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组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管理单元,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期初,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召开学科组长会议,安排学期教学计划,布置教学重点工作,学期结束时还要评选各级各类优秀学科组。由此可见,学科组已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点,建设一个有活力、敢担当、能创新的研究型学科组是学校优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事实上,学科组在履行教学管理职能时总显得有些尴尬和无奈,究其原因,学科组对教师的教学落实情况并没有有效的考核和评价的权限。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让学科组真正灵动起来?我校(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物理学科组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效的尝试,想教师所想,为教师服务,借助网络把教师、教学、教研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科教研发声有平台,过程有记载,结果有反馈,融洽了教师的情感,助推了教师的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展示提供了舞台。
2008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物理学科组博客交流平台正式上线,这个平台的主要栏目有:学科组公告、感悟与课堂同步、习题分析与反思、实践与理论、优秀课例。每个栏目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能有效化解传统教研的不足。
“学科组公告”栏目用以宣传学科组的典型人、典型事,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形成团结和谐的学科组文化;学科组常规工作的安排一目了然,既有总体要求,也有细节安排,增强了教学要求落实的有效性。
“感悟与课堂同步”栏目配合教学进度,按照实际课时,做到每课一帖。在帖子中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并提供教学重点凸显策略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同时还能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提醒。通过说明,能有效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障碍。“感悟与课堂同步”栏目共享教学反思,放大教学反思作用。另外,由于网络交流的公开化,使得研讨的范围更广,所有参与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平台的整合,提高了教研的深度,网页积累保存了所有参与教师的教学思想,为下一年其他教师的备课提供了珍贵的学情反馈,使得备课质量的螺旋式提升成为可能,避免了年复一年的“零起点备课”。
在“习题分析与反思”栏目中,主备教师对本节课自编习题的总体情况进行说明,简单阐述每一题选择的目的和用意;同组其他教师可以把课后作业的批改情况及高频错题进行反馈,并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简要分析错误原因,为作业的二次修改提供依据。主备教师根据全体组员反馈情况,改进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细节,编制错题练习,为错题的学习消化提供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践与理论”栏目的主要作用是针对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教学理论让教师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引发共鸣,纠正教学行为,让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理解教育。
很多优秀教师的起步都源自“模仿”,“优秀课例”栏目中的优秀课例就是最好的学习内容,组员通过优秀课例的学习,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
网络教研平台使得教学研讨活动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教师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网络终端分享自己的教学思想,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思想,生成的“二代教研资源”借助网络进行保存和积累,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深度备课。同时,网络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近五年,全体组员依托网络交流平台分享的“教学反思”近200万字,“习题分析”近80万字,发表的教学论文50多篇,完成多项市级以上课题,编制出版多本教辅资料。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教研平台的提升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学科教研的途径和方式发生着变化。教师参与的形式更多元,研讨的时间更自由,呈现的样式更丰富,推送的速度更快捷,影响的群体更广泛,借助学科互联网交流平台真正实现了教研的价值,把教研深植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科教研的管理功能、培训功能、交流功能、累积功能提高到新的高度,让“学科教研服务教育教学”不再是一句空话。
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师上网方式的改变,势必促进教研形式的不断升级。教师的教学反馈不再局限于文字、教学细节的实况、学生讨论的片段,精彩实验的演示、解题方法技巧等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跟帖,以多种形式对常态教学进行记录和保存,让教研素材更加鲜活,突破了传统教研的局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学科组在原有的平台基础上开设学生专用频道,让平台不仅服务教学、教师,还可以服务学生。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章节、分专题录制微课和微视频,开设“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为配合学校社团建设,学科组在平台上开设了非学科类的社团辅导专栏,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