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及教育策略

2018-01-28 23:57:11高春英
江苏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小江多动症功能障碍

/高春英

一、儿童多动症概述

案例:学生小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还会发出声音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时,他经常会问很多问题,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回答他,他便一直问个不停。小江不仅好动,性子也很冲动,经常莫名其妙地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动手打人。小江的家长一开始认为孩子比较调皮,但到了学龄期,发现小江根本无法专心学习。家人别无他法,只好带着小江去医院做检查,经诊断,小江患有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和青少年期最为普遍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儿童多动症并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有爆发性情绪变换和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的注意缺陷、情绪不稳定等情况,严重妨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及早对多动症儿童进行干预,对减轻患儿症状、减少其社会功能损害有重要意义。

二、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

1.注意力难以集中。

多动症儿童在随意注意方面功能较差,主要表现为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在不随意注意方面功能相对亢进,表现为容易被周围其他事物影响,将注意力转向不相关的事情。做事有始无终,坚持时间短。案例中的小江就是这样,上课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擅自离开座位。

2.活动过多。

多动症儿童一般活动量较大,在很多场合,他们都会手脚动个不停,经常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他们无法长时间安静地坐着,总会有各种动作,异常活跃。上课时会无目的地到处乱跑、敲桌子、大喊大叫。其活动杂乱、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有时甚至会有一些危险的举动,如不顾危险地爬窗爬树,从高处跳下,在汽车疾驰的马路上随意穿行等。

3.冲动任性。

多动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经常情绪不稳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及他人感受。玩得高兴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大喊大叫;不开心时则会大发脾气,对周围人发泄不满、拳打脚踢。案例中的小江就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动手打人。

4.学习困难。

多动症儿童一般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经常无法专心听讲,他们不能掌握学习内容;又由于自控力差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考试不能认真答卷,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部分多动症儿童可能会有不同种类的认知功能障碍,如视觉运动功能障碍、空间功能障碍、思维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这些认知功能障碍会妨碍儿童的正常学习。

5.行为问题。

多动症儿童往往存在一些行为问题,他们自我意识较差、任性妄为,不听从教师和家长的管教,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因而不受同学欢迎,被同龄人排挤、厌恶,人际关系较差。这一境遇又会让他们产生反抗心理,发生伤人或自伤行为,易形成恶性循环,出现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

三、儿童多动症的教育策略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发育行为障碍,目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并不能完全解决其核心症状。这里所提及的教育策略,是为了减少多动症儿童的破坏行为,改善症状并帮助多动症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

1.给予鼓励,树立自信。

多动症儿童的种种表现让家长和教师屡屡受挫、十分苦恼,面对他们的任性、好动、易闯祸,一些家长和教师已经彻底失望,放弃对他们的教育,甚至是当面抱怨。但多动症儿童的这些表现并不是因为品德不好,他们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这样做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对这些儿童不能打骂或任意指责。家长和教师应当为多动症儿童提供一个轻松的生活环境,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多关注他们的优点,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心理。

2.强化积极行为,消退不良行为。

当多动症儿童出现一些良好的行为或比以前有进步时,例如做作业时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小动作较之前减少、作业中错误率降低、不再乱发脾气等,家长和教师可以给予奖励,这样可以使他们的积极行为得到巩固和发展。我们称这种方法为阳性强化法。具体可以采用代币奖励法,如小红花、小红星、卡通印章等都是很好的强化物。后期可逐步减少奖励,以消除儿童对奖赏的依赖,从而把改变内化为自身行为。

当多动症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并不鼓励惩罚,而是建议采用消退法。如一位一年级的多动症儿童不愿意自己写作业,声称写字手酸,一定要母亲扶着写。母亲为了让孩子写作业只好每天扶着,这样做强化了孩子不写作业的行为。后来,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母亲开始采用“忽视”的方法。孩子在房内不愿写字、大哭大叫要母亲帮忙时,母亲不予理睬。当天作业未完成,第二天被教师批评。连续几天,孩子哭闹后就自己去做作业,母亲给予奖赏,孩子要人扶着写字的不良行为也就逐渐消退了。对于轻微的不良行为可以采取这种“忽视”的方法,但如果行为带来的后果较为严重,家长和教师就需要及时制止。

3.感觉统合训练,释放多余精力。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其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重力与运动)、本体感觉(肌肉与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大脑处理感觉信息、组织并构成感觉信息的方法。感觉统合训练对于多动症儿童的运动协调、情绪稳定、注意力改善有重要作用。多动症儿童大多精力旺盛、活动过多,感觉统合训练一方面可以为多动症儿童多余精力提供释放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促使其大脑统合功能的完善,使儿童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反应,增强其自主控制行为的能力。感觉统合训练的工具和方法包括:羊角球、平衡台、袋鼠跳、滑梯等。如袋鼠跳是让儿童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作中,促进前庭神经和脑干体系的活跃,强化刺激儿童的前庭器官,抑制过度敏感的信息。

4.制定规律作息,提倡分散学习。

多动症儿童注意的广度大,但维持时间较短,一件事做一会可能又去做其他事。因此,要为他们制定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把功课分成几个段落,逐一做每一个示范动作教导他们,再要求他们自己完成整个功课。分散学习的时间,每段学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并穿插不同科目学习;先学习喜欢的科目,再学习较不喜欢的科目,避免产生厌倦心理。

5.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一些家长对多动症儿童束手无策,于是开始变得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这样只会导致恶性循环,对家长和儿童造成不利影响。家长首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只有家长处于一种平和的情绪状态,才能冷静下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待多动症儿童。同时,家长还应学习关于儿童多动症的相关知识,包括具体症状、如何鉴别以及正确的干预措施等,这样才能尽早发现问题、进行治疗,并在家庭教育中及时矫正多动症儿童的不良行为。家长对于多动症儿童的要求不能与普通儿童一样,只能要求将他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再慢慢提高要求。

[1]李博,李文才.儿童多动症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干预措施[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4):20-23.

[2]张晔,黄冉.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5(9):29.

[3]田卫华.儿童多动症与学习困难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5):527.

[4]陆文超.浅谈多动症孩子的学校教育[J].考试周刊,2017(82):23.

[5]张生卫.试论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分析及其教育措施[J].学苑教育,2016(24):19.

[6]杨帆,夏之晨.国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的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4(5):41-44+77.

猜你喜欢
小江多动症功能障碍
劝 告
快乐语文(2020年32期)2021-01-15 09:25:34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让小江听电话
房子犯了多动症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34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9
可调型矫形器在肘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小江和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