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分懊悔”的选择到播撒幸福的种子

2018-04-09 05:41:36于大伟
教育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学校

文|于大伟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三线”建设的召唤下,我随父母来到了青海,1973年至1983年在西宁钢厂子弟学校(现西宁二十一中学)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983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1987年大学毕业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任教,这一教就是30年。如今,教育已经成为我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但是,当初对于教育我是极不喜欢的,一度因为填报了陕西师范大学而“万分懊悔”……

“三线”建设者子弟 传承使命与责任

1987年,我告别了美好的大学生活,回到了自己的母校西宁钢厂子弟学校。当时学校教学质量很不好,已经几年没有培养出大学生了,高中没有生源,面临着办不下去的危险。尽管我很不情愿地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但我的成长环境,让我看到父辈“三线”的建设者们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为了祖国的建设舍家撇业,不远千里投身到大西北的建设中,是他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也因此在我的基因中刻下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允许我得过且过、误人子弟,我在内心深处把重振母校的教育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事业发展目标。

在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我开始刻苦钻研教法,研究学科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生身上,用心去关爱我的学生。有一次地震,教学楼晃得很厉害,大家都往外跑,我却往教室跑,去疏散我的学生,自己最后离开教室。我用我的爱换来了学生的爱戴。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1990年我所带的班级有11位同学升上了大学,班级的物理成绩超过了西宁市重点中学的平均分。一时间我的名字在西宁钢厂家喻户晓,家长们对学校重拾信心。毕业的孩子与我告别的时候,每人都流着泪给我认真地鞠了一个躬,那时我似乎感觉到了教育的美好。

1992年,我被提任为校长,当时的学校百废待兴,我和我的团队励精图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建章建制,使学校的管理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教风、学风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95年,我被提任为西钢集团公司教育处副处长。1998年,企业主辅分离时,我放弃了高工资待遇回到学校担任校长,直至2001年学校移交西宁市教育局,更名为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领悟美好 萌生教育梦想

2006年,我有幸来到教育部校长中心参加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陈玉琨、刘莉莉等教育专家的教育引领下,自己才开始真正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之前其实自己对教育的理解非常肤浅,也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学校的升学率,一切都围着分数转。这次学习培训彻底改变了我的教育价值观,我第一次领悟到了教育的博大精深,感到真正的教育是多么美好,并萌生了办一所“有幸福、有文化、有民主、有自由、有学习”的美好学校的梦想。

2007年,我开始谋划学校的迁建。最初没有人支持我的想法,甚至就连学校的同事们都认为我是在做梦。可是,当我热泪盈眶地同副省长以及西钢集团董事长讲“三线”的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的子孙应该得到优质的教育,讲二十一中人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讲二十一中的未来蓝图的时候,我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最终,新校区2008年立项,经历一年的规划设计,2010年动工,2011年建成。如今的校园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江南的钟灵毓秀与精雕细琢融为一体,校园中有闲庭信步的孔雀、鸵鸟,湖中有嬉戏的天鹅、畅游的鱼群,草丛中有安静的白兔,整个校园自然、悠远、旷达。“以校园之灵秀养人性情,以校园之静雅修人身心,以校园之精致教人做事,以校园之文化厚人底蕴。”可以说它实现了“好景怡情,大美育人”。新校的建设凝聚着我们二十一中人的心血和智慧,也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走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多姿多彩生活 点亮孩子未来

2011年,我有幸再次回到教育部校长中心参加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第三期)的培训学习,在沈玉顺、戚业国等专家的引领下,自己开始有了明晰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在首期名校长领航班的学习中,严华银教授等给予了更为深入细致的指导,形成了我现在的教育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孩子过上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过上多姿多彩的生活,用孩子自己创造的生活影响孩子,用孩子创造的成就激励孩子,让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人格得以构建、个性得到尊重、兴趣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最终成为能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人格高贵的人。让孩子过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就是我的教育理想。

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必须以社会生活为追求。教育终究是为了孩子在未来更好地踏进社会、服务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是为了孩子能动地去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教育要追求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所以学校要把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作为自己的教育价值取向。国家的教育方针也要求我们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不能把孩子关在家里、教室里、书本里,必须让孩子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让孩子“学于社会,学予社会”。我们要用社会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用社会生活磨砺他们的品质,用社会生活增长他们的才干,用社会生活丰富他们的思想,用社会生活提升他们的品德,最终用社会生活点亮他们的未来。

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必须依靠社会生活来实现。离开了社会生活,生活的丰富性就会大打折扣,生活就很难谈得上多姿多彩。为了增强社会性,我们学校有虚拟的货币——智慧币,有智慧银行,有创办得非常真实的工厂、企业、公司,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管理体系,包括立法委员会、裁决委员会、工商局、统计局、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等。学校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之间原本简单的同学关系被打破,工作关系、劳动关系等更为多样化的社会关系悄然建立了起来。学生在“学生”这个角色之外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扮演更多社会角色,他们也因此从单调乏味的生活走了出来,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了快乐。

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定是以丰富的实践与丰富的认知相结合来实现的丰富学习,是丰富的学习生活。校园社会的复杂性为孩子提供多样性的挑战、多样性的实践、多样性的学习内容、多样性的学习形式。孩子在生活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让知识成为指导实践的思想,让实践成为求知的源泉。实现认知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模式的重构。我们用丰富的学习为孩子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多姿多彩的生活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是有意义的、有道德的生活。长于空谈心性的道德规范的架构,短于道德生活的道德体验、道德认同,只能让孩子把道德当作知识,而不能作为他们行动的准则。只有在有意义、有道德的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去认识、去感悟,才能形成正确价值观,从而让孩子的人生富有意义,让孩子真正成为有道德的人。民主、法制的校园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不仅是校园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更为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一个真实、丰富的实践平台。

深爱教育 播撒幸福的种子

社会本是复杂的,有浩瀚大海,有清澈小溪,也有污流浊水。校园社会可能不是浩瀚的大海,但也绝不能是污流浊水,而必须是清澈小溪。我们要用人类的文明引领校园社会的发展方向,要用有力的体制保证校园社会的健康发展,更要充分发挥孩子的自我净化作用,保持校园社会的纯净。

对校园社会的管理必须以学校引领为前提,学生自主管理为根本。我们的学生自主管理有四大机构:学生代表大会、学生立法委员会、学生会、学生裁决委员会。他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管理责任,掌握着不同的权力,但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通过公众选举体现学生的公共意志。同时它通过共同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每个权力机构行使权力的行为,使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社会法制精神得以树立。我们欣喜地发现,管理者树立了“法不授权不可为”的理念,学生有了“讲规则、守契约”的精神和意识。与此同时,参与管理实践的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广泛、充分的提高,管理自信得到了增强。

太阳总是在有梦的地方升起,月亮总是在有梦的地方朦胧,鸟儿总是在有梦的地方筑巢,花儿总是在有梦的地方绽放。学校应该是有梦的地方,在我的梦中,每个孩子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心间都流淌着知识的清泉,思想都充溢着理性的光辉,举手投足都流露着儒雅高贵,体魄都显示出健康强壮,心中都孕育着美好的梦想。他们的童年因为追逐梦想而放射出动人的光彩,花样的少年因为放飞希望而释放出灿烂光辉……现在我深深地爱着教育,我在淡泊中播种着幸福的种子,在宁静中收获幸福的种子。梦在天空,但路就在自己的脚下,追求教育的真谛永远在路上,只有砥砺前行,才能铸就梦想。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学校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开心校园
奇妙学校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