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构建语文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1-28 18:34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宋春贤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分层目标素养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宋春贤

学生参与在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全由教师确定,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只要接受就行,以至出现了“我要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我要你怎样学,你就怎样学”的现象,从而忽略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长期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自主学习的热情将变得淡漠,自信心亦随之不足,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更无从谈起了。学生长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容易滋长学习的惰性,泯灭创造的天性,进而束缚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此以往,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如何发展呢?

“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构建我们的语文课堂便成为笔者一直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必要抓手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发掘内驱力,促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得做到课上有趣。一旦学生感觉到了课上的“趣”,他们便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整个身心就会处于积极投入的状态,自然就会出现惊人的热情,这种热情刺激学生愉快地学习,就不会感到学语文是一种负担。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情趣导入在课首

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我特别重视课的开始部分的心理启动。在处理课堂教学起点时,常采用猜谜的方式(比如,在学习《荷花》这课时,我便出示了一个谜语: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粉脸淡胭脂,绿裙水上漾。来引出课题:荷花);或结合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比如,在学习《李广射虎》《雪儿》《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等)可以采用此方法来引出课题,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立即高涨起来,而且对整节课的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设置悬念在课尾

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是知识、技能传授的终止。教师在一堂课结束时设置一些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或者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但不解答,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实践,构成“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有“余音缭绕”之妙。同时也能改变以往学生“要我学”的被动心态为“我要学”的主动心态。

3.巧妙激趣在平时

在平时,我经常举行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或比赛。即:将语文知识融于游戏(成语灯谜会、漫游古诗王国、智力大拼板等)中,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将故事情节强的课文改编成故事让学生去演,学生可以根据所扮演的角色去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等,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体验。时常有计划地、适应地开展语文竞赛。竞赛既能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

二、分层设置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教学中全体参与

“爱因斯坦、丘吉尔以及爱迪生有着与他们学校的学习类型不相称的学习类型。今天对于成千上万的其他人来说,同样的不相称继续着……我们的许多学校却好像把每个人当作完全相同的人对待。”这是如何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问题。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1.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前提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智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作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用一定时间去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将学生大体分为“优、中、弱”三个层次来因材施教。学生通过努力,知识与能力等提高后,教师须用上一次的目标来要求学生,让他们在模糊状态下受到激励,树立信心,奋发向上,愉悦发展。

2.实行教学目标分层,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由信息的发出、接受、消化、反馈等多个环节组成。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便导致反馈信息参差不齐。因此教师教学时,应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并由此确定因材施教的方法和依据,做到教学有的放矢。虽然全班学生素质层次不相同,但实行这样的教学目标分层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一同发展。

3.实行分层作业,是学生持续发展的保证

学生的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形式。由于课内时间的客观局限,同样分量、同样难度的作业很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步完成。若老师统一要求,不仅使老师难以调配教学活动,又使“优生吃不饱”“弱生受不了”。长期下去,会造成优生感到简单而课内无所事事,纪律涣散,学习兴趣降低;差生则感到负担过重不能按时完成,留下作业的尾巴,逐步导致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可以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弱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

三 、激发引导,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参与

在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掌握二会。

1.会质疑

2.会评价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无疑是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我们教师只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努力激活学生参与的意识,并给予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出苏式课堂的核心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再学;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学习的连续行为,使之形成终生学习的需要。

猜你喜欢
分层目标素养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有趣的分层现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雨林的分层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