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实验中学 张 彤
语言是人类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不仅能提升国家软实力,还能带动经济上的巨大收益,因此,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报告对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要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掌握系统的中国文化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国际人才,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的“亲华”“友华”生力军,使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播在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主要分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和海外汉语国际推广。来华留学生教育又分为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学历教育和短期教育。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是非盈利性机构。孔子学院一般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课堂设在国外的中小学里,通过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增进中外两国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相对于大学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小学留学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落差突出。如何利用本地区资源和校本资源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的实效性,探索出适用于中小学的汉语国际推广之路,是值得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1994年,天津市实验中学成为天津市教委批准的第一所与国外进行友好交流及有资格招收国际学生的公办中学,同年创办了天津市第一个中学国际部,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日本、韩国、泰国、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每年接待十几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外师生访问团、短期汉语研修团,在教育、科研、文化、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开展交流活动。短期汉语研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国际学生不仅能体验中国书画、中国器乐、中国美食、中国武术等中国文化课程,还能走进中国学生的课堂,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亲身感受中国校园文化。
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2006年,实验中学在国家汉办和天津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走出国门,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孔子课堂——泰国岱密中学孔子课堂。孔子课堂在泰国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汉语赛事。截至2016年共举办10余届,累计参赛人数40000人以上,每年均有百余名学生获得赴中国留学的奖学金,实现中国留学梦。“中华文化特色课”是孔子课堂举办的中国文化体验项目,每年举办一期,包括中国茶艺、中国太极、中国舞蹈、中国书画、中国剪纸、中国结制作等文化艺术课程,培训了曼谷及周边地区学生,活动大大激发了泰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此外,孔子课堂每年举办为期两周的中华文化体验夏令营活动,为热衷学习汉语的中学生提供来华学习和访问的机会。为了扩大汉语教学的领域,让更多泰国学生受益,2010年,实验中学开通了“快乐中国行”岱密中学网上孔子课堂,学校自编教材,包括汉语会话、汉语拼音、孔子和他的主张、唐宋诗词赏析、中国歌曲和中国武术等10门课程,并配有中、英、泰三种授课语言网络体系,这一举措实现了优质汉语资源的共享。孔子课堂增进了中泰两国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传播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实验中学与韩国友好学校——劝善高中合作开办劝善汉语研究所。实验中学派汉语教师赴韩任教,在劝善高中开设汉语选修课和中华文化课程,每年组织两次韩国学生汉语研修团来华学习,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劝善汉语研究所辐射韩国水原市及周边地区,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汉语爱好者。
自1995年天津市实验中学迎来第一个国际学生权珠姬(韩国)至今,学校共培养了400多名国际学生,分别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很多毕业生正致力于中外交流与合作的各个领域。
1.实验中学国际学生的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
根据国际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升学目标,学校提供了两种基本学习模式,即插班学习和小班学习。升学指导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模式和课程。
(1)插班学习。入学前要通过汉语、英语、数学科目的评价。评价合格并且升学目标为中国大学的学生进入普通年级学习。升学目标为英语国家的学生进入学校的IB(国际文凭)项目学习。课余时间,国际部针对国际学生的HSK考试和中国概况、数学等科目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考取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的梦想。
(2)小班学习。入学前对学生进行汉语、英语、数学的测评,各科教师充分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和年龄的学生的学科水平。
针对多国家学生一起学习的特点,学校将国内初、高中教材与IB教育理念相结合,开设了五大领域的课程(语言、数学、科学、人文、艺术),打破年龄限制,按水平分班,实行走班制。例如:汉语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数学分为A、B、C班。中国历史、中国地理作为人文学科,是每个学生的必修科目,采用教育部规范的统一教材,教师采用双语授课。
(3)开设特色课程,如中国书法、中国武术、中国剪纸、中国画、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学生们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中国文化,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学会学习方法,学会共处与合作。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是国际学生教育工作的根本。
教师要对学生在不熟悉的环境及压力下所表现出的紧张情绪做出及时的反应,用外语或肢体语言安抚那些表现出焦虑、难过、生气或恐惧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用不顺畅的汉语所表达的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心声,尽快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播中国文化也要理解外国文化,还要把本国的文化作为一种客观的文化加以考察,通过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
3.了解国际学生来华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学会共处与合作。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特点,作为教师,不仅要通过汉语教学减少国际学生的语言沟通障碍,还要缩小国际学生因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所造成的交际距离。在实验中学,学校积极为国际学生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每个学期开展“中外友谊班”活动,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
4.对国际学生要敢于教育、真诚教育。
教师要帮助有行为问题、态度消极的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他们这样的行为会使自己交不到朋友,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一个友善的人应该具备的特点。教师不能容忍学生任何影响他人学习生活的行为。来华留学的中学生大多父母不在身边,时常会在学习、思想、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再加上语言不通,因此会倍感孤独。教师要用真心和真诚换得学生的信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5.中学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问题和思考。
目前,中学国际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一直是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最大困难。为了避免盲目追求国际学生数量而忽视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应在国际学生入学前进行学科测评,充分了解学生水平,入学后按照学科水平分班,打破按年龄分班的制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当下,中小学国际学生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尚十分薄弱,有必要将中小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纳入汉语国际推广框架,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向更为纵深的领域拓展,使该领域研究内容更为生动和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