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梧桐中学 陈天顺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教育发展呈现出较为强劲的投资潮。网络全覆盖、VR/AR创新实验室、STEAM项目、未来教室、虚拟演播室、创客空间等相继在学校中建成,学校硬件环境正向着教育产品的差异化和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这为学校智慧课堂新生态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创设智慧课堂新生态的三个重要方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大数据下的教与学评价等进行阐述。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建设适应学习者需求和教师教学要求差异性资源的关键,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前提条件。就目前而言,由于数字资源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以及可定制资源的缺乏,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资源和硬件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智慧教学生态的意愿不强。因此,学校应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以资源环境的规范化、特色化,带动教师参与应用的广泛化,驱动教学应用的常态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硬件资源的作用。
学校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设应立足于教学实际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整合网络教育资源,生成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校园视频点播系统、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学校特色课程库、学生学习数据以及学习工具在内的、可用性的教学资源,并注重资源设计中学校办学思想、教学理念的融合。同时,要注重建设能够支持学生有效学习、探索创新,能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与学互动的有价值的数字化课程体系;要注重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便捷地查询、浏览、自测和下载所需的内容;支持课堂实时教学活动,随时可调取学生学习的历史数据,分析学生学习发展轨迹,推送建设性的学习指导建议。
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建立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终身发展奠基的教学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教学数字化资源平台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资源结构和学科教学要求,对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对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排列、组合,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律化,并按照学生认知水平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其次,在资源应用上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一是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教学资源选取和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避免选择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参与度;二是要以良好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教学资源,以便学生能快速地定位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三是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应呈现多样性,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四是教学资源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五是教学资源应有一定的涵盖面,对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知识点都应有一定量的教学资源支持。
这种模式可通过慕课、微视频资源平台、在线交流平台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微信或APP来实现。通过大数据提供的学生学习情况的历史数据,生成一个适于学生个性特征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寻找适合于自己能力的学习起点、学习任务难度、学习资源中所列教学目标、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进度等。教师则利用移动技术和网上虚拟技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于教师一对一的教学,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中,首先应依据大数据提供的数据,给学生一个建设性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并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数字化教材、查找学校数字化资源、观看微课慕课相关课程以及利用学习终端在线询问等途径完成学习;也可以通过课堂中师生的移动终端,进行实时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教师可通过观察移动课程平台中学生学习轨迹了解学生学习的问题、进度和效果,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这时教师是学生学科思想建立的引导者、问题解决的协助者、学生智慧的开发者。其次,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学习评价的个性化,要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全程记录数据,选择适中的检测题目进行学习结果评价。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进步幅度等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内驱动力的提升。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之中,进而发现新知。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其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的,他们既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又是加工者、探索者。学生可以在教师为其创设的学习环境中进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最终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五个阶段:问题分析、信息收集、综合整理、抽象提炼、反思归纳。问题分析: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把教学内容分解成适于学生探索的若干问题,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初步想法,并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信息收集: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询学校数字资源云平台所提供的丰富的、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结合自己的观点,完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逐步构建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要求教师以领航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资源,确保学生收集到的信息适于问题解决的过程。综合整理: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后,利用所学到的新知识,重新对问题作出评估。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说说他们已经学到了什么,而是要让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将所学知识进行外化,这样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巩固与应用,产生广泛的联结,从而牢固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抽象提炼:问题获得解决后,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上升到理论层面,从而指导其他问题的解决。反思归纳:学生在对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提炼升华时,应对自己的探索过程有一个清晰的回顾和反思,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作出科学评价。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关键点的点评和归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真正提高。
传统的教学评价由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只偏重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大数据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的双向评价。这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天津市“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深入开展以及学校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学生可以充分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等学习活动。平台对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学习成果、提问、质疑、评价、反馈等都可以实时追踪并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客观科学的决策支持信息,让课堂变成一个解决问题、加深概念、合作学习的地方。大数据下的学生评价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进步的幅度等。教师可以通过学校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了解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情况,进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微课、线上辅导、翻转课堂等,以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其次,要关注学生间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学生通过上传自己的学习成果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质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进而形成自己对于学习过程的真实性评价。再次,学生之间也可以在共享学习成果的同时,对问题解决方法进行交流、评价,以便相互学习、相互校订、相互激励。
一般来讲,对教师评价应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一是教师开发运用数字化资源和媒体技术的能力。二是创设多维度学习空间的能力。三是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无论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交互是整个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评价过程中要对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各种形式的同步、异步交互情况给予重视。四是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这项评价包括了教学过程的各要素,既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制定,又包括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机制以及支持不同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