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伟章
【摘 要】近年来,人们的核心教育观念已然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开阔学生视野范围的最佳途径,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融合多种创新元素,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在点滴进步中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这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将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一个崭新篇章,迎来语文教学工作更加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有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78-01
新课程理念在小学教育領域不断深化,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调整课堂的引导思路,全心全意服务于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人才价值。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善用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进步空间,这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打消学生的成长顾虑,还会不断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助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深度整合现有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学热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取得语文课程改革的事半功倍之效。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阅读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打下坚固基础。良好阅读习惯一旦养成,既能成为孩子个人的宝贵财富,又可让他们终身受用。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二、创设合理教学情景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其特有的写作情景。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中这种特有的情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笔者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热情。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或者教师通过自身的语言进行描述概括文章形象,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如在讲授《雨点儿》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察雨过天晴后,亮晶晶的水珠在草上,在花上的那种状态,还有蝴蝶,蜜蜂等昆虫类穿梭在花丛中的动态美。这种形式的教学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去体会那种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意境充分的理解,读出韵味,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学生阅读途径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解答。但是,其他学生却提出了很多不同看法。如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于是立即变换思路,尝试发动其他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另一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这就表明学生多看课外书,十分有益于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创造开放型的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思维会更加敏捷,思路会更加开阔。开放师生关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用平等、商讨的口吻跟学生对话,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课上老师讲解不对的地方,或有更好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疑惑的地方大胆提出来集体讨论、分析原因。打破以往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呆板而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一文时,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了解课文讲的内容,自己看了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讲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位同学在生活中看见过大熊猫?能跟我们讲讲你见到的大熊猫长什么样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吱吱喳喳地讲起自己在哪见过大熊猫,大熊猫有多大,长的什么样。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把学生们的思路拉到了课堂中,再联系到《在大熊猫的故乡》这课,学起就轻松多了,学生们听得也认真,发言踊跃,“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要保护大熊猫,爱护动物”。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敢于表达,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感知、理解,从而懂得總结。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应使学生掌握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阅读能力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树立良好的习惯,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