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农
烧心是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医学上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胃中的酸性液体反流到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其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烧心,即一种烧灼样的不适感从胃部或胸下部开始向颈部和咽喉部延伸。每周2次或2次以上出现这种感觉,就应引起警惕。在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达20%。在我国,这种消化系统疾病也正悄然流行。
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像一个环状开关,可通过适当的收缩使吃进的食物不至于从胃里反流到食管。如果当胃充盈时再向下咽食物,就会有少量的胃内容物被挤压到食管。这少量的内容物不会对健康人产生影响,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足,会有大量的胃内容物被挤压到食管。这些富含胃酸的胃内容物将会引起烧心、声音嘶哑等症状,重者还将导致喉炎、咳嗽,并会腐蚀牙齿。除食管下括约肌的问题之外,吃某些食品、吸烟、肥胖等也可以诱发烧心。
古代医书上曾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可见消化系统疾病是失眠的一大诱因。国外有研究数据表明:在不明原因的失眠患者中,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占到近三分之一。不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常会因为胃部反酸、疼痛在半夜醒来或难以入睡。胃食管反流病若不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引起食管溃疡、食管狭窄,进而诱发食管腺癌,而反流至气管则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哮喘等。
一旦明确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必须予以积极治疗,防止引起更为严重的食管损伤。药物治疗已有数十年历史,目前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H2受体阻滞剂。使用该类药进行治疗可使该病患者24小时的胃酸分泌量减少50%~70%,但该类药物不能有效地抑制患者因进食刺激所导致的胃酸分泌,因此该类药物适用于轻、中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用的H2受体阻滞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病情较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任选其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
2.质子泵抑制剂。使用该类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产生比使用H2受体阻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果。该类药物适用于症状较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病情较重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任选其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铝碳酸镁(达喜)能同时中和酸及碱性反流物,可用于治疗碱性反流患者。
3.促胃肠动力药。该类药物可增加患者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改善食管的蠕动功能、促进胃的排空,从而能显著改善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常用的该类药物有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吗丁啉)等。但单用胃肠动力药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宜与抑酸药物同时服用。
4.黏膜保护剂。该类药物可将患者受损的食管黏膜与胃酸等隔离,并促进病损部位的修复。常用的黏膜保护剂有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思密达、丽珠得乐、施维舒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如果经做内镜检查证实食管黏膜没有损害,即没有糜烂、出血和溃疡等改变,则可不必服用黏膜保护剂,否则应在两餐之间或每餐前加服一种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但连续服用铝碳酸镁的时间不宜太长。
5.联合用药。使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该病的联合用药方法是:患者可同时服用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和奥美拉唑等抑酸药。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的疗程一般为3~6个月。
除了积极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外,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是预防“烧心”(胃食管反流病)最有效的方法。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
1.三餐定时,细嚼慢咽,少食多餐。餐后不要立即卧床。不要吃得过饱,晚餐尤其不宜饱食。睡前4小时不宜进食。
2.将床头下的床脚垫高10~15厘米。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控制胃食管反流,但仅将枕头抬高效果并不好。
3.咀嚼口香糖。这样可以刺激口水分泌,中和胃酸。
4.尽量放松腰带。
5.戒烟。这是预防烧心的有效手段。
6.合理烹饪。菜肴烹饪以煮、炖、烩为主,少吃油煎、炸烤食品,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生冷食物。尽量少用辣椒、咖喱、胡椒粉、薄荷等刺激性的香辛料。
7.不吃洋葱、巧克力,不喝浓茶、咖啡、可乐、含酒精饮品和橙汁等饮料。以免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8.减肥。由于肥胖可使腹内压力增加,从而诱发或加重胃酸反流,故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9.适量运动。运动可帮助消化,减少胃内食物储积,减少患食管反流病的机会。
10.积极治疗便秘、慢性咳嗽、高血脂、肥胖症等易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
11.要保持心情舒畅,注意舒缓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