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考文言文命题分析及教学导向

2018-01-29 10:22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魏文欣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言题型课外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 魏文欣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言文学习应使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文言文试题应“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规定,新课程的文言文试题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记诵积累”和对浅易文言文“文本大意的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拟对文言文阅读这一考查范畴作分析。

2017年福建省中考进行了重大改革,收回了各地市自主命题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题型来看,与全省各地市原有的题型对比,虽略有不同,但总体相差不大。稍加分析,不难看出有如下的特点。

一、课外与课内材料相结合

考查材料由甲乙两篇材料构成,一篇课内,一篇课外。甲文材料来自课内教材,乙文阅读材料虽来自课外,但几乎所有考点都与课内文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甲文课内文章为《三峡》,学生对此文非常熟悉,无需多言。

乙文材料节选自《徐霞客游记》,虽来自课外,但教师上课时,可能也有提到与北魏郦道元同为地理学家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也并不会觉得陌生。再看文段: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句让学生想到了《醉翁亭记》中的“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疏竹掩映,殊有佳致”句又让学生想到了《小石潭记》中的“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竹树环合”的景致。

考查的字词释义、句子翻译属于平日积累的东西,“顾”“即”的字词释义也是学生们在课内文章中所熟知的。考查的翻译句子“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与《醉翁亭记》中相关句子类似。可见,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何其紧密。

二、注重基本技能的考查与理解鉴赏相结合

在试题的设计上,注重积累,落实基础,强调基本素养的考查。既注重考查学生在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子的诵读及翻译等语言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状况,也注重了对文言文内容及形式理解考查。

如“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对这些课内外材料进行理解和鉴赏,并正确评价。

三、题型大多为主观题,客观性试题不多

除在第7题中出现了划分句子节奏的选择题外,其他的试题都是主观题。这说明,现在的语文中考更多地运用主观性试题去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记诵积累”和“理解”的“过程与方法”,而不只是用客观性试题作简单的结果呈现,减少“乱做就能撞分”的情况。

四、课外材料文质兼美,充满地域气息

《徐霞客游记》中叙写武夷山的片断,呈现了福建武夷山奇异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将传统优秀文化与地方特色相互渗透,让试卷充满福建地域气息。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预计今后中考将有如下趋向:①选文将继续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②考查将侧重以扫清语言障碍为基础,以及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理解能力;③考查内容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及其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联将得以加强;④考查题型仍将保留字词释义、句子翻译、句子断句、文意理解、拓展延伸等主要题型。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如何来应对挑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想从两个层面来谈这个问题、

1.课堂教学层面

(1)扎实抓好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文言素养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来自于平常点点滴滴的记诵。现在虽强调课外材料的考查,但也要以本为本、落实基础,切不可舍本逐末,主次不分。师生应始终把课内文章视为基础,反复研读。何况现在入选课本的古文,都是经过了几千年读者眼光的过滤,大浪淘出来的金子,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不能不读。只有平时加强对实词、虚词的积累,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现象,才能丰富自己的文言素养。正如学习英语一样,也需背诵单词、了解语法,有良好的基础才能学好。

(2)课内与课外并重,做到知识的课外迁移。仅靠学习课内几十篇的文言文,还不足以应付中考。我们应尽可能多地阅读课外的文言文,这是因为,文言文与我们平时交流用的现代汉语已有较大距离。而学习语言需要“语感”,它可以极大地增加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所以,文言文学习的最佳状态是:以课内文章为基础,辅以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前者采用精读的方法,后者则采用泛读的方法。两者并行,相辅相成,自然能收到最佳效果。如:在教读《岳阳楼记》时,可辅以《范仲淹的故事》;在教读《醉翁亭记》时,可辅以《欧阳修苦读》;在教读《出师表》时,可辅以《诫子书》《诸葛亮受遗诏》;在教读《唐雎不辱使命》时,可辅以相同谋士类型的《晏子使楚》。

(3)注重引入课堂教学新模式,增加课堂趣味性。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已为学生所厌倦。这里介绍几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新模式。

一是“文言相融”课。“文言相融”,简言之,就是以“文”来解“言”,通过问题来串连整个教学过程,于问题的解决中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意、品味鉴赏。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就是一个经典的“文言相融”的教学案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寓言共写了哪些人物?愚公多大年纪?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遗男姓什么?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爸爸同意吗?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移山困难吗?劳动辛苦吗?愚公的妻子与智叟都劝阻移山,说的话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全文的关键词句的理解几乎都得到了落实。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知水平、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多层次诵读课。如在教学《答谢中书书》一文时,教学可设计成“朗读、默读、译读、品读、说读、赛读、背读”的七读模式,学生兴致很高。

三是故事会。如在上《狼》《伤仲永 》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时,事先让学生查阅与文本有关的资料,然后自主地删选、整合,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则完整的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向全班同学讲述,由同学评选出一个最佳“故事手”,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是擂台赛。可以用于检查文言文课文的预习情况,也可以用于一课新课结束后,或者期末考试复习阶段。比赛内容可以是文言文的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选择课文中出现过的同学们认为相当重要的字、词、句,写到资料卡片上待用。答题可以分两种形式:抢答和必答。把全班分成若干组,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这样可以提高竞争的激烈度,最后根据答题情况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

(4)尝试进行浅易文言文写作。能用文言文进行写作,是学习文言文的最高境界。到了九年级时,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积淀,可尝试让学生写作最浅易的文言文。如在教完《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布置了文言续写作业:《唐雎回国之后》。现摘录一篇写得较好的文章如下:

唐雎既回国,安陵君迎于五十里之外,举国相庆。越明年,秦王忆昔日之耻,大举出师伐安陵。安陵危在旦夕。唐雎请命于安陵君曰:“愿效专诸、聂政、要离,以死报国耳。”安陵君不允。唐雎曰:“大丈夫死则死耳,死国可乎?”乃泣别安陵君。刺杀于秦王,未果,遂亡。

教师点评:能恰当地运用已学的文言知识,文句均可在课内文章中找到痕迹。如:“越明年”来自《岳阳楼记》;“未果”来自《桃花源记》;“大丈夫死则死耳,死国可乎”则来自《陈涉世家》的改造语,表现了对文言文的活学活用。

2.复习巩固层面

(1)进行规律总结。近年中考表明,实词、虚词仍是今后考查的重点。为此,可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笔记本, 建立“文言知识库”。

一是“实词库”。对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中的实词要扎扎实实地记诵。二是“虚词库”。对初中阶段常用的“之、其、而、则、乃、以、于、也、矣、乎、为”等11个虚词,结合例句列出表格,使之系统化。三是“语法库”。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字通假、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并结合例句分门别类收藏。

(2)分类指导阅读。学生开展课外展阅读,不能单凭个人喜好,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有意义的方言文阅读篇目,拓展阅读的空间。根据中考的选文特点,选择一些故事性、情节性强的材料,供学生阅读。简单分类如下:①勤学篇,如《司马光好学》《凿壁偷光》《王冕僧寺夜读》等;②育人篇,如《孟母三迁》《曾子杀彘》《陶母责子》等;③寓言成语篇,如《鹬蚌相争》《老马识途》《五十步笑百步》等;④品行篇,如《子罕辞玉》《管宁割席》《嗟来之食》等;⑤历史篇:如《廉颇思赵》《太宗纳谏》《晏子谏景公》等。⑥地域风情篇:含福建历史名人、自然风光等。如《郑成功传》《朱熹教子》《闽人许将》等。

(3)题型适应。按近年中考出现的题型,针对性地开展题型的适应训练。主要是按句意理解(含词语解释、诵读停顿、句子翻译等)、文意把握、要点概括、感受体验等方面开展训练,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并形成运用能力。

(4)考试演练。一是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指导。对从未阅读过的短文,先不要慌,稳定情绪。首先把文章浏览一遍,一边浏览一边将简单的翻译出来,而翻译不了的词则先放一边。一遍下来,文章的大致内容就理解得差不多了。然后第二遍再仔细阅读,这次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遇到熟悉的字词可以好好想一想在哪篇文章中学过;遇到一词多义的字词,要比较一下哪一个意思更恰当。读完第二遍后,就可以做题了。难度较大、容易失分的题目莫过于挖掘短文的寓意或主题,学生应注意要将文中的某个人的行为加以概括引申,进而扩展到“告诉人们做事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二是结合模拟考试,选择一些优秀的试题,强化训练,解决好“学以致用”的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当前文言文的教学与考试,一定还有很多好见解好主张,让我们共享资源,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201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人教版

猜你喜欢
文言题型课外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小满课外班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