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部主管寺瀬由纪: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文化金融有些新的问题值得重点研究。
过去,亚洲藏家比较会收藏亚洲本土艺术家的作品。但是现在信息传播非常迅速,特别是年轻人,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就可以看到纽约、伦敦等地的艺术品,人们因此开始收藏真正吸引自己的艺术品,而不过度关注艺术家究竟是谁。亚洲藏家的年轻化,是促成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国际化的重要原因。这些年轻人因为接受过国外教育,并时常出入世界各地的画廊、艺术节等场所,拥有“非常开放的思想”,对全球各地的艺术品也“吸收得非常快”。
——摘自《收藏快报》载文《亚洲藏家年轻化,艺术品需求强劲》
B 艺术北京总监董梦阳:中国艺术市场一直在努力与国际接轨,却没有群众基础。
我们跟西方成熟的市场比较,人口多,国土面积大,需求量大。但市场真实的需求,我们去做了没有?淘宝、京东现在已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再反观艺术品市场,我们把自己做小了,我们要反思我们是否在做一个有根基的市场?我们希望的是像“齐白石”一样永远前赴后继、可持续、基数大的金字塔型市场。并且能提供好的艺术衍生品,能够让更多人力所能及地收藏,才真正让人觉得是艺术市场。
——摘自“雅昌艺术网”载文《董梦阳:在艺术品消费时代如何打造有根基的市场》
C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隽: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亟待培育。
国内的艺术品交易以二级市场较为强势,一些知名的拍卖公司会有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成交金额都是很大的。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则不同,一级市场发达,一些大型知名画廊每年的艺术品成交额都很高。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急功近利者不少,不少人以投机和赚钱为目的,而对艺术品的文化精神价值关心不够,以画廊等为主体的一级市场的生存环境不佳。这种现状如不能切实改变,中国艺术品市场基础不牢,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摘自《经济参考报》载文《艺术品市场是否只是少数人参与的盛宴?》
D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香港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都市。
香港两大拍卖行目前主要围绕亚洲艺术,未来几年会有较大转变,西方艺术进驻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香港依靠自己的国际视野,拥有融会贯通中西方文化的专业人才,基础设施十分到位,还有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收藏家。此外,香港在艺术品的接送、仓储、服务条款、税制等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未来西九文化区M+视觉文化博物馆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开放,香港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将迎来更为蓬勃的发展。就未来发展而言,香港会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艺术都市。
——摘自“凤凰网”载文《香港艺术品拍卖市场缘何受追捧》
E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文化金融领域最有创新空间也最有作为的是债券部分。
首先,债券毕竟是一种债务模式,相对而言,它的风险从投资角度来看相对较低。其次,它又是一种直接融资的方式,因此它对风险的承受力显然要比银行这样的间接融资主体要更好。总的来说,它比较适应中国现阶段的文化产业发展,2017年8月,发改委专门发布了《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从国家主管部门的角度,着力鼓励债券类的这种金融产品创新和发展。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载文《艺术品金融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助推“美力经济”》
F 网信传媒CEO刘卫:促进金融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需要从文化金融供给端发力。
要促进金融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进而推动金融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需要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实现对文化产业的精准投放。更需要从文化金融供给端发力,通过构建产业政策、组织架构、产品创新、技术和人才支撑等要素为一体的文化金融体系,支持文化强国战略实施。近几年,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前几年增加了不少。究其原因,一是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进文化金融合作,提供了多项政策保障;二是文化产业自身不断做强做优做大,融资能力大幅提升;三是金融机构不断开拓思路,丰富了多元化的融资手段。
——摘自“搜狐网”载文《网信传媒CEO刘卫:助力创新文化产业,需媒体金融强强联合》
G 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负责人赵力: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处于一个适度偏好的阶段。
从全球艺术品市场来看,艺术品拍卖额的市场占比一般在20%左右,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全球艺术品拍卖业率先复苏,成为拉动近十年来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就算在全球拍卖中心的美国,艺术品拍卖额的市场占比最高也就28%,也就是说画廊、博览会、私人洽购等市场交易额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于是国内所谓的“市场倒挂”的说法就不绝于耳了,我想指出的是目前中国拍卖交易额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一事实,以及所谓的“市场倒挂”的理论依据只是来源于西方艺术市场的现实。
——摘自“雅昌艺术网”载文《赵力:追求价值与机制创新》
H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副教授贺羽:艺术教育不该受商业大潮裹挟。
艺考培训机构的泛滥, 从侧面反映了美术毕业生的生存状况。培训让艺考生突击出了“表面”效果,让大量的考生进来浑水摸鱼。而那些考进央美的部分学生缺失基本的美术功底及人文素养,入校后也不会潜心学习,造成毕业后改行率升高。不过,稍感欣慰的是,社会已经开始关注艺术教育。我们应该回归到一个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国家需要艺术教育做什么?虽然现在整个社会都处于转型期,科技也在快速发展,但艺术教育不应该受商业大潮的裹挟,变得七零八落。
——摘自“凤凰网”载文《中央美院副教授:艺术教育不该受商业大潮裹挟》
I 易拍全球CEO蒋奇栖:拍品信息的挖掘需要摸索不同买家的需求。
大拍时,藏家可能需要更多的学术的东西来支持,而在小拍时,对于很多希望拣漏的藏家而言,在拍品说明之外靠自己的能力找到学术支持,也是构成收藏乐趣的重要方面。拍卖本身就是带点小刺激,有一点点像拍卖公司和藏家的小游戏。比如我们的一位买家是一家博物馆的馆长,他每天花3个小时在我们网上看东西,当他捡到一个漏的时候他特别兴奋,于是他就觉得他比拍卖公司的那些专家还要厉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买了各种各样的书去参考。所以关于拍品的介绍,我认为还是要根据不同买家的需求,做到他心里想需要的那种服务。
——摘自“华夏收藏网”载文《当艺术品邂逅区块链:有望降低信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