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视域中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大学生党员”两学一做“创新角度

2018-01-29 06:4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党员

吴 群

(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佼佼者,是引领广大青年成长的榜样和楷模,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新兴力量和重要储备。长期以来,在大学生党员的选拔培养中,重入前考查、轻入后培养,尤其是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总体的、宏观的、普及的教育,而对现有的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因此,借助全党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应该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多元化视域中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状况

本课题组于2018年4月,在江西省五所高校采用系统(机械)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20份。研究对象从党员的性别构成看,男生比例为53.4%、女生为46.3%;从年级构成看,大一5.2%、大二24.4%、大三36.2%、大四23.6%、大五10.6%。此项调查分布合理、结构科学,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一)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认同感较高

问卷中,我们把大学生党员对理想信念认知和理解的调查具化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把握;二是中国梦的了解和认同;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根据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受访大学生党员有执着的理想信念,有牢固的党员意识,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认识世界,积极关心国内外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心系国家发展与民族利益,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综合素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较强,高度认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方略,高度认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具有高度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见附表1)。

(二)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在现实中更多表现为个体微观的务实理性姿态

大学生党员是当代大学生中最杰出最优秀的群体,他们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目标明确,思想活跃,自主性强,人生状态呈现出务实进取、独立开放等特点,他们不仅关心国家和社会,而且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关联性也有较强的认知,因此国家社会责任意识强烈。同时,大学生党员善于个人自我管理,在学习上、生活上、感情上都会设定积极目标,并身体力行努力实现。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开拓进取,把个人人生理想和愿望的实现付诸行动,把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成就个人理想和愿望的实践中完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三)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有着一定冲击,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动摇性和不确定性

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党员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具体来说,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在我国日益开放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交流活动中不断渗透和侵蚀大学生党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产生迷失,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质疑。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不足和缺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十分显著,社会治理能力不高,社会治理体系还未健全,这都导致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出现动摇性和不确定性,团结协作意识较差,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价值观“泛功利化”。

二、影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认知的理性化和浅表化

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获得主要是来自知识学习和对自身政治环境的理解,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从认知到认同再上升为情感,有一个逐步深化和转变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往往把理想信念的形成看做是理论“灌输”的成果,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忽略了理想信念由理性认知向感性认同的升华和转变,对理想信念的培养教育方式和手段停留在浅表。同时,由于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多关注的是个人的成长成才,鲜有机会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信念,因而理想信念的感性表达机会越少,政治理想信念就越呈现出一种隐性状态。

(二)价值取向的个体化和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成长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形成了既开放又个性的群体特征。这一特征在理想信念上就表现为:一方面,大学生对自身成才有着强烈的愿望和渴求,他们刻苦勤奋,努力学习,积极开拓,奋力进取,强烈希望个人理想目标的实现,因而容易形成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体利益大于整体利益的认识和判断。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成了社会利益分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给大学生党员在政治价值取向上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他们从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必然会权衡、比较和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条件和因素。同时,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部分网民和利益集团会利用网络制造各种网络舆论,歪曲事实,以达到扰乱视听、裹挟民意的目的,甚至一些境外的敌对势力也在幕后操纵,利用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公共事件,散播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达到渗透和颠覆的目的。

三、以“两学一做”为契机,探索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创新,提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一)通过“两学”,厘清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逻辑演进,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理性认知能力

理想信念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对人的行为、精神产生重要影响,它在人们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通过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致力于人类社会的平等自由解放道路的探索,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为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族振兴指引了方向。因此,在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时刻,大学生党员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显得尤为迫切。大学生党员要不断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才会形成思想上的深度认同,才能在行动上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要在“两学”上下功夫,着重从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上改革,以确保学习的实效性。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科学性和真理性,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尤其是结合当前实际,贯彻好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尊重大学生党员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比如举行专家讲座报告、经典原著导读、观看视频影视等形式,用当代大学生喜爱的手段调动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的综合力量,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加强“一做”的实践活动,发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实践性,培育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认同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也是来源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想信念的学习,最终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因此,要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挖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形成的原始材料,促成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形成,并推动大学生党员将理想信念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一方面,创设情境体验模式,让大学生党员身临其境,感受理想信念,实现自我内化,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深入社会和生活,比如“三下乡”、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大学生党员在实践和生活中去理解理论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针对社会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消极抱怨,用实事求是和积极解决的态度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党员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是党员向我看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