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杜鹃
优秀的传统文化历来就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如何帮助孩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济南市芙蓉小学一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授与熏陶。在校园建设、 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与活动,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人文底蕴,促进其自主发展。
我校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办学理念,并形成了以荷花为特色的芙蓉文化体系。我们在提炼学校理念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入手,形成独特的、适合学校校情又符合教育规律的理念系统。让传统文化首先从学校文化理念层面入心入骨。
我们用《芙渠》一诗中的“日高日上”作为“学风”,体现芙蓉学子执着于理念的意志,并在理念指引下蒸蒸日上。教风出自《爱莲说》“清水出芙蓉”,既着眼于师者的“身正为师”,师德修养如那出水芙蓉,至清至纯;亦着眼于师者的“学高为范”,学识修养亦如源头活水,汩汩而出,永不枯竭。我们期待教师和学生能如芙蓉花开,绽放人生的美丽。校风也出自《爱莲说》“香远益清”,它在芙蓉文化中意味着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宛若春风化雨,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传播性,良好校风形成不仅可以在师生间相互助长,还能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甚至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形成一股奋起向上的力量。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为了能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我们以学校芙蓉形象为依托,把这一传统文化符号做进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一进教学楼迎面是一面古色古香的铜质浮雕墙,上面印着文学博士朋星为学校专门撰写的《芙蓉赋》:花中君子,向称芙蓉,玉质出泥,挺拔洁净......两边是晶莹剔透的儿童荷花,同样都是芙蓉形象,古典与现代有机地融入一起。
此外,我们还将提炼出的芙蓉精神“洁、雅、正、容”分四个楼层进行展示。洁:身处洁境而悦目,胸怀高远而赏心;雅:安静从容养高雅之气,文质彬彬成儒雅之风;正:正言如沐春风,正行处世立身;容:待人宽容交天下朋友,海纳百川融中外古今。图文并茂,让孩子们感受和学习芙蓉的精神内涵。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我校通过课程建设,使传统文化实现了真正的落地。我们在开发课程时一直秉持着一种大课程观,学校不仅制定了校本课程体系,还打造了仪式课程、生活实践等一系列的拓展课程。
跨学科能力是未来人才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我们与时俱进地将跨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研发了跨学科专题课程,以专题为核心,融合了基础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了跨界合作。
比如“多彩荷花”课程,我们整合了语文学科中《爱莲说》《荷塘月色》《采莲曲》等名篇与数学学科众统计荷花种类、计算荷花的生长期、量取荷叶的直径,称取莲子的重量等内容。
跨学科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在认知和实践中,打开了思维,提高了动手能力,学会了资源整合,也让他们多维度去理解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仪式是中华文化传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仪式所营造的特殊体验空间和由此唤起的情感可以帮助孩子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也能树立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期以来,芙蓉小学就极为重视仪式教育,并打造了有深刻内涵的仪式课程。
譬如,“开笔礼”就是我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年开学伊始,学校用隆重的开笔礼迎接一年级新生。从正衣冠、朱砂开智到击鼓明智、启智描红,从拜老师、谢家长到赠赋延智,做人的道理便在一种庄重的氛围中,不言自明。
学校里,诵读已经成了一种常态,每天早上,教室里总会想起郎朗的读书声;每周二和周四的早上,都会有不同的班级进行吟诵成果展示,领诵、齐诵、表演诵……为了在全校推广吟诵,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阶段性推进吟诵教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推进《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庄子·逍遥游》《大学》《论语》等优秀古典诗文的吟诵。让经典文化落到孩子们的心里。
同时,我校还在下午进校时的广播时间播放优秀古诗词的朗诵,每到放学的时候,孩子们都会背诵着今天学到的诗词和经典走出校门,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回家。在常规的国学展示之外,学校还举行了“国学一百天”“国学大人挑战赛”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进一步爱上经典的学习。
在教师当中开展的由赵堃老师主讲的“锟鋙讲堂”,已成为全校教师的精神大餐。传统文化思想史的梳理,让老师们眼界大开,纵横历史结合百家思想的讲解让每一位教师都深受震撼。大家都自觉地将所学带到自己的教学中,和孩子们一起享受,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实现了传统艺术在学校的朵朵绽放。目前学校开设的传统艺术社团有:面塑兔爷、国画线描,巴乌、葫芦烙画、青铜器制作、笛子、葫芦丝、萧、皮影、剪纸等。我们用培训本校教师,聘请校外辅导员,传承非遗文化、吸纳家长资源等方式将学校传统艺术教育开展的卓有成效。
其中,巴乌百余人的合奏参加了教育部“传承的力量”艺术节目的选拔。皮影第四代传承人任教并指导的传统剧搬上了省艺术节的大舞台。传统艺术在我校项项“笔力千钧”,中国之美传统之美已深深刻画在孩子们心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用传统文化滋养孩子们的精神。我校将继续我们的传统文化“探索之路”,让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