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师范学院 文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勇于讲出中国故事,善于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中国是一个故事大国,可以用故事与世界对话。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曾经以中国精神为天下精神,这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辉煌记忆。独步世界舞台的中国人,被清一朝的噩梦惊醒,忽然发现西学已然独领风骚,中国故事只能成为西方理论的注脚。聚焦具有悠久历史的三晋大地,发生过多少惊天动地荡气回肠的往事,明清以来,尤其是晋商的故事,早已闻名遐迩。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商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开始重视商业故事。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这个国度是一个轻商的国度,在正史里,鲜有对商业商人的详尽记述,在世界商业文明奔腾向前的当下,挖掘我们民族的故事,讲好中国商业的故事,无疑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山西晋剧院近期创作的新编历史剧《日昇昌票号》,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晋商故事的优秀剧作。
中国戏剧是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通过唱念做打,呈现艺术模样,展现艺术价值。用戏剧讲故事,需要比较高的综合艺术水平。学界普遍认为,西方讲故事的形式多用戏剧和电影,中国讲故事的形式多用说书和戏曲,应该说,用戏剧讲故事,是中国戏曲综合西方戏剧之后的新发展。从明朝开始,中西关系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中西始遇之时,中国的知识分子表现出极大的文化自信和艺术自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一批传教士抵达中国后,只有少数知识分子,如李贽,对此引起高度警觉,他意识到,这是西学“欲易吾周孔之道”。当时中国的官方学界都不把西学放在眼里,都认为中学优于西学,然而,随着在清一朝的风向扭转,西风压倒东风,经学成为“国故”。直到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倡导中国作风中国气派,风气开始转变。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西力量消长变化,尤其是近年来,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族文化的自信才重新归来,用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乃至讲好西方的故事,成为一种风尚。毋庸讳言,在此前的百余年历史进程中,因为中国向西方学习,包括在戏曲戏剧方面的学习,所以才有今天中国戏曲戏剧化的局面,虽然此戏剧非彼戏剧。
王国维先生在他的戏曲著作《宋元戏曲考》中曾经说:“戏曲者,为以歌舞也故事也”。“后代戏剧一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这部中国戏曲的开山之作,也是中西交汇背景下的产物,它指出了戏曲戏剧两个概念,其实戏剧与戏曲都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都离不开歌、舞、剧三要素。只是“戏剧偏重于剧的成分,而戏曲偏重于曲的成分,所以今天我们仍然把它叫做唱念做打综合表演的艺术形式。唱念是指歌唱、言语、台词、对白,是属于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听觉性的感受,做打是指动作、舞蹈,具有绘画雕塑的空间表现性和视觉效果,属于空间艺术”[1]。可以说,唱念做打完成的是一种“动作中的绘画”,又是一种“通过我们的眼睛直接为我们感受的诗”(莱辛语)。可见,戏曲融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于一体,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让人大饱眼福、大饱耳福,多种感官都得到满足。晋剧《日昇昌票号》,在两个多小时的演绎、演唱过程中,舞台效果和剧场效果都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邓晓芒先生在《要把传统文化批判推向新的层次》中讲到,儒家伦理是中国人的潜意识或集体无意识的隐密根基,这种潜意识的基础若不摧毁,就不能够建立起中国人彻底反省的自我意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当然需要反省,但反省什么呢?值得商榷。有的观点把至今世界公认的普世价值也因为有儒家的标签而抛弃,比如诚意、正心、以义制利等,当下的商业文明毫无疑问重构了人类的生活,它在解构农业文明价值观的同时,又建构了新的生存法则,但无论怎样解构与建构,有一些普世的人性价值是一以贯之的。当今时代,商浪涛涛,车水马龙与灯红酒绿炫晕了绝大多数人。我们物质的文明步入了快车道,而人的智识或人文进化显而易见并没有同步,这实在是一个让人尴尬的悖论。有个故事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现实的状况像极了鸡犬羽化,而主人还需修炼。细细想来,让人情何以堪。这样的感慨是由晋剧《日昇昌票号》引起的。这部新编历史剧,讲述了清道光年间平遥西裕成颜料铺大掌柜雷履泰在镖银被劫事件后,痛定思痛,决心转型重生,放弃颜料生意,首创金融票号先河的故事。全剧通过“票号建制”“诚信经营”“筹措军需”“以德报怨”等故事,以山西票号发展史中的切面图,展现了山西商人辉煌的创业史,歌颂了晋商开拓创新、诚信为本、以义制利、勇于担当、精诚团结的精神品质。提到晋商,三百多年的辉煌已经不在。在这个思维多元的时代,往往免不了对历史有意或故意地抹黑,现在研究晋商的学术机构和商业机构很多,研究文字也非常繁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点赞的、吐槽的和漠视的。点赞的认为晋商诚信在先,先义后利。吐槽的认为晋商是官商,巧贴官府,所以导致政亡商灭。漠然者认为晋商已成死魂灵,毫无价值。晋剧《日昇昌票号》无疑属于点赞者。它在呼唤晋商魂兮归来,同时为我国的商业战略引领一种普世的商业价值观,那就是儒家的义利之理,以义为先利必在后,在商言利但不唯利……进而展现出晋商的理想诉求,是做以天下为重、勇于担当的儒商。
这出戏的艺术水准可以从若干个角度去探讨,本文并不打算就该剧的艺术作全面的评析,仅对这出戏在唱念做打四方面的表现概述一番。笔者对晋剧的最初印象源自于小时候村子里的庙会,那种咿咿呀呀,大红大绿,台上尽情表演台下尽情喝彩的情形。那种全村男女老少聚集一处,小板凳摆满大大的场院的情形历历在目。小孩子们更多的是戏耍打闹跑来跑去,年轻的男男女女有不少趁此机会双双结伴躲在暗处谈情说爱,看戏的主要观众其实是成家立业的中年人和两鬓花白的老年人。这些年人们感叹中国戏曲文化后继乏人,即指台上的演员梯队青黄不接,台下的观众口味大变,能欣赏和乐于欣赏戏曲者寥寥可数。前些年,台湾白先勇先生带着他的《游园惊梦》在大陆各地巡演,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所到之处一大批学子无不为之迷恋,这一被称为青春版的《游园惊梦》,为中国戏曲招了魂。笔者突然感觉到,各地戏曲逐渐欣欣然,大有恢复元气之势。欣赏完晋剧《日昇昌票号》,更加坐实了笔者的这一感觉。我们不必为年轻人不爱看戏而发愁,只要有好作品,同样可以做到老少通吃,收获强烈的艺术共鸣。就《日昇昌票号》的唱功来讲,优秀青年演员孙红丽饰演的大掌柜、青年演员冯斌饰演的二掌柜,他们的唱功展现了晋剧的较高水平,有韵有致、以声传情、高亢细腻,唱出了晋剧以梆子戏为基调的高亢清亮、低回深沉的唱腔艺术。唱词宛如诗词,中国戏词的美感、诗韵和精炼,从来没有人敢低看它。戏曲在发端于民间的历史阶段,有过不登大雅之堂的经历,但是随着士人对演戏行当的参与和深入,唱词就被赋予了新的优雅的特质,所以我们说,唱得好离不开唱词好,唱词好需仰仗好的唱腔流水去表达。
戏剧的“戏”本意就是戏耍之意,即要有趣味性,要抒写情志,要在歌与舞中展现性情、表达感情。没有戏,观众不爱看。剧是指故事,剧是冲突,剧是流动的生活。有剧才能够刻画人物,表达性格,推动情节,完成叙述,可以说戏剧就是人性的凝缩与精炼的展现。“在中国戏曲的萌芽期,往往是用歌舞的手段来表述故事,比如说,《踏摇娘》这出戏,表现一个女人和一个爱喝酒的丈夫,演员是男穿女装,唱一段,女人上场追打一段,观众笑翻天,这就是注重戏的成分,故事是非常简单浅显单线条的。”[2]再比如歌舞小戏,《小放牛》《夫妻观灯》,仍然保留着这种萌芽期的特点。今天的中国戏剧,已经完成了从戏到剧的演化,剧就是剧情,剧情需要情节来推动,情节需要矛盾冲突推向高潮,从而形成一种靶向效应:故事的张力,人物的性格爆发力,情节的步步推进,场面的徐徐展现……戏剧的最终效应和剧场效果皆藉此完成。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说:“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虽然中西戏剧存在差异,但是戏剧性却是共同追求的,它以戏剧动作为中心,包括戏剧冲突、戏剧场面、戏剧性格等一系列的综合要素,构成戏剧的特有之美。这些动作、冲突、情节,都是以人为核心的。戏剧说到底是“人学”,因而离不开人的性格这个基本点,人的性格通过“做”和“打”,外化为“唱”和“念”,具化为做和打,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另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主角和主角之间,主角和配角之间,配角和配角之间,主角配角和龙套之间,也要通过“做”和“打”构成相辅相成的舞台呈现。人们都认同一句话: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行动是心理的外现。由此我们可以说,唱念表情达意,做打完成人物塑造,展现人性。在《日昇昌票号》中,有一场戏堪称经典,即大掌柜二掌柜激烈冲突的那场戏,只凭一个小小的道具——椅子,椅子的摆放、椅子的跌倒、椅子的翻滚、椅子的扶起、两人各抓椅子的一头等一系列动作的激烈对抗,加上唱腔的配合,就把当时两个人内心的海水火焰般的对抗演绎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刻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舞台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步法身眼,都是高度提纯的,没有任何一点点枝蔓和拖沓,没有任何一点点拖泥带水,这就是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舞台上凝练简洁的对白独白唱词吆喝,让观众以最短的时间、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了日常生活中不能做到的穿越时空、跨越古今、高度凝练之美,这就是戏剧的艺术魅力所在。戏曲抑或戏剧来源于民间,换言之它是特别接生活地气的,但凡有了生活阅历的人,都会承认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诙谐之人、诙谐之事,那舞台上如何表现这些呢?我国传统戏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丑角在传统行当中地位是很高的,任何剧情都离不开它,它好比烹饪的佐料,缺之无味。在这出戏中,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叫福生的小伙计,他懒惰、心思偏邪、耍滑头、鬼主意,甚至撺掇他舅舅二掌柜制造了挤兑风波。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可以兴风作浪,酿成一场大风波。此外碗托女、牛肉女、切疙瘩女、鞋底子女,这组彩旦演员上台的动作滑稽可笑,道白就说平遥方言,乡趣村妇之气十足,形象俗得掉渣儿,就是这些小丑角、小人物,使得剧情平添了趣味,博得观众一笑。
如果说这个剧有什么遗憾的话,首先要说的是布景的单一。全剧共七幕剧,有三四幕布景相同,即以平遥古城街景为背景的画面:有代表山西的酒坊、醋坊、旅店、药铺,店铺林立,其实这个画面是不错的。这个背景让观众很容易回到从前,置身于晋商的繁荣时代,但是如果老用这样的背景,就单调了。其次就服装来讲,西裕成东家的公子,全剧始终只穿一套衣服,选择的是淡蓝色的马褂和白色的大褂,这种颜色精准造型了富家公子的形象,但是一出戏下来就一套衣服,显然是个瑕疵。另外,主角大掌柜雷履泰在三场和四场戏之间,这样一个有时间跨度的场景中,穿的竟然是同一套衣服,这些细节都说明该剧还需要继续打磨。瑕不掩瑜,整体地看晋剧《日昇昌票号》,唱念做打相得益彰,没有重戏轻剧、重文轻武等一边倒倾向,全剧均匀中正,场次切换顺畅,有一气呵成之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水平,应该说是山西戏剧界奉献给观众的一出优秀剧目。可喜的是,近几年来,山西围绕晋文化推出了一系列好剧目,如话剧《立秋》《生命之歌》,京剧《于成龙》《狄仁杰》,舞剧《一把酸枣》《走西口》,连同这一台晋剧《日昇昌票号》等一系列的好剧轮番上场,还有20世纪90年代享誉全国的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一方水土》系列节目,可以看出山西梨园界人才辈出,传统优良,地方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源泉——晋文化与晋商,使山西这个近几十年来在经济、文化上并不领先的省份,在戏剧艺术方面新作不断生机勃勃。如果说昆曲长于表现的是梦幻与深情之美、诙谐与灵异之美、悲情与风雅之美,代表南戏特色,那么,晋剧作为地方剧种则具有梆子戏的高亢悲壮之美、苍凉深沉之美、刚劲峻拔之美,展现的是北戏的风貌。
谈晋剧《日昇昌票号》的人文价值需要找到观照的角度,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精神。解读历史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就晋商的历史来说,它曾经“汇通天下”,首创票号,前无古人。你也可以说它爬得高跌得惨消失得快,和徽商浙商闽商比起来,似乎属于晋商的时代已经过去,说起这点不免让山西人气短,这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当然是如何讲述晋商的故事。《日昇昌票号》是怎么讲的呢?
1.危机中把握商机。西裕成染料坊在遭遇响马劫财之后,痛定思痛,敏锐捕捉到了此中商机,首创票号,让鸿雁传书般的纸张汇兑契约飞来飞去,彻底解决了千里迢迢人马劳顿镖局护驾的笨重方式,这样的一种发明和创举,相比于今天的马云帝国和扎克伯格的facebook一点儿也不差,晋商的伟大创举可以说与日同辉,创新精神永不过时。
2.西裕成的大掌柜雷履泰义薄云天。在东家托孤之后,雷履泰毅然挑起继续经营西裕成的重担;当东家遭遇资金损失失去半壁江山之时,雷履泰毫不犹豫地悉数变卖典当自己的所有财产赔付东家,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了发生在古晋国的赵氏孤儿的故事——以义为天,曾是三晋大地的主流价值观。剧中更让观众没有想到的是,东家夫人听到五十万两的损失后惊若霹雳,但第一句话问的却是“伤着人了没有”,嘱咐大掌柜二掌柜妥善安置镖师及其家人的后事,谢绝大掌柜雷履泰的赔付。如果说这是东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经商境界的话,我们不能忘却镖师临终时留下的血书,托付手下快快回乡复命,把镖师父子誓死护卫镖的的情形火速报告大掌柜,并且嘱托通过变卖自己的家产来赔付这些镖的……故事层层剥茧开来:镖师遗嘱赔东家,大掌柜甘愿赔东家,而东家谢绝赔付,善待死难的镖师父子,甘愿共渡难关等等,这些故事情景特别缠绵而有张力,观众与之产生强烈共鸣情感也因之得到升华,仿佛看到了在三晋苍天白云舒展间大大地写着一个——义薄云天的“义”字。它看得观众荡气回肠、潸然泪下,内心升腾起崇敬之感。这是展现晋商精神的第一波。
3.以德报怨可谓晋商的处世之道。大掌柜雷履泰和二掌柜高盛魁可以说是一对最佳拍档,大掌柜掌握方向,布局方略,二掌柜务实执行,灵活经营,可谓配合默契一路凯歌。他们前期把西裕成的买卖做到全国各地,后来又合力使西裕成成功转型,促成了日昇昌票号的兴盛。然而在事业高峰期二人却因经营理念产生分歧,以孤寡老太婆拿着被水浸湿的票据能否兑换出银两为引爆点,二掌柜坚持按章办事,票据污损不得兑换,而大掌柜坚持有底账可查,念念不忘西裕成开张时第一笔存银——一个已故掌柜对票号信任当初存入的银两,坚持如数连同利息兑付给遗孀老太。在这样一个富有张力、矛盾纠葛的情节当中,剧情跌宕起伏,尺水兴波,推到高潮,大掌柜二掌柜因此分道扬镳。二掌柜另立门户,在日昇昌票号的隔壁也办起了票号,随后,这样的对台戏一件件一桩桩在舞台上紧凑呈现。当日昇昌被御用征款五百万两时,二掌柜乘人之危掀起了挤兑风波,陷日昇昌票号于死地,自己却因此获利颇丰。在这样的严重对立、你死我活的商战中,按我们今天的待人处事的方式,大掌柜二掌柜就是这辈子不共戴天的仇人,而该剧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当朝廷命官罪罚二掌柜时,雷履泰刀下陈情救出二掌柜,谱写了晋商以德报怨、精诚团结的商业精神。这种精神当然来自源头活水,那就是中国文化当中儒家倡导的以德报怨的精神传承。这是展现晋商精神的第二波。
4.诚信经营。诚与信是人的基本道德,更是商业的生命线。诚者,真诚、诚实也;信者,言而有信也。尤其是对于商业的最高形式金融来说,诚信则是其生命开关。试想当人们把白花花的银两存入票号,拿到的是一张看似轻飘飘的票据,而这张纸的背后却是九鼎之言,以日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遍布全国,沿着茶路从福建的武夷山下一直到俄罗斯的恰克图,票号如网,在当时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千里万里经年累月实时就近汇兑,就凭着这一张九鼎之诺的票据。有一句俗语“从北京到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说的是买家是绝对弱势,卖家却可以店大欺客。但是剧中呈现的晋商故事是,有很多次票号可以赚更多的钱,却一次次放弃眼前利益,从而获得了更多小商小贩小存户的信任,他们纷至沓来,使日昇昌票号买卖如日中升。当然,从我们当下的商业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很容易理解,有些互联网公司乃至线下的一些公司,只求账目流水并不直接追求利润的模式,可谓金融业的轻骑兵模式,可是在三百年前呢?晋商做到了,这是多么让人叹为观止的金融智慧!也正因此它奠定了晋商在中国商业史和金融史上的魁首地位。
5.高大上与低小俗。现在任何经营类型,往往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客户。如理发店,特别喜欢焗油的顾客,因为任何一个焗油项目,都在百元以上,比理发要贵许多;在大商场里,热衷于经营贴着洋品牌的服装,起个外国名字就比服装城同款同质的衣服多卖几百几千元;银行设有接待VIP客户的专门窗口、专门接待室,甚至在机场、高尔夫球场都有大客户的特权,而小客户只能排长队等候,这种嫌贫爱富的商业生态,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虽然我们也感知到了这是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到底在哪里?晋剧《日昇昌票号》给了我们答案,让人惊觉我们几乎丧失了商业中极为可贵的大海不拒涓流的精神!但凡中国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但在行为上却是背离的。这种言行不一的错位究其实就是文化的失落,甚至是背叛。又如,近几年大家都在抱怨买卖不好做了,然而这背后反映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买卖、都想获暴利的心态。比起日昇昌票号来,他们以少成多、从小做起,大成之后不忘初心,仍然不轻视低小俗的小商小贩,卖碗托的、卖切疙瘩的、卖牛肉的、卖鞋底子的,他们或存几两、十几两、几十两,看似很不起眼,在遭遇金融风波的情况下,却凭这些低小俗商户的理解和支持转危为安。他们贡献的银两有限,但是口碑价值却不可斗量。精于算计和趋利乃是自古及今商人的基本特征,剧中有四川商人、包头商人、陕西商人、太谷商人、祁县商人、介休商人,要获得这些大客户的信赖,毫无例外都经历过一段可歌可泣的诚信故事。维护大客户当然需要更高的经营智慧,那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分毫不取。如果向今天的金融界这么说,会不会招来不屑一顾呢?有的人认为,做一个君子,那是孔夫子给出的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换言之,认为人是做不到的,商人更加做不到,义与利不可兼得。这个剧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那就是做君子和做商业大鳄原来是可以统一的。在当下我国提倡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时,这出戏就具有了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诗词、书法和戏曲,哪一样都打着深深的中国logo、独特的中国味道、中国气象、中国精神,是我们立足这个世界的文化资本。文化兴则国族兴,这一点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共识,所以,实现中国梦需正本清源,继承文化主脉,用艺术的形式,不断地薪火相传,由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我们应该把躺在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力量,就晋商来讲,据笔者所知,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有一批关于晋商的研究成果,有关艺术部门和单位应该与之建立对接关系,以便及时了解充实关于晋商的事迹和最新发现,写出更加新颖、视角独特的好作品。再例如,福州大学教授苏文菁女士近年的研究成果十分引人注目,一是她从稀少而零散的史料出发,掘进探索,发现并建立了我国全新的海洋观念,即中国不仅是陆地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大国的鲜亮观点,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成为我国海洋战略研究的领头羊,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与历史依据。二是她对闽商的研究,开掘出不少前所未用的史料文献,并且进行了田野调查,制作了六集纪录片《闽商》,她的研究思路对我们的晋商研究可资借鉴,可以启发我们对国家故事、晋商故事的再造,从而形成新的叙述思路。
中国将走向世界,中国的商业精神要同世界深度对话,如果中国人不能秉持一种坚如磐石的商业精神和价值观的话,那注定是走不出去或走不远的。当然,我们今天走出去的企业和产品都是高大上的,如我们的高铁卖到了非洲,卖到了欧洲,还有中国的银联、房地产都走出了国门,这些都是国家行为、大鳄行为,那下一步呢?下一步走出去的必定是更多的中小企业,他们将与非洲、欧美、澳洲等地的中小企业和平民百姓牵手。这一点点一滴滴、一件件一桩桩,中国人在与之具体细碎日常的对接中,怎么树立中国人的形象,怎么重塑中国人的商业精神,每一个走出去的企业和员工都将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能否通过一带一路实现中国梦,就这样具体真切地落在了每一个人的身上。话说到这儿,晋剧《日昇昌票号》讲述的故事,就有了更加宏阔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它不啻为一种艺术模式:中国的故事,就要这么讲;中国的精神,就要这么挖掘;中国的文化,就要这么去弘扬。
[参考文献]
[1]肖旭.试论戏曲综合性之特征[EB/OL].[2014-04-09].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409/10/7245688_367436807.shtml.
[2] 路遥,王耿.无的放矢的整体性追求[J].南大戏剧论丛,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