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思考

2018-01-29 02:10刘猛猛黄正廪
运动 2018年2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红色体育

刘猛猛,黄正廪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红色文化无疑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红色文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各族群众重要的精神需求,也是对干部群众,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如红军长征时期的战斗遗迹、革命老区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随着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区域旅游事业,越发突出了红色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铭记那段浴血奋战的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理念,发扬民族精神,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们娱乐文化生活和创新学校体育的项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红色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有利于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1 红色体育的概念及意义

红色体育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体育形态,体育的功能与价值因为“红色”而显得与众不同。红色体育是指在五四运动开始至新中国成立的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新式的人们大众体育活动。经过社会发展,新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然而,“不是为了赛胜负,乃是锻炼铁的筋骨”的红色体育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红色体育的发展同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同步的。红色体育一直在发展、延续、继承、创造,逐步形成了革命性与实践性、教育性与科学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鲜明特点 。红色体育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红色体育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大多数民众参与体育锻炼中来,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竞赛夺标,是为了民众争取体育权力。红色体育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发展确定了发展方向,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才与经验。红色体育精神为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迈进提供精神支持。

2 红色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必要性

2.1 红色体育弥补学校体育教学尴尬的需要

从体育课程的开设来看,目前学校体育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各种球类项目,且主要来源西方竞技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不是很理想。各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几乎是千篇一律,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应具有人文性。改革体育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设置,这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无新颖之处,注入式和训练的教学模式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反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逐渐使学生丧失了体育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缺课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让体育课恢复生机,走创新发展路线,将红色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中,不仅有助于促进红色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良性融合,还可以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红色体育的发展和传承肯定离不开学校,离不开青少年,在学校体育中增加红色体育项目,可促进红色体育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使学校体育与红色体育实现互利共赢。

2.2 红色体育项目具有朴实性、接地气的特征

红色体育项目是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项目,它充分利用体育赛事的形式和规则,生动地展示战争年代革命老区军民鱼水之情的感人事迹;它既是正规体育比赛,又是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也是规范的群众健身活动。譬如,红色体育项目的100m挑担、100m独轮车、红嫂摊煎饼及红嫂纳鞋底等项目。经过岁月洗礼和熏陶后的这些体育项目,具有朴实性,让人们能够直接联想特殊的战争年代环境下从事体育运动的艰苦性和坚持锻炼的积极性,见证军民同乐、共同锻炼的场面,真正使人们见识到接地气的运动。随着社会发展,红色体育项目也发生着变化,既与传统的体育保持着联系。也与现代体育相适应,使其既保持着浓郁的革命特色,又符合现代社会价值特征,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西方竞技运动的强烈冲击,红色体育发展也必然面临一些问题。将红色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中,不仅有利于红色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2.3 红色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的时代差异性

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缔造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漫长的革命过程中,红色体育作为其中的文体娱乐活动,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战争年代,红色体育文化教育战士们必须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强健的体魄,用坚强的毅力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战争,争取革命的胜利,增强红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发扬红色体育的精神。新时代的红色体育主要是把历史事迹、历史人物融入体育运动中,创编具有符合当地特色风格的学校红色体育项目。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铭记历史事件,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敢于担当责任的熏陶,认知当前和平来之不易。红色体育教育功能主要利用学校体育,丰富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对学生心灵的洗礼。

3 红色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可行性

3.1 红色体育的趣味性、娱乐性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吸引学生参加

红色体育,学生认知较少,只有通过银屏观看短暂的图片展示。服装的设计来源于革命年代,项目内容主要以战争时期体育活动的元素为主,项目竞赛则是遵循现代竞技运动的法则。这种新旧结合的运动形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视觉上有较为特色的新鲜感,在形式上是战争时期开展体育活动结合现代体育活动项目,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游戏方式进行。正是这样的红色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活动中,其趣味性与娱乐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课堂的气氛。

3.2 红色体育促使学生发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

青年学生生长于新时代,生活富裕,受过良好教育,但是缺乏在恶劣环境成长所需的独特品质,而红色体育恰好具有培养青少年团结拼搏、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红色体育蕴含的体育精神,通过体育活动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其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红色精神文化的熏陶,养成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3.3 红色体育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便于融入学校体育

学校是文化传承场所,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学生,把红色体育融入学校体育,通过学校体育传播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学生人数较多,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掌握体育技能。红色体育对场地设施等要求不高,有利于解决学校场地器材不足局面。促进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提倡大众化,反对锦标主义,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运动中,形成体育锻炼氛围。

4 红色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可操作性

4.1 打造红色体育项目

运动项目是体育活动开展的物质载体。红色体育项目打造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等原则。红色体育项目的打造,不仅可依托于全国红运会项目,也可选择本区域中的红色文化的资源来融入现代体育项目中,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创设,不断尝试、改进。打造的红色体育项目既包含有红色历史的经典内涵,也具有现代体育的竞技拼搏精神,来达到育人的目的。譬如,鸡毛信(定向越野)、救伤员、四渡赤水(100m竞速)、抢丰收(100m枪收粮食)、扔手榴弹、红军过草地等项目。

4.2 设置红色体育项目课程

学校体育受制于现有教学条件的影响,一些体育项目在很多学校可能无法开展。因此,可以根据区域地理特点、学生兴趣爱好、学校场地设施等诸多情况来因地制宜地开展红色体育课程。例如,在高校选修课中开设红色体育课,用红色体育项目代替一些技术性较强、安全系数要求过高的体育项目,这样就可减少教学事故的发生,使学生克服平时上课时的害怕畏惧心理。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开展红色体育课,使学生充分了解红色体育文化,让红色体育成为家喻户晓的体育运动,从而促进红色体育的普及与运用。

4.3 建设红色体育项目队伍

体育师资队伍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人员保障。为了保证红色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学校首先应选取部分喜爱创新、改革课程的体育教师担任红色体育建设的主力军,学校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及定期培训,使其掌握一两项有特色的红色体育项目,了解更多、更新的红色体育项目,以及掌握红色体育教学方法,传授红色体育文化知识,使其红色体育项目得以普及和延续。学校红色体育教师专家也要参与全国红色运动会中去,了解和交流红色体育项目的起源与规则等,来为本地区红色体育项目的打造做准备。

4.4 开展红色运动会

学校体育教学不应该只为了教会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改变,这才是学校体育应具备的功能。学校体育应更加注重学生课余体育的锻炼,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坚实基础。学校可经常举办班级红色运动会、年级红色运动会及校级红色运动会,形成精品项目,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举办红色运动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革命战争的艰辛和运动的快乐,又可以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革命的熏陶和行为上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开展红色运动会,也要成为学校文体工作的一部分,需要进行监督和指导。

5 结 语

学校体育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红色体育与学校体育课设置的课程理念上都趋于一致,这也说明红色体育项目内容是适合学校体育的发展的。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体育改革是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因此,红色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学校体育的发展理念与红色体育的教育价值是一致的,如能将红色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既可以体现出红色体育价值,还可以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对促进学校体育多样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红色体育
红色是什么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红色在哪里?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追忆红色浪漫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