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语实践中丰盈儿童的审美体验
——以苏教版五上《黄果树瀑布》的教学设计为例

2018-01-28 20:55丁元林
江苏教育 2018年81期
关键词:黄果树瀑布言语

/丁元林

言语品质,是言语表达的质量和品位,再具体一点说,就是言语表达的规范及审美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更在提醒我们真正的言语实践不能忽略了儿童的审美体验。审美作为言语品质的客观属性,作为文学的特质,使得文字有了温度和色彩,使得文字在经历揣摩咀嚼后回味无穷。那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愉悦的审美体验,形成自我的审美情趣呢?笔者以苏教版五上《黄果树瀑布》一文的教学为例,尝试带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进行这样的审美体验:

一、聚焦精美文字,读出美的味道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作者按照游览的行踪,介绍了瀑布的声音和形态。根据书上的选文介绍,文章的原标题是《黄果树听瀑》,作者重点写的自然是瀑布的声音,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声音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笔者精选了文中四处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文字,以品味朗读为主线串起了这条声音的“珍珠项链”。

1.串读,感受声音的变化之美。

师: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读: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讨论、谈感受、品读)

师:作者离黄果树瀑布越来越近——

生读: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谈感受、品读)

师:让我们继续随作者的游览踪迹听瀑,谁来读一读?

串读,就是边学边读,边悟边读,边思考边读。它以板块形式出现,每个板块的朗读建立在该板块言语内容充分理解感受的基础上;不同板块的朗读互相关联,既有变化,又有后者的升华,朗读情感基调不断发生变化。在此,瀑布声音的变化之美,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之美,读者学习感受的朗读之美,美美与共。

2.比读,感受声音的表达之美。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两种声音的呢?你有什么发现?

生: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

生:作者在想象。

师:是的,比喻也好,想象也罢,作者是用熟悉的事物一下子让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谁再来读一读这两种声音?

师:你的朗读读出了分号,分号就是声音从轻柔到巨响的转折点。

生:老师,您说过,我们在朗读的时候,眼中要有标点符号。

师:叶圣陶先生也是这样描写瀑布的声音,谁来读一读?

生读: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读了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声音,你又有什么发现?

比读,就是比较品读,将同质但内容不同的文字放在一起比较,然后品读,体会作者表达的要义、方式及情感。比读是发生在串读中的,是为了深化对部分板块内容的理解,加强读者对作者表达方式的体会与感悟。在此,笔者引导学生发现文中一段话内作者对瀑布声音不同特点的描述,体会其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到此,笔者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继续拓展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瀑布,将名家名篇的文字串联起来,学生发现了藏在其中的表达奥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课内课外的文字放在一起,其写作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3.整读,感受声音的意境之美。

整读,就是在串读、比读的基础上,将各板块的内容放在一起整体来读,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如个别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朗读、分小组读等。意在梳理作者的写作表达方式,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变化,总结升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特色。在此,作者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写瀑布的声音,通过内心感受写瀑布的声音,最终达到人声合一的美妙境界。这样的境界之美,岂不感染每一个读者?

在串读、比读、整读三种不同方式的朗读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描写瀑布声音的文字之美,了解了瀑布声音的特点,感受到了瀑布声音的变化,以至作者表达情感的变化,美的情趣自然溢于其间。此时,三种方式的朗读学习,自然是一个愉悦的审美体验的过程。串读,美在分板块地、条分缕析地感受文字内容变化之美;比读,美在有重点、有目标、有拓展地精雕细琢式地体悟词句表达之美;整读,美在统整地、全局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意境之美。美读,从部分到整体,从表面到内在,从文字到内心,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瀑布声响的变化之美,精美文字的表达之美,美文品读的意境之美。

二、调动多维感官,感受美的表达

美景需要欣赏,欣赏必然要调动人的多种感官。美的文字,本身就有文字表达之美,再加上所表达事物本身特点之美,这就同样需要人的多维感官。从文字到美景,从作者表达到读者入境,这就需要视觉、听觉、想象、感受等环节。笔者引导学生从视觉文本出发,到听觉、触觉想象,同时激发了内心感受,再回到文字本身进行咬文嚼字、推敲揣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了作者的表达之美。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生:很轻柔,似有似无,就像微风拂过树梢。(听觉感受)

师:微风拂过树梢是什么样的声音?你能模拟一下吗?

生轻轻地做擦过的动作。(触觉体验)

师:是的,多么轻盈,声音极其细小。

生:飘,给我一种隐隐约约、若隐若现的感觉;拂,是轻轻地擦过,与前文的“飘”呼应。(内心感受、理性发现)

师:一个“飘”与一个“拂”字就能把这极其微小、轻柔的声音带入我们的耳边。真是太美了!

黄果树听瀑,重在听觉的描写,听觉只是个开始,任何物质的美必然需要人的多维感官,才能欣赏。因此,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对美的理解才能渐入佳境。那么,视觉文本如何通过想象转化成画面,又如何通过想象读懂作者的感受,将作者的感受再融入自己的心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呢?这就需要多维感官的协调介入。

学生看过视觉文本,便对文字有了初步的印象。于是借助着初步印象,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联想到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不断蓄积着内心感受。而有的学生听到其他同学的朗读,便将文本的内容自然转化为听觉接受,学生听完之后便产生了联想,联想与此相关的事物及生活中的经历,内心的感受也在不断蓄积着。表达完感受,学生自然会对作者的表达产生自我的发现,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这就是一个文学审美的过程,一个语言思维审美的过程。

三、重视迁移运用,激发美的情趣

美的事物会衍生出美的情趣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品味描写瀑布声响的美句中,我们自然会想到众人笔下不一样的歌咏之美。对于小学生来说,名家名篇就是一个窗口,一条路径。

1.名篇共读,拓展情趣。

生:叶圣陶先生用“叠叠的浪”“阵阵的风”来写瀑布的声音。叠叠的浪,不是巨浪,虽然涌上岸滩,但依旧是层层叠叠的,美在形态。

生:阵阵的风,多么柔美,吹过松林不是狂风怒吼,而是松涛阵阵。

生:叠叠的浪,阵阵的风,用了叠词多么柔美,这个瀑布的声音应该不大。

生:我发现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声音是此起彼伏的,有轻重变化的。

师:是的,作者和叶圣陶先生就是用这样准确的词语,用这样熟悉的事物,一下子将瀑布不同的声音带到我们的耳畔,一下子将作者内心的感受带到我们心中。

看完文中那么多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学生需要看看其他作家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子,他们在写作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文中作者的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阅读迁移,学生会初步掌握对这类景物的欣赏方法,会初步形成对这类文本的审美意识,以一个带出多个这样的发散式学习,恰恰是小学生学习文学性作品、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路径。

2.“听”“写”迁移,激发美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游览的踪迹听瀑。作者通过准确的词语,用熟悉的事物表达声音,通过内心感受写声音,下面就让我们试着写一段声音。

师:我这里有一段美妙的声音,你们来听一听。在听之前,我们要明确听的要求——闭眼凝神、沉浸其中、用心感受。

师: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请你像作者那样,把声音和感受写出来。

作者描写瀑布声音的方式,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整节课我们都跟瀑布的声音打交道,这是一场用文字演绎的听觉盛宴。听声音,是作者获得内心感受的重要方式,也是引导学生生发内心感受的重要途径。在感受完瀑布声音之后,学生继续听取一段美妙的音乐,这是学习审美方式的延续,也是此课继续往下拓展的关键。闭眼凝神、沉浸其中、用心感受,这三个词本身就是审美活动所需的元素,具备这三个元素,就是在尝试学习审美,用审美的眼光感受事物。

“听”完之后“写”出来,运用所学的方式——通过准确的词语,用熟悉的事物表达声音,通过内心感受写声音。这就是学以致用,学习欣赏美的事物、美的表达,从而学会表达事物的美,这是审美运用的体现。学生将自己听到的声音用自己学会的方式表达出来,将内心感受一一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审美召唤,这就是不断丰富衍变的审美情趣。

积极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是为了实现儿童言语品质的提升。聚焦精美文字,读出美的味道;调动多维感官,感受美的表达;重视迁移运用,激发美的情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会有美的认知与收获,才会有难得的快乐与体验。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中的审美不是云上神坛,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它其实离我们很近,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当作为教师的我们带领学生去用心感受,沉浸其中时,言语实践的学习定能长出审美之花,芳香四溢!

猜你喜欢
黄果树瀑布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瀑布之下
壮观的黄果树瀑布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黄果树瀑布即景
黄果树瀑布游记
黄果树瀑布
瀑布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