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29 06:47
江苏教育 2018年96期
关键词:辅导学会中职

珍爱生命是21世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朱永新的新教育观从三重意义上来理解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这三种生命分别指向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激发出来,将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育归根到底是“用生命唤醒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生命润泽生命”。珍爱生命心理辅导,就是教师以积极的眼光、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核心议题,如生命的本质、特性、意义、价值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认识,端正对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命的情感与责任,从而形成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使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和“应该怎样活着”,在不断追求生命意义和创造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一、中职生珍爱生命心理辅导的紧迫性

生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载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依据与目标追求。近年来,常有学生轻易放弃生命的新闻见诸报端,一些尚未绽放生命异彩的花朵就这样匆匆凋谢,令人扼腕叹息。中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对“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缺乏真正的了解和思考。这个时期也是心理脆弱、思想困惑、人际冲突、行为失控的高发期,中职生容易因一些小摩擦、小挫折就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甚至走上自我伤害或报复、伤害他人的迷途。因此,加强中职生的生命教育,用心理辅导的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对学生进行“自我价值实现”的教育中,将珍爱生命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重要一课,塑造学生心灵,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努力提升自身生命价值,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灿烂。

二、中职生珍爱生命心理辅导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中职生珍爱生命心理辅导的目的就是,通过营造生命教育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掌握一定的自助与助人的技能,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实现生命的价值。结合中职生的实际,确定分年级开展珍爱生命心理辅导的内容。

高一阶段:认识生命,尊重异性。了解生命自然规律,学会接纳自我;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融入集体生活;学会调控情绪,在修复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认识和遵守异性交往的道德规范,了解生育过程,融入性安全教育。

高二阶段:珍惜生命,学会抗挫。学会感恩,培养生命情怀;关注社会,明白幸福是靠奋斗得到的,提升感悟幸福的能力;增强生命责任感,学会运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学会应对精神创伤的求助方法。

高三阶段:热爱生命,实现自我。关心人类生态危机,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理解生与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实习中体验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确立目标,做好就业、升学、创业的心理准备,让生命在职业生涯中出彩。

三、中职生珍爱生命心理辅导的实施路径

(一)创立平台:以名师工作室为中心构建三级教育网络

学校以江苏省蒋伟凤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建设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包括个别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家庭心理辅导室、心理活动教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心理走廊、职业生涯导航室等功能室,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实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活动。同时,以工作室成员为核心构建三级教育网络:工作室成员—以班主任为主的教师队伍—家校社区共同体。工作室成员主要负责心理辅导课程、心理咨询、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班主任培训等工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环境;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构建教育共同体,形成一个安全的情感支持系统,构建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家长论坛”转变家长观念,引导家长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朋友的姿态、平等的身份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孩子获得心灵的归属感。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包括博物馆、文化馆、敬老院等,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命意识。

(二)创新形式:以课程教学为主线推进全方位教育

1.设置课程,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

将珍爱生命心理辅导纳入课程计划,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等方面分年级逐步实施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实施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或生活案例设置情境,注重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和谐性、鼓励性,引导团体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情绪和感受,完成生命教育的内化,心理辅导活动课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乐园。同时,将有相同心理困惑或心理需求的学生集中起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辅导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更受学生欢迎。

2.将珍爱生命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开展珍爱生命教育,除了依靠心理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命价值观,还应通过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弥补其不足,实现主场与客场的有机统一。如:在德育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哲学与生活”等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如利用《我的母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蝉》等课文,多视角、多维度展示亲情、生命的美好,让学生学会感恩生活、欣赏生命;基于生命安全的体育课,让学生理解自然生命的珍贵,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专业技能实训实习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观,引导他们善待生命。

3.建立心理档案,进行跟踪辅导。

借助心理测评软件对新生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心理档案,筛选出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跟踪管理,对有需要的学生及时予以个别辅导。学生通过当面预约、心理平台系统预约、发电子邮件预约等多种方式确定辅导教师,接受个别心理辅导。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主要包括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异性交往、亲子关系、学业求职等,咨询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通过沙盘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释放情绪、调整认知、改变行为、接纳自我,找回失落的自信,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4.组建心理剧社团,让学生获得心灵体验。

收集学生中的素材,编写剧本,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用行动表达技术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呈现在舞台上,在此过程中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学生在演出中重新体验自己的情绪及人际关系,在安全的氛围中探索、觉察、释放和分享内在自我,恢复自信心与创造力。

(三)创建机制:培养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

从各班选拔一些心理素质较好、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成员分别对接四个专业部,定期开展活动进行训练,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实现学生之间的“助人—自助—互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具有密切联系同学的优势,一旦发现班级同学的异常,可以第一时间向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汇报。朋辈心理辅导员重点关注特殊时期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殊人群的心理状况,如:在新生入学、开学初、考试前、重大社会事件发生前后等特殊时期,学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贫困生、学困生、失恋者因心理压力较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好相关保护工作,从而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四)创设环境: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

建设自由、和谐、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必然要求。应在校园创设体现尊重生命、关注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环境,如:设立生命教育主题的宣传橱窗,制作生命教育感召力壁画,开设生命教育网络专栏,将生命教育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营造出学生珍爱生命、教师关爱生命、学校充满生命气息的教育氛围。

肖川博士认为:“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位,实现生命的价值。”学校通过珍爱生命心理辅导实践,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使学生在不断追求生命意义和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热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

猜你喜欢
辅导学会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学会分享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学会分享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学会尊重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