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

2018-01-28 11:19孙培培
读天下 2018年1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课改

孙培培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成为教师的首要目标,而想达到目标,需要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和钻研。显而易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在这个追求质量、追求效率的时代,新思路的创新设计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而面对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成为最优先需要通过创新设计去发展的学科,因为它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此需求,本文从创新道德教育、增强师生互动及活用现实案例三种思路出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做了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新课改;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路

自新课程改革后,我国教育工作开始呈现出新的局面,随着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一度停滞不前的教育开始大范围的迸发出生命力。而通过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直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且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教学效率也在稳步提升,而这无疑得益于新课改的实施和教师的不懈努力。在此基础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体现出了它应有的重要性,尽管它内容广泛、理论性强,但仍有源源不断的新思路被提出、被实践、被创新。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每位教师都责无旁贷,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种教学思路。

一、 创新道德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而《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一阶段抓紧落实,将学生的道德教育列为重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然而道德教育的开展一直以来都不尽人意,因为单纯的道德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道德教育的开展也是需要方法、需要创新的,而面对可塑性极高的初中生,我们更需要不同于以往的更加合适的方式教会他们何为善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我们必须清楚,道德教育的前提是道德认知,正确的认知才可以使学生自身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创新道德教育迫在眉睫,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也决定了教学新思路不会限于纸上谈兵。

例如:在学习“以礼待人”这节时,为了不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同时教会他们何为以礼待人,何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改变了以往的道德教育方法,在课前搜集了以礼待人的小故事和以怨报德的小故事。在讲课过程中,我让两名同学分别读了这两则故事,之后给出了学生五分钟的思考时间,时间过后,挑选人上台说出自己的看法。因为两个故事对比强烈,大家能准确地区分开对错,同时理解了以礼待人的可贵性。可见,道德教育贵在创新,而教学新思路同样如此,这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讲,也有一定的意义。

二、 增强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向互动关系,而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对当代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然而,学生主体性的实现依赖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想要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不失为最快速的方式。显而易见,师生互动必然不是指教师一厢情愿的动或者学生被动的动,而是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人际交往等等。在了解到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增强师生互动必然能提高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能与学生互相了解。因此,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增强师生互动不失为一种教学的有效新思路。

例如:在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节时,为了让大家正确看待网上交友,我决定深入了解处于这个阶段学生的看法,因此提前去跟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尽管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上交友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物,但网上交友的危险性却一直存在。对此,为了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我首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人认为网络交往太丰富了,完全可以替代现实中的交往,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大约五分钟后,我邀请一部分学生上台谈论自己的看法,随后与大家一起讨论网上交友的利弊,同时我分享了自己的网上交友经历,向学生说明了正确看待网上交友的重要性。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与学生都在积极的探讨,师生互动频繁,这大大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 活用现实案例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流传很广,主要强调的是要借鉴经验,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真实案例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用现实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通过完整的一件事让你看出做这件事所带来的结果,从而产生价值评判,提升道德认知能力,这对于学生道德意识的增强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由此可见,活用现实案例避免了传统道德说教的弊端,因为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案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而且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例如:在学习“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节时,考虑到本节内容多、理论性强,问题都比较抽象、难懂,很多法律用语是学生第一次碰到,因此我选择用现实中的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首先我举了一个例子:刘女士发现有人在偷自己的钱包,就拼命往回抢,其姐也过来帮忙,谁知又来了四、五个年轻男子,一起殴打刘氏姐妹。双方相持五六分钟,有不少人围观,却无一人帮忙,最终以刘氏姐妹受伤、钱包被抢而告终。说完这个例子后,我向大家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大家听完有何感想?二是如果当时你在场会怎么做?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这件事情使学生激愤不已,同时,通过大家的评议,例如报警、发动群众等方式,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同时懂得何为守法,也明白了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实案例能够产生情感认同,会可以让学生在自我思考的情况下,明辨是非,而这个教学思路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百利而无一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国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塑造离不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因为它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为适应社会需求,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急需大家的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金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

[2]董洪省.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J].中华少年,2017(05).

作者简介:

孫培培,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市东方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