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01-29 05:02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侯 铂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酒店管理是近十几年来新兴的热门专业。五星级酒店的批量增长,酒店产业对本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为酒店输入人才的主要渠道,任重而道远。

一、对教学模式及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与再认识

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首要任务,以迎合企业需要为总体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具备全面基础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应用技术能力、高品德高素质等特点;主要以“应用”为主要内容和特色建立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课堂实践和企业实践在教学计划中均占有较大比重。

所谓教学模式,即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结构。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一座桥梁。教学模式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并且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不仅是教学思想的反映,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行为规范。”

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其加入了职业技能培训,其中以应用操作技能为培训重点,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根据这些特征,高职教学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形成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程序。

高职教学模式的要素包括,理论基础、职业能力目标以及教学实施方案三个部分,其中职业能力目标在高职教育实践中越来越被重视。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及校企协作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运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师生互动、行动导向、校企结合、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了职业院校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阐述

(一)国外学者的探索与实践

1. 美国co-op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带薪实习模式,可以深化本专业的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中,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相结合的目的。此种“订单式”培养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专业对口+毕业+就业”顺利衔接。

2. 日本的“职业感”培养模式。其酒店管理专业院校的共同特点是,他们的布局都是按照酒店的环境标准来建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营造职业氛围是学校的首要目的。学生的“职业意识”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培养。

3. 欧洲的“洛桑人才培养”模式。就读洛桑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可拿到瑞士、美国以及英国三个国家的证书,拥有丰富的国际酒店以及航空公司和各大奢侈品牌的就业资源。其店校合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熟悉整个酒店的各个部门的环境以及工作流程。其课程设置也会不断更新,即便是一些专业传统的课程,也会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形势不断更新内容。

4.德国的双元制。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核心是企业,基础是学生的实践活动,保障是当地的法律(行业协会)。其真实的实践场景更加符合学生未来的就业环境,故而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岗位需要。并且,与国内不同的是,当地的行业协会有着相当大的法律权限,既可以为企业谋取利益又能够有效支配企业的各项活动,所以才能作为双元制这种教学模式有效保障。而国内酒店专业普遍应用的“校企合作”制度便是“双元制”衍生而来,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即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期间,有部 分时间是在企业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和工作实践,另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习 基础的理论知识。这种制度是学校和企业协同共建的一种办学制度,以市场需 求为导向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体系以及职业培养模式。国外酒店专业培养模式从职业意识培养到课程设置乃至训练培训,都很是值得我们在教学模式中借鉴和参考。

(二)我国学者对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

1.我国学者对国内几所院校酒店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方式,教学制度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这些院校虽然在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努力寻求符合本国酒店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和理论建构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一些学者提出,教学模式应多考虑“受众”的因素,进而做出改进和完善。这里的“受众”,就是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

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调查显示,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第一,他们没有充分理解酒店专业的学习的内容以及酒店专业自身特有的科学性。 第二,受传统意识的影响,一些学生内心对酒店行业存有的一定的偏见,需要转变观念 。第三,学生起点低,对技术与职级晋升缺乏耐心。而国外的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是并重的。没有国内的“本科”和“专科”的档次之分。相较于国内,国外酒店专业院校的“受众”群体(也就是学生)更加能理性并清晰地认知自己选择的专业,并且能够有条理地在几年的学习中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认可自己的工作,这也是差别之一。由此,专家从实践角度提出,酒店行业应该参与到高职学院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的规划制定工作。

2.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取得的成就。(1)某省高职学院酒店专业与企业合作制定教学方案,高职三年中,第一年根据酒店和市场大环境等需求培养酒店定向专业人才,在校内由专业教师教授基础课程以及各类酒店人才所需基本技能课程例如客房服务,调酒等。第二年由酒店作为教育主体,让学生到五星级酒店进行为期十个月的“教学实习”活动,教师会定期进行跟岗指导。第三年回校学习深层管理学,并聘请酒店高层人员定期进行演讲及培训等。这样一来,学生加强了实践技能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2)某省高职学院酒店专业采用日式的入校“职业感”培养方法,在学校建立了自己的酒店实训基地并对外运营,学生参与管理。由于这种入校就开始的职业感的培养,这所院校的酒店专业排名很快就在全省名列前茅,声望颇高,学生大赛也频获佳绩。学生入校就对自身的就业有着准确的定位,在毕业后的就业也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三、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有待提高

酒店行业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要具备服务意识并且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面对不同的客人和不同的服务环境以及岗位也需要从业人员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方案。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案中体现这一方面的内容还有缺失。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酒店一线技术人员,但过分强调技术,造成了意识培养的缺失,忽视了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开拓,单纯注重一线应用是高职酒店专业教学模式的存在主要问题之一。据统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本行业的不足三分之一,原因就在于在校期间对于职业意识培养的缺失造成了学生对服务行业根本性的误解。

(二)课程设置方面创新性有待加强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都是对应酒店的各个部门,诸如《酒店前厅管理》、《客房金钥匙》、《餐饮运营管理》、《宴会设计》等,从表面上看,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课程局限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职业视角和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校期间的养成。最终造成学生对于企业的目标期望值过高,从而限制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甚至很多本专业的学生对服务行业有很大的误解,缺乏行业的服务意识,觉得这个行业是个“伺候人”的工作,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怎么能对深层次探究个性化服务理念产生兴趣呢?创新服务意识又从何谈起呢?

(三)重技能训练,轻创业培训

以酒店专业的教学实习为例,很多学院都是在教授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将学生送到各大酒店进行为期六个月至一年的实习活动,在企业岗位实践中加强技能训练。但是在这数月的实习阶段中,学生一般都是听从企业安排,按照企业需求在一个固定的岗位进行实习。这样的实习方式会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孩子们的思维和探索能力,并不能达到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全面了解整个酒店运营系统运营管理方式的目的。在校园内的课程安排也是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操作课程的大类设置的,唯独缺少了创业的概念,使得学生对于创业的概念有所误解,认为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星级酒店就应该是在管理层工作,而忽视了创业的本真是从基层做起,才能逐步了解企业整体的运营方式。从而完善自己成为一名创业型的酒店管理者。

四、加强和改进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一)多举措加强酒店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洛桑人才培养模式告诉我们,为学生开拓眼界,寻找高价值的资源是培养“职业自豪感”的重要方式。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和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也可以达成学校企业双赢的局面。酒店业流动性很大的原因是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到位,认为服务业是“丢人”的行业,是“青春饭”,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空间。“职业自豪感”的缺失造成了本行业人才的流失。例如带领学生参观不同的高星级酒店,了解其运营基本流程。打造多功能酒店专业实训基地,尽可能做到“店校合一”,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了解工作流程,培养一定的“职业自豪感”。尽可能多提供本行业内的尖端信息和高端的就业资源,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以及职业憧憬。

(二)根据我国酒店专业发展需要,调整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许多高职院校依旧秉承基础课、专业课、实操课这样的传统模式在教授。在复合型人才激增的当下,尤其是酒店专业,我们要改变传统观念,适当引入国际理念和课程,让中国的酒店专业与国际接轨。例如开展一些国际化课程。如美国饭店协会认可并颁发证书的《黄金服务认证》课程。不仅可以培训本校教师成为该专业国际化培训教师,也可以让学过该课程的学生得到美国饭店协会的证书以及专有胸牌,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可以作为一种被认可的资历。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将与国外大学酒店专业接轨的课程归入本校教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当学生在国内修完所有高职学分,并获得国外院校认可,可以继续出国深造。

(三)不断改进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实习切忌“一脚踢”。在教学实践环节,将学生完全交托给酒店的方式不可取。在国内的酒店也很难做到让学生进行“轮岗”实习,因为毕竟熟悉岗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频繁的换岗也会给酒店造成困扰。如果将实习时间大段的“分段”,是否能够弥补这个缺陷呢?例如,将半年到一年的实习时间分季度进行,学生可以自主申请想要更换的实习岗位,部门可以按照学生上一阶段实习表现给与考量与调整。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的实习动力,又避免给酒店带来大量的麻烦。其次,定时举行本专业的技能大赛,参加省市,国家级的大赛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是同样重要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首先展示的内容,也是酒店最重视的条件之一。所以定时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也应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之中。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