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第九中学 丛利平
阅读和写作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两者的有效开展也是全面贯彻新课标的基本体现。阅读与写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的把握文章主题内容,增强学生对精彩词句的应用能力,不仅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师在课堂中传统教学观念过于浓厚,始终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教学目标,普遍存在语文教学素材与写作的脱离的现象,进而导致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效率较低,长期以往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降低。
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浓厚,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性技巧为主要教学方式,缺少对阅读和写作的情感渗透,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并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缺乏发应有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讲解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在课堂阅读和写作学习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对文章的理解十分有限。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对文章内容讲解,很少针对文章作者的写作方式、思路以及手法开展教学,最终在课堂中无法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对文章深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过程缺乏综合性考虑,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在课堂中学生看似在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但是很难掌握文章深层表达的情感,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深度。长期如此,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写作本应源于生活,人们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树立合理写作观念,从生活中去发现素材,让学生懂得在写作中抓住细节问题,将社会和生活中的体验感受融入文章中,让文学素材更加细腻富有情感。可见,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从教材中去发现素材以及作者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父亲买橘子这段内容完全来源作者的生活,教师教学时要强调这一点,培养学生对善于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借助阅读增强自身的作文能力,从而做到以读促写。
只有拥有清晰的作文结构才可以让文章表达的更为生动形象。在语文教学中一些初中生由于不懂得梳理写作顺序,经常在写作时随意发挥不考虑文章结构的合理性,从而导致在写作过程中偏离题目主旨,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写作顺序,可以在草稿纸上列出题目的纲要,这样文章的结构也会清晰合理。阅读时学生可以依据文章的内容对主体思想进行划分,就会准确把握住作者论述的观点,从而做到以读促写。比如,在教学《社戏》的过程中,作者表达的是自己与伙伴一起偷看社戏的过程,文中通过对孩子质朴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围绕主题作者通过对行船、看戏、偷豆事件,显现了作者儿时的纯真品质。这篇文章的主题结构非常明确清晰,教师在可以先对文章的基本结构予以讲解,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正确地认识文章的基本结构,切实做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融合。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阅读和仿写,在思维上就会形成新的认知,从而使自身的综合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化对阅读情感体验,并鼓励学生依据文章内容合理的扩写,使自己的创作思维获得延伸。对于优秀篇幅的内容,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仿写,同时学生在扩写的过程中会加强对词语的理解搭配运用。比如,在阅读中遇到较为简单的语句,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一些语句加以修饰,使原意变得更为丰富准确乃至生动形象,从而全面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增强。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切实做到阅读写作的相互结合,帮助学生获得读写双向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