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文化视角下严歌苓移民作品研究

2018-01-29 04:27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25009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扶桑严歌苓双重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225009)

严歌苓20世纪80年代孤身一人前往美国求学,后来移民成为美籍华人。中西双重文化的熏陶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她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来源,使严歌苓的小说独树一帜,跨越东西文化差异,在作品中极力展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从1990年开始,严歌苓开始关注移民小说这一题材。开始通过双重文化视角审视世界。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旧金山的淘金热背景下,描写华人的生存状态的《扶桑》、《寄居者》选取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犹太人在上海的爱情故事;《少女小渔》、《密语者》、等小说背景都是处于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前往中国的移民这一时代作为背景,中西方文化存在强烈碰撞之下人的挣扎与选择。严歌苓是一个华人旅美作家,她对于中美文化有着真切的体验,透过她的笔下,是能够可以去看到一个相对于真实的双重文化影响下的移民生活,不同的文化,对人的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中西文化在小说中的冲突和碰撞,移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抉择。表明作者在双重文化冲突中的文化思考,对双重文化环境中的文化认同和自我身份诉求1。

一、双重文化冲突下人性的边缘性考量

边缘性,它是指为主流文化所排挤所忽视的。严歌苓置身于跨文化的环境中,对移民者的心态有着深刻的体会,移民者离开自己的故土来到新的陌生的地方,难以被当地人认可,往往会受到当地人的歧视和排挤,移民者受到的歧视又与他的母国的国家综合实力相关,当地是强势文化的压迫,移民在母地弱势文化下生存。如果移民者所在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弱,那么则越容易被边缘化,越容易受到歧视。在这份歧视和排挤中,你可以看到处于边缘化的人在双方文化影响下的处境。

在《吴川是个黄女孩》小说中,主人公“我”是被母亲黎若纳所抛弃的孩子,母亲为了嫁给美国的富商狠心的抛弃“我”,“我”被母亲接去芝加哥照顾同母异父的妹妹吴川。处于社会边缘的“我”处在中美文化之间的矛盾、母女之间的矛盾和姐妹之间的矛盾中挣扎,在怨恨和报复的美国文化和注重血缘亲情关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纠缠中,“我”选择了后者,姐妹两人都误会消除、彼此释怀2。严歌苓自己也说:“我总是希望我所讲的好听的故事不只是现象;所有现象都能成为读者探向其本质的窥口谁都弄不清自己的人格中容纳了多少未知的素质”。在严歌苓笔下,读者会惊叹人物在性格上出现对立的矛盾和主人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双重文化影响的高度契合,这样的表达使得人物形象异常丰满。

二、双重文化影响下人性的真善美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每个人本性中就具有的美好品德。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3。作为一名移民,初到新的地方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而人的本性是在选择时会选择趋利避害,但严歌苓移民小说的主人公也会为了爱情、亲情、友情,选择放弃最初追逐的金钱或者是利益追求真善美。

《扶桑》是一个悲剧故事,讲述1848年旧金山出现淘金热,中国大批女性被拐卖到美国做妓女,而女主人公扶桑就是那个时代的牺牲者,她被迫成为一名被卖入旧金山的妓女,从此便开始了她悲惨的一生。扶桑,原是一个中国山间普通的采茶的女子,被拐卖到美国,成为殖民主义权力蹂躏、倾倒的对象后,她身上依然有着古老东方文明中伟大的精神——能够用爱包容一切罪恶。扶桑是善良纯真的,她宽容了白人少年克里斯,纵使她遭遇了如此多的苦难,她一直都在保持着最初的那份真善美。这个小说从头到尾,扶桑做的最大的一个反抗就是在她的未婚夫大勇即将被处死的时候,扶桑披上了嫁衣,她最后要选择嫁给借助死去的大勇去保护她的爱情不受侵扰,无不表现扶桑的真善美4。严歌苓作为一个感情细腻的女性作家,将女性天性中的那份善良纯真描绘得淋漓尽致。用女性独有的柔软和宽容去原谅和包容一切,双重文化影响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取向的真善美。小说中的传奇爱恋的主角,扶桑与克里斯,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走出来,他们的相处中有着很多冲突与思想上的不理解,但人性中的真善美并未妨碍他们倾心相恋。

另外一篇小说《无出路咖啡馆》中,主人公“我”刚刚到美国的时候,与朋友出去遇到汽车抛锚的窘况,美国青年安德烈主动帮忙修车,体现了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当地居民的真善美的一面。而主人公“我”虽然非常的爱钱,“我”可以为了获得学校奖学金放下自尊去讨好系里的任课教授,在安德烈的面前保全自尊,嫁给安德烈可以使“我”成为一个生活优越的外交官夫人,但最后“我”放弃了。这其实就是“我”内心的真善美作出了主导,为了安德烈的前途和未来,甘愿选择放弃和他在一起。主人公“我”和安德烈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真善美。

在严歌苓的移民题材小说里,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人物,大多有着许多真善美的形象,无论是移居异国他乡的华人还是充满优越感的当地居民,而描述这些真善美形象的表现手法并不单一,他们有血有肉、形象丰富多彩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即使是非常简单的需求,如扶桑想活着、《无出路咖啡馆》中的主人公追求着财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心中的欲望,但这些人物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们在处于社会边缘的环境下,依然追求着真善美,虽然过程困难重重,但他们依然能够坚守自我、坚持内心的真善美。

三、双重文化影响下东方与西方不同的文化的融合

不可否认,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思考和文化冲突。严歌苓通过彼此的文化冲突展现出双方在交流上的隔阂,看似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等原因引起的矛盾,其根本是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移民到美国的华人想要的是温暖、温情与归属感,而西方人却从经济和法律上考虑问题。移民作家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下,难以接受当地的文化,也很难被当地主流文化认可。他们一方面怀着距离感审视母国文化,又在迷茫中接近当地文化。文化之间的融合就是对彼此差异的理解和包容5。

在小说《少女小渔》中,小渔同样是复杂时代、双方文化差异的牺牲品。少女小渔跟随着自己的未婚夫江伟来到美国,江伟为了获取绿卡,说服小渔以“假结婚”的形式,嫁给一位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的老人。刚开始的小渔因为与一位快要死的老人结婚而感到非常的羞辱感,。但小渔在与老人相处的过程中渐渐地对老人产生怜惜感、同情感。他们都是移民到美国,都是在社会的底层不停挣扎,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江伟却变得敏感、嫉妒和暴躁,对小渔也渐渐失去了信任。但小渔却对江伟从来都毫无怨言,她省吃俭用,相反江伟却经常大肆浪费,经常出入夜总会。小渔的这种善良宽容,包容了对方所有的缺点,反映了小渔人性的光辉6。

双重文化,其共同包含的元素是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融合。将扶桑和小渔放在一起,不难发现二者其实有个共同点:善良和包容!扶桑是克里斯的白月光,而小渔则是意大利老人的白月光。自始至终她们都无声地承受着所有的苦难,坚守内心最初的那份真善美。但扶桑与小渔二人又有不同的地方,扶桑更像女神,小渔更似凡人,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扶桑所做的,而小渔更像大多数人一般,因为内心真善美的驱使,会对他人施以援手。当然,其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双重文化影响下东方与西方不同的文化的融合。

在如今全球化背景下,严歌苓的移民小说对移民者双重文化影响下复杂人性心理细腻的书写,这不仅充分展现出了严歌苓优秀的创作才华,同时也赋予中西方读者以新鲜的阅读体验。其小说的文化思考是发人深省的,也让人们站在整个人类的整体观上看到了在多元文化碰撞下,生命的生生不息,这种文化思考和碰撞也是沉重的,也在不断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用彼此的文化去交流7。

注释:

1.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3-4.

2.严歌苓.严歌苓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严歌苓.扶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2.

5.崔祥芸.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文化思考[J].唐山师范大学学报,2017(1):79-82

6.严歌苓.少女小渔[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7.张长青.在异域与本土之间——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身份叙事[J].华文文学,2004(6):56-61.

猜你喜欢
扶桑严歌苓双重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扶桑”国到底在哪里?
严歌苓 自律是我日常的生活方式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武装
严歌苓的芳华岁月
对日本不宜称“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