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朱密英
在学生作文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影响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需要对当前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小学语文写人物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做到言之有物,实现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有效提升。
由于小学生在之前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教育和素材累积,再加上自身的儿童天性,在观察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上可以说是一清二白,因此在进行小学写人物作文时,经常会出现写不出来,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写出来的文章单调乏味、空洞重复的现象,时常会有错别字出现,无法对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不能起到小学语文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这一方面固然是由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造成的。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小学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程时,往往采用过去的放任自流的方式进行管理,教师未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引导,再加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未能帮助学生养成注重素材收集,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出现了写无可写,不知所云的问题,影响到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在教育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形象地将儿童自身的学习特点揭示出来。一般情况下,小学学生大多处于儿童时期,在自身的天性影响下,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往往无法做到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相反,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则可以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做到全神贯注,身心投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做到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这一点正好和兴趣教学不谋而合,因此在开展小学写人物作文教学时,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学习,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写人物作文课程时,教师为了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开始进行提问:“同学们,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是谁?”学生们踊跃回答:“是妈妈!”“爸爸也是!”“还有爷爷奶奶!”教师再次提问:“很好,看来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呢,那么想不想让大家知道他们有多好?”学生:“想!”教师:“老师有一个注意,将对你最好的人样子写下来,让大家认识认识,看看谁更好!”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产生了进行作文书写的兴趣,纷纷开展进行书写,虽然在格式与用词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都能做到有物想写,产生了一定的写作意愿,愿意进行提笔书写,为日后的进一步作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在完成最开始的写作意愿激发后,应当写作内容方面进行指导。就目前来看,很多学生在看到题目后,都能进行仔细思考,但在下笔时是往往出现写不出字的情况,既是生编硬造地写出了几行字,也经常是空洞无物,不知所云,导致这方面的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在写作内容上进行有效指导。作文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只要在生活中保持着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观察细致的双眼,便能够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无穷无尽的趣味,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对各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对自己所看到、听到的事情进行累积思考,做到有话可说,才能有效提升作文的内容水平。
例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语文的写人物作文练习时,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描写以下你的爸爸妈妈。之前的学生由于并没有对生活进行注意观察,反映在书面上时,呈现为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我的爸爸妈妈是很好的人,他们个子高高的,说话温柔,我最喜欢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注意观察,再次进行同一题目的作文写作时,学生的写作内容得到了大幅度增强:“我的爸爸是一个工程师,他带着一副眼镜,平时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看上去十分和善,他个子很高,是家里最高的人,也是我最喜欢的人,我的妈妈是一个教师,她和爸爸一样,带着一副眼镜,平时说话细声细语,可温柔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会了去对生活进行注意观察,反映到作文上则是作文内容增多,实现了言之有物,有效地提升了写作水平。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习惯,做到阅读量扩大,每天写日记的良好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进行生活素材的收集,对自身写作水平进行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个人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