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理论视域下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成因分析
——以郑州市为例

2018-01-28 21:01阮梦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社工专业工作

阮梦佳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一、社会工作定义及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深层问题日益凸显,城市之间、城乡之间,还有城市不同阶层之间都存在着很多矛盾,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少年等。这时,便需要大量拥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各种专业化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其生活的困境,提高生活幸福感。同时,社会工作者工作的原则是“助人自助”,在帮助服务对象的同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救助自己。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为社会注入了新的力量和动力,社会工作者更是“社会的治疗师”,为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奉献和牺牲自己。

据了解,截至2017年11月,我国有75.7万个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形成固定资产2746亿元,接受各类社会捐赠653.7亿元,动员志愿者191万人次。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指出,参与脱贫攻坚,既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舞台和现实途径;2017年10月26日,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起草的《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民发〔2017〕167号,也同样明确了社工在国家重点项目中的作用。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在国家各项重点任务,包括扶贫开发等重要工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二、理性选择理论与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的适用性

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 S.Coleman)提出了理性选择理论,简单解释即个体是如何合理性地展开行为获取最大效益。这里的个体是以理性人为假设,以效益最大化为行动的追求目标,强调兼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性质,既追求最大利益,又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科尔曼理论当中,区分了两种自我利益,一种涉及了个体本身感受和满足程度的客体自我,并因此形成一种选择动机。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我国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在我国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群众更加注重自己生活和精神方面的满足,这也更加符合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而另外一种则是使个体感受到满足的利益的行动自我,它服务于客体自我,并使之感到满足,而这就类似于在主观选择工作之外,客观的外部工作环境、职业体系等多重外部因素对于个人职业的影响和决定。通过对一线社工及社工毕业生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在分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时,一方面,一线社工在工作过程中更加注重这份工作是否能带给自己精神和感受的满足;另一方面,不论是一线社工还是社工专业毕业生,也在择业过程中考虑到了社工工作环境、职业体系等多重外部因素。因此,我们能够合理运用理性选择理论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支撑。

三、社会工作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一)客体自我利益缺失

1.发展空间需求得不到满足

一个人选择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于这个职业的看法以及其本身在职业上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证明自己。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一线社工并不是从事专职的社工工作,而是专业行政参半的工作,这也许和社工本身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密不可分。当笔者在访谈社工机构负责人关于社工之间凝聚力问题时,一个社工机构的负责人这样说道:“要说凝聚力这个问题,就比较难解释。我们社工大多数情况是靠项目支撑的,一般有项目的时候会抽调一部分人来做这个项目,这个时候大家凝聚力是比较强大的,一旦项目结项之后可能就会分开了。”在从事行政工作领域的方面,挑战力和吸引力便相对来说显得弱势了很多,而很多人认为在这一方面个人发展的空间相对也小了很多。

2.专业兴趣动力不足

在对社工专业毕业,但并未从事社工行业的对象进行访谈的时候,同样询问了关于其班上同学毕业流向以及当时选择社工专业的原因,发现很少有人是真正喜欢社工从而选择社工专业的学生。相反,大多数学生都是高考时调剂到社工专业来的,有的甚至在就读该专业之前连社工是什么都存有疑惑。其实,不论是工作中还是学习中,“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社工机构中不乏因为兴趣而选择从事社工的其他专业毕业生。当然,也有社工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四年系统的社工专业学习过程中依然没有对社工产生兴趣,从而造成大量社工专业的学生并没有选择从事社工行业。

3.专业素养支撑不足

在访谈过程中,有的访谈对象对于自身专业水平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自己在接受社工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对专业体系架构不明确,不能够在社工实际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有的访谈对象由于本身不是社工专业出身,对于自己是否能在实际工作中准确使用社工相关理论去帮助案主持一定怀疑态度。社会工作本身其实是将理论寓于实践的一门学科,不仅要求我们要将理论功底打扎实,同时还需要我们能够正确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助人自助”,这就在无形之中对于社工本身的实力有了一定的要求。

(二)行动自我利益缺失

1.薪资差异较大

有关薪资待遇的问题基本上所有访谈对象都提及到的一个客观原因。不论是研究生毕业还是本科生毕业,对薪资水平的满意度均比较低。据了解,政府在购买社工岗位时,工资水准达到每人每月4000至5000元,但在接受访谈的10名一线社工当中,仅有两名一线社工工资在3000以上,其余社工仅有2000多。薪资待遇与笔者调研前所了解的具有比较大的出入。

同时,笔者在社工机构中发现很多一线社工基本上都是女性,男性社工所占比例极少,这也与社工薪资水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如今这个社会中,男性在家庭当中需要承担的家庭经济责任要比女性多,养家糊口、买房买车等。若是薪资水平过低,会给一个家庭带来不小的影响,这也使得很多男生在毕业时直接跳过从事本专业的想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实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的前提下,迫使很多人选择放弃。

2.社工岗位缺失

一方面,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社工”(社工机构负责人提到,对于社工来说,只有“珠三角地区社工”和“非珠三角社工”的分别,并没有传统的“北上广深”)来说,起步较晚,目前社工机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普遍聚集在郑州市金水区,而其他市几乎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毕业后想回家乡工作的毕业生没办法从事社工相关工作;另一方面,除了相关的社工机构、福利院以及部分社区提供社工相关岗位之外,很少有企业提供社工相关岗位,导致社工岗位人才流向变窄。

3.职业体系架构不完善

首先,从社工工作环境方面来说,社工工作的环境比较零散,可以分布在福利院、社区、社工机构等等许多地方,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尤其是郑州市小型的社工机构,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地点,都是分布在各个分管社区或是党群服务中心,大型一点的社工机构才会有固定的办公地点,配备一些办公所需的必需品。其次,社工本身不像教师、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他们没有固定的编制,相对来说,福利保障并没有编制人员好。最后,相关领导层不够专业,同时社工本身也多从事行政方面,而非专业相关。由此可见,在职业体系上,社会工作的职业体系架构并不完善。

4.社会认同度低

笔者之前通过一些门户网站发现,有部分大型公司招聘社会学、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但在打开工作内容时却大失所望,需要这两专业毕业生的公司在工作内容方面仅仅写了一条——市场调查,也许在不少企业单位当中,社会学、社会工作相关毕业生的工作只有市场调查。这足以证明,现今社会工作认同度并不高,很多公司只是将之当成社会调查的一种媒介。同时,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帮扶对象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民政部门等一些部门投标产生,社会上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了解和认知并不充分,大多数人虽听说过社工,但认为社工就是在社区工作的人,和居委会大妈或是志愿者、义工没什么区别,而这些认知对社工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

5.支持程度

一方面,通过对社工机构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得知,社工获得一个项目是需要政府进行招标的,招标项目因区域内社工机构的发展情况而有所侧重,同一个地区同一阶段各大社工机构发展得并不平衡。另一方面,目前相关媒体对社工的宣传并不充分。例如,2017年11月7日,郑州市在全省首次进行禁毒社会工作购买,包括13个禁毒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和1个禁毒社会工作督导评估项目。而这一消息并没有广泛的宣传,导致笔者在跟周围的朋友交流时,似乎并没有人获悉相关消息。同时,家庭对于社工工作的支持度也是影响社工是否选择从事坚持社工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一部分一线社工表示,家长还是愿意支持他们,认同他们的工作理念,能够支持他们在社工岗位上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从以上关于社工的原因分析当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郑州市面临社工人才流失严重,社工人才短缺问题主要由客体自我利益和行动自我利益双向缺失造成。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如何正确应对社工专业人才流失问题,不仅是社工和社工机构的责任,更应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作为社会治疗师的社工行业宗旨是助人自助,在帮助了困难群众的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携起手来认同和尊重这份职业。

四、社会工作人才流失对策建议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社工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应建立健全社工职业制度体系,从明确社工入职要求,建立专业职业考评制度,建立职务晋升制度,设置富有梯度性的职务标准三个方面着手,同时联合社工机构开展团队建设工作,提高社工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确社工岗位设置,将社工准确定位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而不是志愿者、居委会人员,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将社会工作者涉及处理的问题分为52个,结合郑州市的一些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相关工作岗位,让社工从业面更加广,更加细化和明确每个社工的权责和目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从政策引导、政策保障以及资金援助三个方面惠及社工全行业。

其次,从个人层面来讲,坚定个人信念,相信中国的社工一定会拥有更好的未来。脚踏实地努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为自己是社工而骄傲;同时加强专业素养,目前在一线工作的社工并不全是社工专业出身的,很多都是非社工专业的毕业生,更不用说有没有持证上岗的人员了。这就要求社工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一定要注意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提升自己身为社工的实务水平,争取在服务对象时,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自己的专业;同时,加强自身平时经验的积累,从一个项目或是服务对象当中汲取相应的工作经验,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说,自政府推进社工建设以来,社工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整个社会对于社工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因此提高社会对社工的认同度对于建设社工队伍非常重要。加强各大媒体对于社工的宣传和报道,通过网络、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宣传社工的先进事例,传播社工“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提升社工的社会地位;其次,倡导各界精英共同关注社工的发展,并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增加社工的公益性,拓宽社工资金流来源;第三,鼓励一线社工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让人民群众看到社工的努力与付出,让更多的人相信社工,认可社工,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五、结语

在针对社工专业毕业生的访谈最后,笔者又向他们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未来社会工作在国内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是否还会重新选择从事社工相关工作”,接受访谈的4名社工毕业生都表示会有回归社工工作的想法,前提是社工行业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并且薪资待遇能够有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其中一名表示,如果社工有了进一步发展,也许会把它当做自己的副业去经营。同时,在问到社工专业对他们现在的工作是否有一定的帮助和影响时,均表示在人际关系、问题处理方式等上助益良多。总之,尽管现在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事物总是在矛盾中不断发展,社工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府性行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社工专业工作
青春社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不工作,爽飞了?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选工作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