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使计算简便。在计算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探究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教好小学数学科目,对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发展都会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特别是要抓好对计算题的教学。计算题是数学知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几乎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需要通过计算来得出结论。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将多年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方法和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注重基础的培养
(一) 基本的计算方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做学问也一样,需要做好最基本的准备工作,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就是最基本的加减运算、乘法口诀、找规律解题等。特别是对于乘法口诀,这是以后进行计算、应用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对于一些题目,要教会学生去寻找简便的运算方法,比如对于98+46+2+4这道连续加法题目,要教会学生注重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比如,可以运用换位法,将题目改为98+2+46+4,就会很明显地看出结果了。
(二) 基本的口算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以提高题目的计算速度,减少时间利用,对于学习效率、学习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提高与培养过程。教师可以对低年级的学生布置一些口算题目,比如,在课堂上进行口算接力比赛,看谁做得快,做得准确率高,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口算训练进行得多了,学生自然会对常见的题目随口答来。再如:74+26=100,63+37=100,25+27+48=1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也直接受到影响。到了高年级一些常用的口算,如3.14×2,3.14×3……以及除数是0.5,0.25……的除法算式化成小数是多少,以及同数相减得0等,这些也要作为基本口算常抓不懈。
二、 注重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再多的零散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比如,在教学加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想一下“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再比如,对于高年级的乘法题目,比如十几乘十几,就有一个“乘法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解:1×1=1,2+4=6,2×4=8,所以12×14=168。
但是要注意的是: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三、 注重习惯的培养
(一) 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作业上的错误,比如会把8写作5,把1写作7等等,这些粗心的毛病会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他们以后的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让他们认真、细心。
(二) 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審题是做好一个题目的基础,如果在审题的过程中出现差错,那么题肯定是做不好的,比如“小明今年15岁,小林的年龄是他们两个年龄之和的2/3,求小林的年龄。”如果学生把年龄之和当作小明的年龄,那么结果肯定是错误的。
(三) 让学生养成仔细、规范的书写习惯
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口算的就不去笔算,这就能节省很多的时间。还有就是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求学生要将数位对齐,还有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等等。
(四) 让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
估算往往出现在选择题中,估算比口算与笔算都要省时间,比如估计55×55,给出110、2445、3025、5555这几个选项,肯定要选3025,因为55×55肯定要大于2500,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四、 温故知新,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
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师基本上还是沿用老的思维定势和套路,力求模式的规范、统一,这样的方法使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显得十分的被动,不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更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比如计算题“1.25×(80+4)”学生出错比较多,1.25×(80+4)=1.25×80+4=100+4=104,原因在于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对1.25×(80+4)的意义理解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就是求84个1.25,可以先求80个1.25,和4个1.25之和,就是84个1.25。教师面对此类问题,如能联系学生身边的现实事例,就容易解决了。
五、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计算错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认真审题,看清数字和符号以后再动笔,在脱式计算中,要注意运算顺序,寻找简便的计算方法;要注意力集中,防止丢三落四;要帮助学生在计算教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在改正错误中锤炼自我,养成善于克服困难的学习品质。
六、 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这个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地强化和不断地巩固,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我们家长和老师都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不能时紧时松,甚至放任自流。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学生学习一生的重要保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
总之,计算题教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蔡贵奇,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建中镇果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