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小学师生关系类型及优化*

2018-01-29 04:17
江苏教育 2018年56期
关键词:支持性次数冲突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当儿童进入小学后,教师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师生关系更显重要。有研究显示,小学生师生关系对其情绪状况、学业成绩、学校适应、自我认知等方面均有影响。目前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师生关系的结构上。本文中,笔者将研究视角定位在小学生师生关系结构上。

当前,关于师生关系结构的研究中,不同的分类视角会产生不同的分类。有研究者从教师的权威性上进行分类,有研究者根据学生对教师的心理亲近渴求程度进行分类,还有研究者将教师权威性和对学生的关怀性相结合进行分类。近年来,受依恋理论影响,也有研究者将师生关系分为安全、回避、拒绝等类型。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只对3~6年级学生进行施测,本研究将研究对象扩展为1~6年级,弥补了小学低年级师生关系的研究空白。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了北京市朝阳区三所小学1~6年级发放问卷,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不方便进行问卷作答,所以由家长指导作答。本次问卷调查共收集数据753份,通过剔除无效数据,得到有效数据737份。其中,男生397人,女生340人;一年级76人,二年级114人,三年级112人,四年级158人,五年级85人,六年级192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屈智勇等人编制的《师生关系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包含23道题目,共四个维度,分别是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和冲突性。问卷采用五级计分法,分别赋值为:1=很不符合,2=不太符合,3=比较符合,4=符合,5=完全符合。冲突性体现负向师生关系,得分越高,师生关系越趋于负向;其他3个维度体现正向师生关系,得分越高,师生关系越趋于正向。

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进行了同伴提名,每名学生需要分别提3个在班级中被教师表扬最多和被教师批评最多的学生姓名,分别计算每名学生被提名表扬与批评的次数。

3.数据分析。

通过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AP)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保证问卷的信效度、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保证分析方法的前沿性、创新性。

二、研究结果

1.潜在剖面分析的结果。

为探索小学生师生关系的潜在类别,以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冲突性、支持性、满意度四个方面为观察变量,分别将师生关系的潜在类别分为2类、3类、4类、5类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分析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选择4类这个模型为最终潜在剖面分析模型。

确定了4类潜在剖面分析模型作为最终模型后,接下来对结果做深入分析,以描述和命名这4种类别。第一种类型,表现为冲突性低,亲密性、支持性、满意度很高,均在4分以上,命名为亲密型,共有462人,占比为62.7%。第二种类型,冲突性较低,亲密型、支持性、满意度都较高,均在3分以上,但是与亲密型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命名为友好型,共有199人,占比为27.0%。第三种类型,表现为四个维度都处于平稳的状态,在3分左右,没有明显的冲突,也没有明显感到亲密、支持和满意,命名为平淡型,共有66人,占比为9.0%。第四种类型表现出了明显的冲突性和较低的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与亲密型、友好型的趋势相反,命名为冲突型,共有10人,占比为1.4%。

2.各个类型在被表扬和被批评提名上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学生被教师表扬的次数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亲密组>友好组>平淡组=冲突组。不同类型的学生被教师批评的次数只存在边缘显著差异,两两组别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师生关系差的组被批评的平均次数达到了4.3次,高于其他组别,而检验结果没有差异,可能的原因是这个组别的人数太少(只有10人)。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亲密组=友好组=平淡组<冲突组。这一结果部分说明,冲突组的学生被批评的次数比其他组更多。

三、讨论

1.小学生师生关系的四种潜在类型。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小学生师生关系存在四种潜在类型,分别是亲密型、友好型、平淡型和冲突型。学生对亲密型的师生关系十分满意,对友好型师生关系较满意,对平淡型师生关系并不是很满意,对冲突型师生关系不满意。

从分类上看,对于平淡型和冲突型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保持关注,分析学生对师生关系不满意的原因,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亲密,减少与学生的冲突,从而提高师生关系质量。从数量上看,拥有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学生人数最多;其次是友好型;再次是平淡型师生关系,占比为9.0%;冲突型师生关系的人数最少,仅占1.4%。这一结果说明,大多数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约10.4%的学生拥有不良的师生关系,这些学生是需要被关注的。

2.小学生师生关系潜在类型与教师行为的关系。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学生被教师表扬与批评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拥有亲密型、友好型师生关系的学生被教师表扬的次数较多;而拥有平淡型、冲突型师生关系的学生被表扬的次数较少。对于冲突型师生关系的学生,教师的批评次数较多,其他三组的批评次数无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果验证了分类的有效性。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可能是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行为指标:对学生批评过多,会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冲突,导致学生体验到极差的师生关系;而给予学生足够的表扬和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支持与亲密,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当然,这一结果并不能充分揭示教师行为与师生关系的因果关系,它仅仅给了我们一个可能的提示。

3.关于小学生师生关系的建议。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支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下面提出几条关于促进小学生师生关系的建议。

第一,关注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学习成绩、品行等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或学习成绩差、常出现各种行为问题的学生身上,而忽略了部分学习成绩中等也没有过多行为问题的学生。在本研究中,师生关系表现为平淡型的这部分学生,正是需要关注的对象,教师可以适当提高对他们的支持与鼓励,降低与他们的冲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二,要多维度衡量师生关系。有研究显示,教师会高估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没有冲突并不意味着师生关系良好,教师应多关注师生关系的支持性、亲密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支持、鼓励、帮助学生,这是促进师生关系的有效方式。

第三,加强教育反思,澄清自我教育理念。教师的行为可能折射出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大家总是认同尊重、信任、理解的教育观,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并没有完全体现这些教育理念。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自我反思,察觉自身的行为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认识到孩子的可塑性”“接受每个人的与众不同”。

第四,在面对学生问题时要善用技巧。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很多教师通常只看到了学生的错误,没有看到错误背后的原因以及学生的潜能。笔者认为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可以采用“不指责、查原因、找资源、看变化、促行动”的技巧促进沟通,了解事件真相,帮助学生改变。“不指责”是指当学生犯错之后,教师不要着急对学生进行指责、批评,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被情绪控制;“查原因”是指了解事件原貌,并探索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学生自身原因,也可能是家庭原因,或者是因为学生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找资源”是指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积极引导去促进学生优势的发挥,或者找到来自同伴、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资源帮助学生,并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看变化”是指与学生进行相互约定,制定短期目标;“促行动”是指帮助学生把目标落实到行动中,看到他们的变化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猜你喜欢
支持性次数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小学1~6年级师生关系特点实践研究
提高材料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支持性
探索性作战仿真实验重复次数控制研究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