的学习,避免落入陷阱。

大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在便捷的大学生分期消费模式下容易迷失自己,促涨消费欲望,部分学生通过多个平台相互套现,拆东墙补西墙,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欠款数额越来越大。但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这样的行为单纯地认为只是欠债,并没有认识到对个人征信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对个人征信重要性的引导,明确告知学生个人征信对其当下和未来生活的影响,包括对未来创业、生活贷款甚至出行的影响,通过生动有趣的解读,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自身信用财富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非理性的分期消费。

(三)加大力度宣扬网络分期借贷消费的最新监管规定

自2013年第一个网络分期平台成立至今,政府对网络分期消费平台的监管力度越来愈大。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2017年9月6日,教育部明确发布“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2018年2月28日,广东金融办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自2018年3月26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不难发现,频发的校园贷社会问题和乱象已经极大推动着政府对网络分期消费模式的监管,但是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大,依然会有一些平台铤而走险甚至变出更多花样来诱惑、忽悠单纯的大学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并注意防范新型的校园贷模式,让学生自动自觉地远离不法的网络分期平台陷阱,杜绝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宣传方式可以包括传统的校园海报宣传、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体验”思维,通过参与式的角色扮演模拟校园贷陷阱,让学生切实体会陷阱的要点,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包括引擎、播客、微博、微信等,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政策。

(四)家校联动形成内外合力,塑造良好消费习惯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父母的影响是原生的,父母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观念。因此,在网络分期消费行为盛行的大环境下,加强家长和学校的联动教育,形成内外合力,显得更加有必要。首先,家长根据所在院校地区的消费水平给予学生适度的生活费,并监督引导学生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其次,如果学生因为无力还款向父母寻求帮助时,要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并且不要过度溺爱,纵容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再次,家长也要主动向学生传达社会上有关校园贷的相关信息,多与学生沟通;最后,学校要注重关注家庭贫困、生活奢靡、有不良奢好等特殊情况的学生,遇到相应的情况要保持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全方面、全方位帮助学生。不管方式如何,目的都是避免学生出现债台高筑、以贷还贷的现象发生,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价值观和消费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互联网+”时代大环境下,新型的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模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思考和探索。新时代、新事物和教育工作的碰撞,必然带来火花,也会带来挑战,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在思考中不断地完善,相信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感受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正能量,将互联网时代创新思维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价值体系,真正在这个新时代下绽放精彩。

[1]罗容.互联网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启示[J].知识文库(上),2017(9).

[2]康海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1):88-91.

[3]曹国娇.校园网贷背景下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培育[J].江苏商论,2017(8):18-21.

[4]钟颖.高校大学生“校园贷”存在的风险及教育措施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7):19.

[5]文伊娃.“校园贷”的风险防范及教育引导研究——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6):129-131.

[6]田爽.互联网分期平台下大学生网络信贷现状及教育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20).

猜你喜欢
消费互联网+校园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