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韩 露
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语文这门学科的开始,是小学生接触文学的开始,更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启蒙。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文学思维能力和一个人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作用,它是一个积累、加工、输出的过程。然而,因传统作文教学古板、语言表达能力的缺乏等方面的影响,小学作文学习总是难以获得质的突破。作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积累。
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质量和效率,辞藻的积累和阅读量的增加是十分必要的,而单单是靠课堂上老师的传输和书本并不能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本质上的飞跃的,因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对小学生辞藻的积累、语句的理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慢慢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自然能够发现多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浓重的兴趣并且学的轻松;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语文成绩总是不是很理想,总是找不到原因,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排斥,以至于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徒生厌倦,这就极大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于小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经老生常谈了,兴趣是人们做任何事情的主要动力,这对于小学生更为适用,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动的年龄,思维总是很跳跃,不能一节课集中在一方面,对周围的事情总是抱有好奇,四十五分钟总是不能完全集中在书本上,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上学会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样,在阅读中老师注重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在不断地学习探索的求知欲中产生的,一旦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一部分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去学习,因为有了兴趣,他们不会再因为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到烦躁,于是,对他们而言,学习就不再是一种煎熬,反而是一种享受。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一方面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改变古板的教学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才能使学生长时间对阅读产生兴趣,有了阅读的基石,写作水平方面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这就要求小学生要有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设定精确的每日目标,也许对学生来说一开始是有难度的,坚持不下来,有松懈甚至放弃的念头,这就要求老师发挥在这方面的监督职责,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设定不同的目标,根据阅读内容写下感想、读书心得等,教师要适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想法,这样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在交流中,老师一定要切记:不能一味的批评,要多加鼓励和引导,对好的想法多加表扬,错误的理解委婉纠正,并对勇于把自我想法表达出来的学生多加鼓励。
人们生下来就具有观察能力,孩童时期的我们就是通过简单的听、看、闻等基本的感觉了解这个社会,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于外物的感知却越来越迟钝,此刻,一个善于观察、留心外界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就极其重要了。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那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哪?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询问一些身边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冬去春来,树芽儿可曾冒了出来,它们现在是怎样的形状,天空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学校路边的建筑可曾发生改变,也许第一次提问学生会打不出来,但这已经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好奇的种子,放学时他们自然就会留心周围事物的变化,老师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也许学生不知从哪个角度观察,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些提示,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比如声音、色彩,味道,慢慢的,就克服“无材料可写”的困难。也可以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不是白话文,可以就只有一小段,但要生动,专注于某一特点来写,为生活化习作积累了素材。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动的主体,即使对于双胞胎来说,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个学生眼里观察到的世界都是多姿多彩的,而这些不一样的东西积累起来就是学生写作的丰富素材。
评语是学生和老师文本交流的一种良好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渠道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教师要采取鼓励教育的方式,即使学生在写作方面基础太过薄弱,老师可在评语中夸一夸他的优点,然后委婉指出他的不足,若是用一些犀利侧耳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嘲讽,不仅浇灭了学生写作学习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在学生的心中埋下自卑的种子。而老师用谈心说话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中,不仅可以拉进师生之间距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提高。老师用自己的充满真情实感的一颗心给他们以建议、以期许,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写的东西很在意,很用心地对待他们的“劳动”。
书本不仅重新整理、归纳了经典课本素材,也提供了灵活运用这些素材的方法和一些中考满分作文范例。还是回到那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源原不断的写作求感源于平时的积累,这与生活中的透彻观察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素材,学生们要仔细用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