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四季人生。如若将教师的职业生涯作季节之喻,倒是春景常有,而秋色不常在。从入职起,用5至8年的时间成长为骨干教师,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可实现。然后呢,总有一部分人在一个叫“高原期”的地方疲惫缓走,也有一部分人因为不断攀登的姿态而得以于高地信步前行。王珊老师无疑是后者。
王珊老师首先是一位好教师。随着年岁渐长,我对好教师的判断标准越发简单,家长和同事愿意将自己孩子送至门下的教师一定是好教师,而不必靠冗长的描述或一沓证书来明鉴。王珊老师理念先进而又踏实认真,学生的作业本上常常有她细密的红钩和温情带劲的话语,这样的教师你不必去想她是否会在某一环节上粗疏,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做教师的家常把式不应在时代的喧嚣中被忽略,王珊老师自是葆此本色。因而,学生才有看得见、看不见的真正收益,比如学科成绩。王珊老师得到家长尤其是业内同仁信赖,这是件自豪而幸福的事。
生活里的确会有很多的遇见。2008年,因一项省级规划课题,志同道合的一拨人在一起反思语文教学,建构“言语主题”单元教学主张,王珊老师开发课例并积极实践,那是一段值得回忆、见证我们成长的往事。2011年,学校加入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作为语文学科责任人,王珊老师走向语文教学的深处,她带领语文教师将话语系统向学生靠近,向课堂现场靠近,学校的教学研究呈现可喜的局面。人之存在,不仅有口头、书面的“言语”,还有情绪、肢体、心理的表达,后来我们又有机会聚焦“剧”的育人研究。厚积薄发,王珊老师以“戏趣作文”作为自己的教学主张。她关切言语生长,重视实践过程,将戏剧元素与教学融合,将作文教学置于一个“人—事—情—理”融通的境域中,力求每个生命可以找到自己的打开方式,言语生命得以自觉自主地生长。
作文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王珊老师在自身的教学行动中,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直面教学现象和问题,尝试进行合理的架构与实践,她倡导的“戏趣作文”具有生长性、体验性、交互性、趣味性等基本特性,“戏趣作文”是她语文教学阶段性实践成果,也是她教学研究自觉的标志,更是她从成熟走向卓越的新的生长点。20多年来,王珊老师耕作于教学的田地,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具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和吸收、转化的能力,她在把脉出儿童好奇、好动、爱表演的天性的基础上,以“在场”的赤诚去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并出版专著《“戏趣作文”理论与实践》。我由衷地为王珊老师的教学成就与专业发展而欣喜!
还有一件想说的事。在一次重阳节活动中,一位白皙而秀丽的老教师对我说,她的女儿常提起我。她的女儿就是王珊。与王珊共事近20载,作为同龄人的我们竟没有拉过关于她母亲是教师的家常。乡间小路,一群孩子,长辫子女教师……辫梢像翻飞的蝴蝶,引向诗意的远方。读王珊的故事,我终于领悟到,许久以来,王珊不疾不徐,淡泊世事,以自己的节奏一直对学生、对课堂付之以真情、真功夫,原来她的内心一直有一股力量,这力量也许就叫情怀。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故事,前面的章节谁人不芳华,难能可贵的是有人秋色也绚烂。王珊潜心教学研究,又怀有诗意梦想,在职业高原期以橙绿之活泼温暖、冷静安宁施人影响,在丰实的教育生活中寻绎生命的光影与创造。最是橙黄橘绿时,愿王珊老师在学科研究的专业发展之路上行向更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