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之旅”开发研究*

2018-01-28 19:40:48潘美云杨供法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天台山台州旅游

潘美云,杨供法,杨 政

(1.台州市旅游局,浙江 台州 318000;2.台州学院 和合文化研究院,浙江 临海 317000)

台州是中国和合之乡,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和合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依托资源优势,台州市旅游局提出了开发“和合之旅”旅游产品的构想。所谓“和合之旅”,是以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目的,引导游客考察中华和合文化的鲜活样本——天台山文化,体验和合文化内涵、特色及其当代价值的文化旅游。其特色在于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衔接,融台州的山海风光、历史文化与实践经验为一体,让游客在快乐的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和合理念,滋养和合思维,树立“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提升人文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台州开发“和合之旅”既有适应旅游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也有其独特的和合文化资源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一)开发“和合之旅”符合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大势

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的一种风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单纯的观光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于是文化旅游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成为旅游地发展旅游产业、提升经济结构、撬动经济腾飞的重要杠杆。在发达国家,文化旅游的关注点开始深入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城市文化、文化遗产等较深层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文化旅游作为产业业态已经形成,文化体验游、康体保健游已成为人们热衷的出行方式。因此,开发“和合之旅”项目,是台州旅游产业转型、提升旅游品质的需要,符合世界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势。

(二)开发“和合之旅”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

为适应我国经济转型的进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国家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化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台州开发“和合之旅”,便是贯彻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开发“和合之旅”是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明智抉择

从浙江省旅游的市域竞争力看,在全省旅游竞争力水平的四个层次中,台州旅游竞争力居全省第三层次[1],与金华、舟山、湖州为伍,旅游竞争力较弱。但台州坐拥“海上仙子国”的山海风光,独享“佛宗道源”之文化美誉,尤其是台州作为中华和合文化发祥地、中国和合之乡,在市域文化旅游中,拥有独一无二的和合文化资源优势。台州将“和合之旅”项目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的抓手,就抓住了台州文化的内核,而且利用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容易打造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因此,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深度发掘台州和合文化资源,创造开发和合之旅产品,台州文化旅游才能在激烈的市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项目开发的主要优势

(一)和合文化为世人接受,“和合之旅”开发潜力巨大

众所周知,西方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与文化冲突。如何克服这些冲突和危机?早在上世纪20年代,罗素在其《中国问题》一书中就指出:“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法国比较文学大师巴桑也指出:“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定将成为重要的理论资源,使我们能在第三个千年实现差别共存和相互尊重”。联合国已将承载和体现中华和合文化的理念如“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等写进了相关决议。从长远的视角看,随着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广泛传播,来中国体验和合文化的国际游客也将不断增加,台州作为中国和合之乡、中华和合文化发祥地,开发“和合之旅”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和合文化积淀深厚,“和合之旅”开发拥有资源优势

如前所述,自汉晋以来,台州逐渐成为中国南方佛教、道教的中心,形成了儒释道并存共处的格局。中国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在这里创立,国清寺伽蓝殿供奉王乔、方广寺供奉关公,佛道和合直观;道教十大洞天,台州就占其三,这里是明确主张“三教合一”的张真人故里,有他的宫观、遗迹等;寒山、拾得长期隐居在天台山,留下三百多篇《寒山子诗集》,诗中蕴含了丰富的三教和合思想,至雍正年间,两人被敕封为“和合二圣”,台州因此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发祥地。概而言之,台州拥有最为典型的和合文化资源,开发“和合之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三)和合文化为党政部门重视,开发“和合之旅”有政策支持

2017年9月,台州市召开“和合圣地”建设专题会议,出台了《“和合圣地”建设行动纲要》,提出了通过修复一批和合文化历史遗存、文物古迹,规划和建设一批和合小镇、和合公园、和合广场、和合书吧、和合剧院、和合雕塑等设施,将台州建设成中华和合文化的标志地、传播地、示范地,享誉中外的“和合圣地”的目标。为此,台州市还出台了《“和合圣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随着《方案》的实施,必将增强和合文化旅游的临场性和可体验性,为实施“和合之旅”奠定坚实基础。

(四)台州民资丰沛,开发“和合之旅”有社会资本支持

台州民资丰沛,以临海市为例,在近几年统计中,以每年6000万元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有超过8000万元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设施、文化活动中。2017年6月,台州市发布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若干意见(试行)》,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外,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这为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和合之旅”铺平了道路。

(五)天台山旅游历史悠久,开发“和合之旅”可资借鉴

东晋孙卓的《游天台山赋》对天台山佛道并居的和合文化生态的刻划,成为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开篇之作。此后,多种天台山图志陆续出现,如唐代释神邕的《天台山记》、《天台山图》,徐灵府的《天台山小录》,元代王中立的《天台山志》,明代王士性的《入天台山志》、释传灯的《天台山方外志》、徐霞客的《游天台山日记》、民国时期徐玮编写的《天台山指南》等,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可作为“和合之旅”线路设计之借鉴。

(六)其他有利的辅助条件

1、交通进一步改善。沿海高铁大通道、杭绍台高铁、金台高铁、杭绍台高速公路已在规划或动工中,这四条高速通道以及游艇码头的建成,将使台州成为浙东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必将更加便利游客来往,推动台州文化旅游发展。

2、“研学旅行”政策出台。在2013-2016年间,国家相继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课纲。台州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和合之旅”纳入落实“研学旅行”的范畴,“和合之旅”便会有较稳定的客源。

三、项目开发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开发基本思路

“和合之旅”项目开发应以台州城市发展定位为立足点,以打造和合文化研学旅行基地、国内外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为目标。合理布局文化体验区,科学设计“和合之旅”线路,以挖掘、整合和阐释区域文化的和合元素为基础,以展现和合文化的具象建设为重点,助力台州“中国和合之乡”与“和合圣地”建设,促进台州和合文化的传播交流。

(二)项目开发总体布局

按照台州城市发展的定位,结合台州各地的地理区位与文化发展特点,可以把台州分为三个文化区块,作为台州“和合之旅”的三大文化“体验区”:一是“山海水城”,以椒江、玉环、三门三地为主,发挥这里“山海兼具”的自然景观特色,重点规划“山海和合体验区”,主要用来体验台州的“云水长和”、“天地和合”;二是“和合圣地”,以天台、仙居、临海、黄岩四地为主,这里有典型的“三教睦居”的人文环境,重点规划“传统和合文化”体验区,主要用来体验台州的“佛宗道源”、“三教和合”;三是“创新之城”,以黄岩、路桥和温岭为主,它们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制度创新的摇篮,如股份合作制源于温岭、黄岩,民主恳谈会源于温岭,专业市场、小微金融等现代市场最早出现于路桥,重点规划“和合创新体验区”,旅游部门应与创新型企业合作,总结创新经验,展示创新成果,让游客在旅游中体验台州的和合创新之路。

(三)项目开发主要线路

1、天台线:石梁—桐柏宫、桃源—赤城山—国清寺—人间和合文化园—济公故里—孔庙—寒石山。赤城山为本线的核心。赤城山作为本线的核心,是因为它是天台山儒释道共栖、三教合一的典型。这里留有佛教、道教胜迹,汉高道葛玄、茅盈于此炼丹,晋高僧昙猷于此建寺,唐天台宗九祖湛然居此讲经,宋活佛济公居此读书,因而,赤城山是儒佛道“三教共栖”的一座圣山,而湛然的“无情有性论”被视作佛教“天人和合”的思想基础。建议把赤城山作为天台山“和合之旅”的主入口,让游客一进来就翻阅和合文化这本厚重“书籍”的导言,欣赏台州和合文化大戏的序幕。

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祖庭,北宋张伯端在其《悟真篇·序》中认为“教虽三分,道乃归一”,较早主张“三教合一”。雍正皇帝有桐柏宫御碑,内容主要是赞赏张伯端的“三教合一”思想,并敕封桐柏宫。

石梁景区的和合文化资源主要有二:一是古方广寺伽蓝殿供奉关公,象征天台宗圆融儒释道三教。关公最初为道教神,但在唐代被封为“玉泉伽蓝”纳入佛教,到明代正式荣登“帝圣”之位。因此,古方广寺以关公为伽蓝,有天台宗圆融儒道二教之意;二是五百罗汉应真地,有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相和合,即中国化的典型故事,在中外文化和合的体验旅游中有重要价值。

国清寺的和合元素主要有四:一是天台宗祖庭。天台宗是不同文化和合的结晶和典型代表。智既和合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又融合当时南北两种不同的佛教流派,创立了中国化佛教第一宗。而且,智者大师开创的“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提出的“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理论,都是天台宗和合思想的典型,对于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对待和处理不同民族文化关系,无疑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二是三圣殿和寺外的寒拾亭。殿内供奉的寒山拾得,于雍正十二年(1733年)被敕封为“和合二圣”。从此,“和合二圣”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符号,也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符号。三圣殿是天台山现存的最能感知“和合二圣”的场所,如果可能,建议将此殿称为“和合殿”。遗憾的是,寺外的寒拾亭有亭而无名。三是伽蓝殿。国清寺伽蓝殿供奉的是王乔,他是道教神。智将王乔纳入天台宗,象征着天台宗对道教的圆融。四是放生池。国清寺的放生池很著名,池边有乾隆皇帝的御题碑,还有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书的“鱼乐国”石碑、“清心亭”亭匾,“放生池”、“鱼乐国”、“清心亭”三者呈现的是人与自然、人的身心和合思想。

寒石山的和合元素有二:一是寒山隐居地,是“和合圣地”最主要的所在地,也是和合文化主要的发祥地之一;二是寒山诗,是以文学(诗)形式呈现和合文化的典型。一部《寒山子诗集》,融汇了儒风、禅意和仙境;一首寒山诗,也和合了儒释道三教思想。

2、仙居线:括苍洞—石头禅院(大兴寺)—桐江书院。桐江书院系宋乾道(1165-1172年)方斫所建,括苍洞为道教第十洞天,大兴寺是江南最古老的寺院。寺院前有永安溪流过,溪中有一巨大石牛,石牛两面有“禁捕”、“长生潭”、“界”字样,均为康熙三年(1664年)仙居知县郑录勋所书,意在告诫民众保护鱼类资源,含有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意思,而他写“界”字,则有规劝人们和谐相处之用意。

3、临海线:孔庙—紫阳古街—龙兴寺、巾山。巾山为本线的核心。孔庙是儒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紫阳古街为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故居所在地,龙兴寺则是天台宗名寺,儒释道在这一线上相邻而居,呈现出台州和合文化的和合属性。而巾山作为本线的核心,是因为它与赤城山类似,也是集儒佛道睦居之地。山上有明末礼部尚书陈函辉的住所“小寒山”,南宋名相吕颐浩在此驻足;山顶有道教仙人升天的华胥洞、华胥阁等,西麓有建于唐代的千佛塔和天台宗名寺龙兴寺,是三教在台州共栖的又一典范。

4、黄岩线:黄岩孔庙、九峰书院—委羽山洞—院桥。“院桥”地名以寺院和古桥出名。委羽山洞被道家称作“第二洞天”,洞的周围有方石。方石为立方体,不管敲碎至怎样细小,都是立方体,有象征台州人崇尚气节的“硬气”一说。

5、和合创新体验线:温岭、黄岩股份合作制经济发源地—吉利集团(路桥)、路桥专业市场—温岭民主恳谈会。本条主要是研学旅行线路,研学体验点如下:

温岭:股份合作制经济发源地。1982年12月18日,温岭县工商局为牧屿公社农民陈华根等颁发了〔1982〕74号文件,他们合股创办的小企业成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温岭:民主恳谈会发祥地。温岭民主恳谈作为一种基层民主形式,是协商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具有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群众积极参与、专家全程介入、党政统一领导的多种利益主体协商和合的特点。

吉利:开创跨国并购和合模式的企业。吉利是在台州成长起来的,现在台州还有分公司和生产基地。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在近代西方企业吞并之外,开创了一条和合并购的道路,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些制度都是台州人在和合文化浸润下的创新成果,台州市各级政府、企业以及民间组织,有必要筹建纪念馆、博物馆、展馆等设施以志纪念,让青少年学生在参观这些展品中,体会和掌握和合创新之路。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相信“和合创新”的体验游,会成为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喜欢的研学旅游产品。

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主要是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为党员的候选者,并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但是,一般党员培养年限大概在一年左右,一年过后不再继续对这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缺乏长远的计划或目标。在此方面,很多党建工作者认为,对学生的培养是短期的,以促进学生入党为目标,对学生入党后的表现则漠不关心。并且由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学生的培养是短时间的,因此学生在加入党组织后,难以形成自律,党建工作无法发挥长远的作用。

四、项目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尽管台州开发“和合之旅”项目既有其必要性,又有相当的优势,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项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资源,缺具象

“和合之旅”是一种文化体验旅游,需要产品供给方将抽象的和合文化具象化,通过技术复魅,带给游客感官、行为、思维和情感体验。但台州和合文化体验设施不足,这是实施“和合之旅”最大的制约因素。如寒石山的寒山子隐居地虽在,但让游客能体验和合文化的具象设施何在?凭两个空而无物的山洞、一个新立的“和合圣地碑”、一条新建的和合街,游客怎能体验到和合文化之魅力?感知台州和合文化之深厚?

(二)有政策,缺项目

近年来,台州尽管出台了“和合圣地”建设纲要和实施方案,但政策措施停留在纸上的多,付诸于建设的少,大的建设项目更是迄今未见。一个“和合公园”只是“中央公园”的更名而已。即便在天台,和合文化的具象化也未见大的动静。稍有专门属性的和合文化博物馆、和合人间文化园也只是民资所建,规模有限;“和合小镇”尚未成型;已设的几处“和合书院”,不仅规模十分有限,还因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不能体现和合文化特色,与一般图书室无异。台州缺少一定数量且规模较大的和合文化设施,与其“和合圣地”文化定位很不相称,打造“中国和合之乡”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三)有景点,无色彩

天台山文化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典型形态,但对承载和合文化的遗址和景点,多数导游并不了解,因而也不能讲解与宣导其蕴含的和合文化,如游客在游览国清寺中,难以从导游口中听到天台宗的和合思想;伽蓝殿供奉王乔,是天台宗佛道和合的典型象征,但在导游的讲解中根本不曾涉及这点,显示出导游缺乏台州和合文化的素养。天台山道教较早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且在中国道教史上非常典型,但游客在游览紫阳宫或紫阳古街中,几乎听不到导游的相关介绍,也就难以感受到天台山道教的和合文化特色。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一)以战略眼光重新定位台州文化

台州应以高度的战略眼光开发和经营“合和之旅”。台州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天台山文化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典型形态,这样的定位反映了台州文化的历史地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崛起,世人开始期盼中华民族为解决21世纪人类危机提供中国智慧,中华文化必将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因此,作为中华和合文化发祥地的天台山,自然将是人类和合文明的发祥地。以这样的高度认识和定位台州和天台山文化,我们才会把“和合之旅”项目当作神圣的事业,积极地开发它,持续地经营它。

从近年各地文化设施建设的经验看,小规模的文化设施对游客的吸引力并不大,而那些规模宏大的设施更能激发游客的体验欲望。基于这样的经验,在规划设计“和合之旅”体验设施项目时,应考虑一定数量且有较大规模的设施,如和合文化展览馆、“和合二圣”纪念馆等。当然,这样的设施需要融入《台州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大思路,楔入全市的文化建设之中,以全市之力进行建设。同时,要鼓励创新型企业将“和合创新”展馆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三)开发“和合之旅”旅游产品

充分利用台州作为“和合圣地”、“中国和合之乡”的优势,大力设计开发“和合之旅”产品,如“和合婚庆”游、和合圣地“朝觐”游,和合文化研学游,身心和合养生游、山海和合休闲游等。同时,将台州和合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中,大力开发“和合之旅”纪念品,从大到佛像,小到茶叶、钥匙扣、喜帖、名信片等,形成产业链,以发展和合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和合文化园区建设。

(四)设立“和合之旅”协调培训机构

形成政府统筹协调、旅游局牵头、教育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落实国家有关文化旅游、研学旅游政策,将天台山打造成“和合文化研学旅行基地”的目标列入和合圣地建设规划中;创建“合和之旅”导游培训机构,重视“合和之旅”解说系统的建设,尽快撰写“和合之旅”导游词;将和合文化融入旅游景区、景点和宾馆饭店的文创设计和管理中,制定“和合之旅”统一标识,规范“和合之旅”服务流程和礼仪,着墨台州旅游的和合文化色彩。

猜你喜欢
天台山台州旅游
天台山晨读(组诗)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50
天台山诗页(组诗)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44
天台山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34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能源(2018年5期)2018-06-15 08:56:00
雨中寻访天台山
中学语文(2018年14期)2018-05-23 06:08:24
台州远洲墅
金色年华(2017年11期)2017-07-18 11:08:41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