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华银
教育家型校长理所当然应是那些在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领域超越了一般校长的优秀者,这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呢?我以为应该是创造力——创造中的创新,创新中的原创。这是我与于大伟校长接触、交流、深度了解并两度到其所在的青海西宁二十一中访问、研讨之后最为深切的体会。
这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却又在数年前异地新建的学校,至今已完善为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全学段的学校。老树逢春,于大伟校长带领班子成员和全校老师励精图治,寻求新校新象,寻求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突破,大格局。从2014年开始,他们在课程体系建构尤其是校本课程开发领域精心研究,精心设计,推出了“虚拟社会化实践课程”。
这一课程体系注重学习实践相结合,孩子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实现用孩子创造的生活教育孩子,用孩子创造的成就激励孩子的教育理想。在学校中,师生共同创建一个虚拟的社会,每个孩子在这个社会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在角色的扮演中尽可能真实地体验社会,达到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的目的。同时建立与社会化实践活动相契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教育原创。原创,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社会相当稀缺的元素,它需要原创者广泛学习并具备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的能力,需要自由放任、天马行空的大胆的想象力,需要质疑求异的思维品质,需要主动开拓进取的意识和精神,还需要原创者自身丰富的经历和生活体验的积累。而尤其重要的是,当下的教育变革和教育创造,还迫切需要教学、教育、管理和经营的智慧。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任何一个领域的变革都要综合考量各方“利益”,反复斟酌权衡,从顶层设计和布局,到可能的风险防控的预案,一着也不能松懈。
在这一点上,于校长及其团队的设计、部署是缜密有序的,推进、落实是平稳和谐的。比如他们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的科学安排、考核评价机制的综合化实施,都指向学生真正的综合素养修炼,都显示出折中、平和、均衡的教育特点。这不仅没有影响学科教育反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进入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习以来,于校长借助“同学”资源,带领班子成员“南征北战”,到江苏、浙江、安徽、新疆的一批优秀中小学驻校学习,获取真经,其核心目的就是,博采众长,综合施治,全面提升学校学科教育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两年的中高考成绩表明,二十一中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一年一个台阶。这反过来又更加证明虚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也更可以促进这一课程的实施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梳理于大伟教育思想与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源于丰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教育梦想和理想,基于先哲教育理论、理念和自身教育实践的教育思想,以及根据本校办学实际、学生发展状况和学校文化而逐渐成熟起来的教育教学的顶层设计和构想,先后相继,“三位一体”,集于一身,就可以成就出教育家型校长的极具个性的教育原创。这无疑给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教育家型校长、校长教育家以宝贵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