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后期宋美龄的“夫人外交”探析
——以美援外交为例

2018-01-29 11:40董虹廷王凤杰
关键词:宋美龄罗斯福抗战

董虹廷,王凤杰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抗战风潮在全国展开。国民政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一方面组织力量与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行战争,一方面又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援助。经过反复考量,国民政府决定求援美国。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在此紧要关头担负起了对美外交、争取美国援助的重任。她的外交风采和灵活的外交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刮起了一场“宋美龄旋风”,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广泛关注与同情,赢得了美国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宋美龄访美的历史背景

(一)美国对华孤立政策转变,中美战时同盟关系确立 美国对华外交一直秉持“孤立”原则,抗日战争前期美国虽不满日本的行为也很同情中国的劫难,但因战争还并未给中美两国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美国对中国乃至远东一直奉行“中立”政策,不愿因此得罪日本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故对中国的抗战并没给予什么实际援助。但是日本更加肆无忌惮,“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在8月28日宣称日本准备‘彻底击溃中国,使其失去战斗精神’。”[1](P265)这冲击了美国遏制日本侵略独霸中国亚太战略方针。接着日本在1938年11月的第二次“近卫宣言”中公然声称“日本征战之最后目的在于建立‘日、满、华’三国合作为基础,确保东亚永久和平的东亚新秩序,并狂妄要求各国正确认识帝国意图,驱逐列强、独霸东亚。”[2](P885)此时美国认识到日本已经公开抛弃了“门户开放”政策,妄图独霸东亚,而“中立”政策则纵容甚至在物质上支持了日本,由此美国的孤立政策逐渐动摇,开始改变对华外交政策,实行“援华制日”,但这个阶段的实际援助却少之又少。

1941年12月7日,日本成功偷袭了珍珠港,美国彻底放弃了孤立政策。随后中、美等多个国家相继对日、德、意宣战。美国总统罗斯福认识到中国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向蒋介石致电说:“中国在英勇抵抗日本4年半之后,现在不再孤立了,所有遭到日本威胁的国家如今都站在中国一边。”[3](P41)

1941年12月11日,德意日三国签署了《德意日联合作战协定》,“声称在共同对美国和英国作战胜利结束之前决不放下武器,并承担在无全面相互谅解的条件下不得与美、英停战和媾和的义务”。[4](P1172)这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军事同盟正式形成。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1942年1月,中、美、英等国联合起来组成反法西斯同盟,中、美、英也开始了局部的联合作战。中国的抗战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美战时同盟关系确立。

(二)中美在抗战问题上存在一些矛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本想借此打败日本实现对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领导和控制。然而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德国在预料之外的快速加入战争使美国还没做好两面作战的准备。因此,在英美两国的权衡考虑下,“双方同意德国是举足轻重的轴心国家”,“大西洋和欧洲是决定性战场”,虽然日本也参战,但看法仍不改变,“德国一经击败,意大利的崩溃和日本的失败必然跟着而来。”[5](P11)所以后来美国政府制订了“先欧后亚”的政策,希望利用援助中国先拖住日本,使英美可以集中精力首先击败德国。这项政策实际上也就预示着美国短期内不会提供给中国大规模的援助,不会派部队来中国支援战争,中国还需要再继续艰苦支撑。但是为了使中国不致沦亡,美国又会给与中国一些实际援助以支撑中国拖住日本消耗日本。英美“先欧后亚”的战略对中国非常不利,而且英国对太平洋战场的轻视以及对中国在太平洋战场中地位的轻视与中国积极寻求大国地位的目标背道而驰,这使得国民政府非常不满,积极的外交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国人民艰难抗战 中国抗击日本侵略从1931年就开始了,1937年进入全面抗日。从1941年起,日本为了尽快结束在中国的战事,开始在中国不断发起局部战争,中国的抗战进入困难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中负多胜少,敌后战场情况也不容乐观,再加上当时的财政困难,物资缺乏,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全面抗战时期,由于沿海及东部富庶地区的沦陷,后方经济比较落后,致使税源逐渐枯竭,财政赤字随之日益庞大。“在抗战前,每年财政赤字多徘徊于岁出总额的10%到20%之间,后期至多达到百分之三四十,但到抗战时期每年已上升到70%多,甚至80%多。”[6](P265)南京时期一般占岁出百分之三四十的军事开支,至抗战时期已上升为岁出的百分之六七十,最高时达87%以上。全面抗战时期,由于东部富庶地区沦陷,关、盐、统三税的征收大幅度减少,如果把通货膨胀这一因素考虑在内,情况则更为严重。

二、宋美龄争取美援的外交活动与主要成果

珍珠港事件后的半年内,美国预想的打败日本占领中国称霸亚太的计划并未成功,反而一直处于劣势。而此时的中国却在战场上表现英勇,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宋美龄深感此形势有利于美援外交的开展,于是她接受了美国国会议员温德尔·威尔基发出的邀请,决定以赴美就医为名在美展开外交活动。

(一)会晤游说美国政要 宋美龄到达美国伊始就同霍普斯金就中美关系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几次谈话。其基本要点为:“中国人民和政府感谢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立场的美国官员;盟国如想战胜德军,必须先尽一切力量打败日本;中国人民的士气曾有两次落入低潮,一在珍珠港事变前夕,一在缅甸之役崩溃时,宋美龄强调维持中国持续作战的重要性。”[1](P291)经由霍普金斯的安排宋美龄会见了罗斯福的夫人。两位夫人谈论了中国的抗日、美国对抗战的态度以及世界的形势等话题。半个月后宋美龄等到了与罗斯福总统会面的日期。她向罗斯福和在座的官员通报了近两年来的中国风云变幻的形势,谈了日本对中国入侵的情况,指出“日军从九一八事变后便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可是美国作为它的贸易伙伴,对他的战略物资供应却有增无减,逐渐递增。”[7](P180)这使罗斯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次会晤中宋美龄还同总统谈及了中国抗日的严峻形势以及这次赴美的要求。

访问期间,宋美龄还同美国前总统、军政要员、社会名流、银幕明星等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向他们宣传中国的抗战,畅谈中美友谊与国际合作。短短几个月里,她在对美外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新华日报》报道“宋美龄在记者会称:中国需要飞机,罗斯福总统同时出席,声称正增加对华援助”。[8]美国不但贷给中国飞机,还“每月空运近万吨物资支援中国抗战,还派技术人员及机器来华帮助中国建立炼油厂。”[7](P191)

宋美龄还同罗斯福、丘吉尔进行了会晤。此次会晤中他们商谈了缅甸问题。她向罗斯福强调了缅甸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为缅甸被日军所占,美国向华供应物资的陆路交通就会被切断,那样就不得不跨过驼峰航线空运物资,而且空运量也只有一万吨左右。这使前线失利、外援匮乏的中国很难支持抗战的局面。所以必须重开缜缅公路。此次商谈中,罗斯福答应派军队支援中国,“允诺在利都至两部尖纳路线建成以后,美国帮助中国打到腊戌、曼德勒,并保证协助中国使这一路线不会再被敌人切断。”[9]丘吉尔表示愿意支援中国的抗战,可以考虑杀回缅甸,但不希望耗费巨大在缅甸进行两栖进攻。因此宋美龄在美国开展了关于缅甸问题的活动。宋美龄提出反攻缅甸分两步走,俟腊戌收复后,竭力进行全面反攻的战略。

(二)巡回演讲宣传抗战 宋美龄除了抓住一切机会会见美国政府政要,还在美国各地巡游,呼吁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她于1943年2月18日,“在美参众两院议会席上,发表关于援渝物资演说”,[10]宋美龄宣称:“余今日对贵参议院诸位参议员,以及对旁听席上诸位女士与先生,愿更进一步言吾人之诸领袖,倘无吾人全体积极协助,不能实现此种共同理想。”[11](P5685)演讲引起在场人士的一致好评并且通过广播让美国民众所知晓,引来民众极大的响应,《新华日报》发文宣称:“宋美龄发表演说,美议员及各报一致赞誉。”[12]一时之间,全美掀起了一场赞扬宋美龄的旋风。美国参议员拉弗莱特对她赞赏有加:“此乃余担任参议员十七年来所闻同类演说中最完善者;余不仅感觉吾人必须紧记,吾必须立即在财政和物资方面援助中国,使能超过吾人所作之诺言。”[11](P5694)让宋美龄感到欣慰的是,美国民间也对他此次访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国会演讲后,宋美龄又先后在美国的公共场所发表了正式演讲。在演说中宋美龄宣称:“吾人之对手,颇有被轻视之趋向,一般意见,第一注目于希特勒元首,认击败日本系相对次要之事……吾人不应忘日本现下在其占领地有较德国更大之资源,吾人不应忘日本拥有此项资源而不受妨碍……协约国并未予日本之军事力量以打击,日本仍继续为协约国之威胁。”[13]演说还揭露了日军的罪恶行径,强调了中美两大国应该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当时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蒋夫人发表中国坚持战斗的决心——她说‘祖国已在过去六年受尽磨难,但将来势必屹立不倒。’”[14]这一定程度上使得罗斯福“先欧后亚”的思想发生动摇。“演讲之后,众议员们和广大听众众口一词要求美国政府加速援华,而民众亦慷慨解囊捐助中国抗战,就连罗斯福总统也不得不公开表示会加快对华援助。”[1](P470)

宋美龄的演讲收到了极佳的宣传效果,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和同情。美国各界人士纷纷组织捐款,自发组成援华团体,形成了极大地援华热潮,据报道“蒋夫人收到战争救济款三十一万”。[15]这种空前高涨的援华热情以及民间舆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使得美国政府动摇了对华外交方面“孤立”政策的实施,从而也促使罗斯福总统加快推动蒋介石政府进入大国地位的步伐。也促进了中国同美国及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使得中美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抗战更加认可和支持。

(三)促使美国废除排华法案 美国的《排华法案》一直是华人在美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也是影响中美关系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华人劳工在美国拥有的政治权利几乎为零,地位也远远低于美国白人。在国会发表演讲的前一天,也就是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收到了美国参议员肯尼迪寄来的信件,信中表示:“在吾人昔日移植西部之困难之时,既有华工输入,彼时曾引起一部分国人之惊疑与嫉忌,致华工至今未取得合法地位”,他打算“趁蒋夫人光临之吉日提出此案,赋华人以进入美国及加入美国国籍之权利。”[16](P383)

宋美龄对肯尼迪的来信十分重视,她决定一定要推动该法案的废止,她在6月16日与蒋介石的通信中说道:“肯尼迪提案对我国‘国际地位极有关系,此议案如通过,则心理上之影响及效力较租借法案更有历史价值。’”[16](P383)因此她与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进行了商谈,指示他采取行动,促使国会废除该法案。同时,宋美龄访美期间在美国民众中引起的极大轰动,以及获得的同情与好感也加速了该法案的通过。1943年9月30日,美国参议院开始讨论肯尼迪提案,罗斯福总统也于10月11日催促国会废除《排华法案》。12月17日,提案通过并被签署,《排华法案》寿终正寝。在美华人终于结束了过去在法律上同其他民族不平等的地位,“由此引发海外华人待遇的普遍改善”,[17](P97)中国华侨在各国的地位不断提升。

三、宋美龄美援外交成功的原因

(一)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曾经追求的“中立”以求不引火烧身的策略明显失败,日本已严重威胁到其国家安全,因此美国被迫改变“中立”政策,转而加大支援中国抗战并对日作战。正如美国国务院顾问霍恩贝克所说:“美国的主要利益在于不让日本控制中国”,“中国正在抵抗日本,美国最可行的方针就是给予中国以援助,维持和加强中国的抵抗能力和削弱日本继续以武力侵犯中国的能力。”[18](P174)轴心国集团形成后,罗斯福想要通过支援蒋介石政府抗日,使日本无力分身对抗集中精力应对德国的英美等军队,以打乱其作战计划,并宣称“不管日本如何进犯,运送飞机和军火给蒋介石委员长的部队的途径总会有的”。[19](P507)此时罗斯福已认识到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但是1943年,蒋介石政府却被严重的通货膨胀、庞大的财政赤字等深深困扰。这些情况让罗斯福不得不担忧如果蒋介石集团垮台、中国退出对日作战,那么美国及盟国将面临着巨大的麻烦,对轴心国的作战部署也会陷入极大地混乱。所以,当宋美龄抵达美国与罗斯福进行商谈后,罗斯福同意给予中国大量飞机、军用物资等的援助。另外罗斯福也考虑到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后是遏制苏联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他需要中国平衡亚洲,需要中国遏制苏联,需要中国配合美国的亚洲政策。所以罗斯福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战后国际组织中四大国之一。

宋美龄在美国的巡回演说影响了美国民众,使得公共舆论都倒向了支持中国抗战的一方。在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公众意愿是罗斯福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考虑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美国政府决定密切中美合作,加大对华援助。

(二)中国战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中国是亚洲战场上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个开辟了世界上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的国家。从1931年9月18日中国已经开始局部抗战。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走上全面抗战之路。中国在财力、武器装备、物资供应、军队训练等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用敢于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血肉之躯抵抗着日本残暴的攻击,牵制了日军70%的陆军主力。美国参战后执行“先欧后亚”的方针,期望中国可以重击并消灭日本,从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抗战在美国对日策略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罗斯福政府给予中国一定援助,是希望中国能够坚持抗战,继续拖住日本。

宋美龄在美国会演讲争取美国支持与帮助时,中方捷报频传,牵制并消耗了大量日军力量,使得日本无法达到原定目的与德国会合,有利于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中国战场由此表现出来的关键作用以及他的重要地位,为宋美龄美援外交增加了谈判的筹码,是美援外交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宋美龄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不凡的外交能力抗日战争后期,宋美龄能在美援外交中得到各界同情与支持,取得不小的成果,得益于她同美国的渊源。“宋美龄在美国求学11年”,“她接受的是全盘美式教育,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打上深刻的美国烙印”,[20](P57)因此她了解美国文化,深谙美国民众的心理,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最后走进民众心里。

宋美龄的演讲都是以中美两国友谊和两国文化共性为切入点,强调两国友谊,把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处境、理想等共同点进行挖掘,吸引美国民众的注意,并把他们一步步带进话题,得到他们的同情与支持。这种“求同存异”是宋美龄美援外交成功的因素之一。

宋美龄熟知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是他们民主、自由思想。所以她在演讲中,赞扬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还处处宣扬中国抗战的艰辛,中国人民处境的悲惨,想要激发美国民众的同情,以他们内心所持有的宣传民主、自由使命的思想来帮助中国抗战。这些都是宋美龄独特的文化背景支持下的不凡的外交手段。

宋美龄的外交能力也是美援外交成功重要的因素之一。宋美龄深刻了解沟通谈判的重要性,所以在这次访美活动中她主要运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接触沟通、见面协调谈判的方式;二是广播、书信、演讲方式。这些方式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宋美龄从刚开始运用接触沟通、见面协调谈判的方式,会见罗斯福讲述中国抗战的严峻形势以及日本入侵中国的情况,引起罗斯福对问题严重性的关注。再频繁跟美国军政方面的官员进行商谈,运用广播、演讲方式向美国各界宣讲抗战现状,博得各界人士及舆论的偏向,以此促进美国对华策略的改变,从而达到此次访美的目的。

四、宋美龄美援活动的影响

(一)提高了美国对中国战场的重视 宋美龄在此次外交活动期间,频繁跟美国军政方面的官员进行商谈,进行巡回宣讲报告,大力宣讲抗战现状,“向美记者介绍中国抗战精神”,[21]引起美国各阶层对战争的关注及对中国的了解。“宋美龄访美对提高美国对中国战场的重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引导美国朝野重新审视和认识中国抗战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22]在美国民意的支持下,美国逐渐改变过去的“中立”政策,加强了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推动美国政府调整“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提高中国在抗战中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

(二)提升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从1840年开始,中国以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姿态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虽上报国联请求帮助,但各国均采取所谓“中立”态度;太平洋战争后,中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并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世界的目光才真正注意到中国。宋美龄的访美活动让世人更加了解中国,中国人民在战场上勇于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形象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这无疑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国际形象也相应得到改善。尤其是通过与罗斯福会晤,得到罗斯福政府的重视,加快跻身大国行列的步伐,并促使美国废除《排华法案》,更使得中美关系前进一大步,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三)增强了中国抗战的信心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虽然答应给予国民政府更多的军事和物资支持,但很难满足牵制并抗击日军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宋美龄的外交活动使美国了解中国,同情中国,并进而支持中国。其后,美国开始调整对中国的援助政策,加大对华各方面的援助,同时,美国民间也自发出现了一场援华抗战的热潮。这些支持和援助对增强中国军民保家卫国以及抗击侵略的信心无疑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总之,宋美龄凭借她灵活巧妙的“夫人外交”争取美国援助,在中国抗战的紧要关头,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和同情,拉近了抗战期间中美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促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是一次甚为成功的抗战外交活动。

[1]佟 静.宋美龄大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2]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3]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编1-3册)战时外交(三)[M].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1.

[4]张宏儒.二十世纪世界各国大事全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5](美)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二次大战时期白宫实录(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7]何虎生.宋美龄传[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

[8]新华日报[N].1943-02-21.

[9]梁 斐.1942-1943年宋美龄访美与美国对华援助探析[D].南京:南京大学,2014.

[10]申报[N].1943-02-19.

[11]陈志奇.中华民国外交史料汇编(12)[M].台北:渤海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

[12]新华日报[N].1943-02-20.

[13]申报[N].1943-02-20.

[14](美)纽约时报[N].1943-03-03.

[15](美)纽约时报[N].1943-03-17.

[16]何虎生,于泽俊.宋美龄大传[M].成都:华文出版社,2007.

[17]张龙林.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终结——1943年《中美新约》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18]王淇.从中立到结盟——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9](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0]胡兆才.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1]新华日报[N].1943-02-26

[22]朱坤泉.1942-1943年宋美龄访美与抗战后期的中美关系[J].抗日战争研究,1996(03):216-230.

猜你喜欢
宋美龄罗斯福抗战
宋美龄戒烟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宋美龄的“美丽吃货经”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爱上宋美龄,没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